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禽投树尽,疲马入城迟。

—— 北宋诗人 梅尧臣 《日冥》

名言解释:

宋·梅尧臣《日冥》。

这两句大意是:禽鸟归巢全已纷纷飞入林中,疲惫的马匹正在徐徐步入城门。

鸟投林,马入城,不明写日暮而暮色自见。可用来描写日暮景色。

更多 梅尧臣经典语句

1.林空鹿饮溪。

宋·梅尧臣《鲁山山行》。本句大意是:霜落叶凋,林间空疏,只见鹿在饮着溪水。这句既点时又写景。正因叶落林空,视野开阔,才能看到鹿在饮水;而“鹿饮溪”又多么闲适,多么自在!由鹿之自在,又表现出诗人山行之自在,正因四野无声,“鹿饮溪”才未受到任何惊扰,诗人步履之轻微、心情之闲静可见。诗句以平淡之语状难写之景,新颖自然;又能情与景惬,“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这种自然巧妙的笔法,值得仔细体味。

《鲁山山行》
2.老树著花无丑枝。
3.谁道田家乐?春税秋未足。

宋·梅尧臣《田家语》。这两句大意是:谁说农家的生活快乐?春天的赋税到秋天还没有交足。梅尧臣是宋代现实主义诗歌的“开山祖师”,这首诗是其代表作。一开始,作者就以反问句式表现了农家生话之若。从陶渊明开始,诗坛上产生了不少反映农家乐的田园诗,作者在这里通过“谁道田家乐”这一有力的反问将它们一笔否定,接着以“春税秋未足”这一严酷的事实证实自己的看法。宋代实行两税法,春税之后继之以秋税,前者六月交纳,后者十一月交纳。春税尚未交足,秋税接踵而至,何况这一年的赋税是在水灾、蝗灾之后征收的,更弄得民不聊生。两句诗语言质朴而概括,反问句式的运用,赋于这首诗以一种控诉、抗争的基调。

《田家语》
4.五更千里梦,残月一城鸡。

宋·梅尧臣《梦后寄欧阳永叔》。欧阳永叔:即欧阳修,当时在期中官居翰林学士,而梅尧臣在安徽宜城居丧。梅尧臣在梦中重返京城,与欧阳修会见,梦醒后作此诗以寄。这两句大意是:五更时分千里梦醒,只见残月斜照,满城鸡啼。这两句写梦醒后的惆怅心情及对朋友的怀念。“五更”为梦醒的时间。“千里梦”指作者曾梦游千里,到京都会见友人,从紧接着的“适往言犹在”一句可知,他们曾在梦中促膝长谈,醒来时谈话的内容还记得清清楚楚。“残月一城鸡”写梦醒后见到的景色,听到的声音。残月斜照,景色凄清,朋友的身影已经不见;满耳鸡啼,独无人声,朋友的声音也已消失。在这五字景语中,寄托着作者的无限惆怅,思友之情油然而出。梅尧臣主张写诗应该“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文学史上往往引用这两句作为体现其诗论的范例。

《梦后寄欧阳永叔》
5.陶尽门前土,屋上先片瓦。

宋·梅尧臣《陶者》。陶:制作瓦器。这几句大意是:制瓦工人用光了门前的泥土去制作瓦器,可是自己的屋顶上却连一片瓦都没有。这首诗的后两句是:“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诗歌反映劳动者无权享有自己的劳动果实、剥削者却坐享其成的不合理的社会现象,不是通过抽象说理,而是从现实生活中选取一个侧面,采用对比手法,构成一幅艺术画面,使形象性和鲜明性完善地统一起来。这是文学创作的成功经验。

《陶者》

更多 关于马的经典语句

1.风马牛不相及。

见《左传·僖公四年》。风:指牲畜发情时雌雄追逐相诱。本句大意是:马与牛不同类,即使它们发情时也不会引诱追逐,碰在一起。据《左传》记载:齐桓公带领诸侯之兵攻打楚国,楚国派外交使节见齐桓公说:你们齐国在北方,我们楚国在南方,两地相距很远,~,没想到你们竞入侵我们的国土,这是为什么呢?楚国使者以~为喻,说明齐、楚两国了无瓜葛,毫不相干,何以兵戎相见,发动侵略?这句话现在已成日常成语,用以比喻事物之间毫不相干,没有任何共同点和相联系之处。

春秋时期史学家,盲人 左丘明 《左传·僖公四年》
2.乘肥马,衣轻裘。

春秋·孔子《论语·雍也》。衣(yì邑):动词,穿。轻裘:轻暖的皮衣。这两句大意是:坐着由肥马驾的车辆,穿着又轻又暖的皮袍子。这两句话是孔子形容他的弟子公西华(姓公西,名赤,字子华)出使齐国时坐的车辆和身上的穿戴。在孔子时代,人们穿着大袖子、直腰身的衣裳,不便于骑马,故经书中找不到骑马的文字,“乘肥马”也不能作“骑肥马”讲。到后世,骑肥马、衣轻裘已成为达官贵人优裕生活和华丽服饰的两种重要标志,如白居易就把轻裘肥马加以省略,以“轻肥”一词作为篇名,描写中唐十七宦官们的骄奢生活。“肥马轻裘”一词,现在仍活在人们的口头。

春秋时期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 《论语·雍也》
3.马踏春泥半是花。

窦巩《襄阳寒食寄宇文籍》。本句大意是:马蹄踏过暮春的泥地,泥中倒有一半是落花。这句不说满地落花,而说马在路上所践踏的春泥里有一半是落花,从而将静景写成了动景,并曲折地表达出作者对残春将尽的惋惜之情,十分美妙。我们应当注意学习这种委婉含蓄、曲尽人意的表现手法。可引用描写暮春之景或表达惜春之情。

唐代诗人 窦巩 《襄阳寒食寄宇文籍》
4.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春秋·孔子《论语·颜渊》一句话说出了口,就是套上四匹马拉的车也难追上。指话说出口,就不能再收回。

春秋时期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 《论语·颜渊》
5.虽鞭之长,不及马腹。

春秋·左丘明《左传·宜公十五年》。这两句大意是:虽然鞭子很长,但不应该用来抽打马的肚子(意谓力量用得不是地方)。楚国围攻宋国,宋向晋国求救,景公就发兵相助。伯宗劝阻景公,认为上天庇佑楚国,晋国虽然强大,但不能违背天意去攻打楚国,犹如~一样。“鞭长莫及”的成语即从此化来,但用法已与原意不同,意思变为:马鞭子虽然很长,但够不着马腹,因此用鞭抽打总打不到马肚子上。借以比喻条件不足,力所不及。

春秋时期史学家,盲人 左丘明 《左传·宜公十五年》
老办法 Copyright (C) 2009-2012 www.laobanf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201398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