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宋诗人 杨万里 《小池》
宋·杨万里《小池》。
尖尖角:还未放开的嫩荷叶的尖端。这两句大意是:小荷刚从水中露出那尖尖的角,早就有一只调皮的蜻蜒落在上头了。
本诗描绘了初夏的自然风光。原诗是:“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此二句构思别致,意境清新:新荷刚出水面,蜻蜒早已立上,一个是“才露”,一个是“早有”,前后接续,把蜻蜒和荷叶相依相偎的和谐情景生动地描绘出来了,给全诗增添了无限情致。用以描写初夏的风光,十分恰切。这两句还被人们赋予新意,常用来形容政治眼光敏锐的人对新人物、新事物的关注、热爱;也甩来比喻人物才华初露就受到赏识和支持。
更多 杨万里经典语句
宋·杨万里《庸言》。化:融会贯通。非学,指不是卓有成效的学习。本句大意是:学习却不能融会贯通,便不是卓有成效的学习。此条强调学习必须融会贯通,倡导扎扎实实的学风,反对囫囵吞枣,不求甚解.融会贯通是一条根重要的教育原则,故而杨万里把它提高到区分“学”与“非学”的衡量标准来认识,确实起到了震聋发聩的作用。此句短小质朴,而说理精到,本身即是谨严学风的最好说明。
《庸言》宋·杨万里《上寿皇乞留张械黜韩玉书》。这两句大意是:法制发挥作用,国家就安定;法制丧失作用,国家就危险。法为治国之根本,实行法治的社会。必然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这样,社会秩序得以维护,自然是国泰民安。相反,实行人治的国家无法可依,任凭长官意志行事;有法不依,徇私舞弊、贪脏卖法之风盛行,执法不严,违法不究,刑不上大夫,法不治官吏,则势必丧失民心。民心一失,焉能不乱?此二句精警明确,把“法存”、“法亡”提到“国安”、“国危”的高度,用以说明法治之重要,背法之危险,有振聋发聩的作用。
《上寿皇乞留张械黜韩玉书》宋·杨万里《晓晴过猿藤径》。这两句大意是:(到了猿藤径)却看不见古猿的影子,只有那凄厉的猿啼声从枯藤深处传到了愁客的耳边。这首诗是写猿藤径之猿的,但在诗中“猿”并未出现,只是通过对猿所生活的环境氛围的描写(“入径惟逢树,无人况有烟”)和猿的啼声的描写(“~”),说明辕在此山中,藤深不知处。读者通过山荒林密、烟重藤深的景物和从中传出的凄厉哀鸣,已可想象到猿的生活情景了。诗句诱人想象,含而不露,这是一种别致的描写方法。
《晓晴过猿藤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