唐·赵嘏《江楼感旧》。本句大意是:月光照耀,凉浩如水;江水无波,清朗如天。诗人将月色、水色、天色融为一体,整个世界连同诗人的心,好像都融化在这无边浩渺而又恬静的月色之中了。作者运用叠字回环的技巧,一笔包蕴了天地间的景物,将江边夜景写得辽阔无垠,清丽迷人。可用以描写江边月色,表现祖国山水的秀丽;也可借鉴叠字回环的句法,扩大语句的容量。
唐代文学家 赵嘏 《江楼感旧》唐·李白《金陵城西楼月下吟》。本句大意是:从天空中垂落的露珠,在月光映照下更显得洁白晶莹,仿佛是从秋月中滴出的珍珠。这是李白月夜登上金陵城西楼所看到的景色。一个“白”字,渲染出月光之皎洁,露珠之晶莹。月本不能滴露,但诗人凝望长空一碧,秋月如洗,产生了露珠是从月亮上滴落的遐想,充分显示出诗人对大自然的敏锐观察力和奇特想象力。
唐代诗人 李白 《金陵城西楼月下吟》唐·宋之问《灵隐寺》。桂子句:传说月中有一棵桂树,每至秋爽时,常有似豆的颗粒从月宫中落出。天香:异乎寻常的香味,指桂花的香味。这两句大意是:月光皎洁,月中的桂子从天外飘落人间,奇异的香味弥漫了整个空间。此二句是写杭州灵隐寺美妙的秋夜景致。诗人漫步灵隐寺的庭院中,望着一轮明月,闻到醉人的桂花香味,自然想起“云中落桂子”这个古老的传说,于是挥毫写下这两句名传千古的佳句。可用以描写秋夜月色,也可化用以描绘桂花。
唐代诗人 宋之问 《灵隐寺》唐·刘方平《秋夜泛舟》。千声:指秋夜野外自然界的各种声响。这两句大意是:夜里世间万物的影子,都由月亮照射而成;各种各样的声音,也都因感知秋气而发。这两句可用于描写月下秋夜景色,也可借以表现事物的因果关系。
唐朝诗人 刘方平 《秋夜泛舟》唐·杜甫《月》。这两句大意是:残夜时分,月亮从山顶升起,月色辉映下的水光,照亮了水边的楼台。无月的夜是黑暗的,然而在四更残夜,山峦把月亮吐了出来,刹时大地通明,流水被照亮了,水边的楼台在月色的映射下更加明晰地显现出来。诗句中拟人手法及使动句法的运用,使自然景物具有了人的意识和情趣,充满着动态的美。残夜的月色是柔美的,然而在清丽静谧中,还摇漾着一丝淡淡的凄清、孤寂的愁绪。要注意学习诗人的表现手法,提高我们的写景技巧。
唐代诗人 杜甫 《月》唐·杜甫《遣意》其二。初弦月:农历每月初八九,月上缺其半,称上弦月,也叫初弦月。这两句大意是:半圆的月被云掩盖,小树的花清香暗传。这首诗是杜甫成都草堂建成后逢春而作。两句写深夜之景,因月为云掩,故花香暗传。写春夜的幽静,春花的芬芳,可从中受到启迪;而诗人工于体物、绘景,用准确的语言表现景物的色态、气味、神韵,更值得后人学习。
唐代诗人 杜甫 《遣意》宋·张元干《水调歌头》[万里冰轮满]。冰轮、玉盘:指洁白的圆月如轮如盘。这两句大意是:一轮皓月把清辉洒满万里长天,千丈高空浮游着一个圆圆的白玉盘。前一句从广阔无垠的空间写月色朗照,后一句从巍巍无际的高度写明月悬空;一个“满”字写出月色的充盈,一个“浮”字写出明月的动态。诗句对仗工稳,用字精当,景象阔大,意境优美,可用以描绘满月朗照的景色。
南宋词人 张元干 《水调歌头》宋·栖白《八月十五夜月》。凝:凝聚,指月光注照。爽:清亮。这两句大意是:清白的月光凝注大地,好像洒上了一层霜露;明朗的月色照射人间,光亮得看不到一丝烟雾。这两句写中秋节月色的皎洁,既写出了月夜的美景,又跳跃着诗人的感情脉搏,美好的秋月和诗人凝神玩赏的雅兴,把人们引入了一个赏心悦目的艺术境界。诗句对仗工整,用词精到,可用来描写清秋月色。
宋代僧人 栖白 《八月十五夜月》宋·韩驹《饮酒次人韵》。敷:涂,抹。这两句大意是:急雨过处,传来滴滴嗒嗒的荷声一片;竹影婆娑,涂在满地清凉的月华之上。“竹影敷凉月”把风清月白,翠竹摇曳,竹影印月,夜凉袭人的美妙意境生动地传达出来,给人以恬静的美感。可用以描写雨过天霁,凉月竹影的夏夜景色。
北宋诗人 韩驹 《饮酒次人韵》宋·郭祥正《白云峰》。这两句大意是:云光和月色相连,呈现出一片银白;白色的鸥鹭在明月、白云间飞翔,云色、月色和同伴的毛色难以分辨,因而往往迷群。用鸥鹭迷群写月光的洁白,妙。
北宋诗人 郭祥正 《白云峰》南朝·梁·庾肩吾《奉和春夜应令》。这两句大意是:初春的月夜,月光皎洁,使人感到似乎不是夜间;树叶还没有完全长出来,枝柯显得稀疏,好像秋天又到了一样。作者用自己的怀疑和错觉,准确地表达出初春月色之明朗,树叶初萌之稀疏,令人感到非常真实。可直接用来描绘初春月夜景色,其运用人的意识活动来烘托景物的方法更可借鉴。
南朝梁代文学家、书法理论家 庾肩吾 《奉和春夜应令》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一。溶溶:月光荡漾的样子。寂寂:寂寞冷落。这两句大意是:月光荡漾,花阴散乱,春夜啊,如此静寂,如此清出幽!这是张生至莺莺居处侧近所咏的诗句,通过对春夜月色的咏叹,表现了张生四海漂泊的寂寞和对爱情的追求,既是写景,又是抒情。可以学习这种蕴情于景的艺术手法,也可借用此诗句以写春夜月色。
金戏曲作家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见李世民《辽城望月》。这两句大意是:月亮掩映于云层之中,光辉暂时隐匿;朵朵鲜花隔着树影,看上去好似被缀在枝头一样。天上“光暂隐”,地下“花如缀”,像轻纱笼罩一般地朦朦胧胧。可用来描写朦胧月色和月光下的鲜花。
唐朝第二位皇帝 李世民 《辽城望月》见李白《寄韦南陵冰,余江上乘兴访之遇寻颜尚书笑有此赠》这两句大意是:明亮柔和的月色令我这个远来的客人感到醉意,盛开的山花红得好像要燃烧起来。“醉”字写出了月色的迷人,“燃”字写出了山花的灿烂。作者通过自我感觉夸张地描绘出景物之美,透露出欣喜赞赏之情。这种通过主观感受来写景的艺术手法,值得借鉴。
唐代诗人 李白 《寄韦南陵冰,余江上乘兴访之遇寻颜尚书笑有此赠》宋·张元干《水调歌头》[万里冰轮满]。纤翳(yì义):此处指遮蔽月亮的纤细浮云。这两句大意是:明月当空,扫尽长空云尘;月光透过疏林,在地面投下散乱的清影。前句写长空月光,后句写地面月光,一上一下,视角不同,形象迥异,富有层次感。可用来描写月色。
南宋词人 张元干 《水调歌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