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代文学家、戏曲家 冯梦龙 《警世通言·桂员外途穷忏悔》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桂员外途穷忏悔》。
途穷:路的尽头,比喻穷困的处境。这两句大意是:常常在有家产的日子想到今后可能无家产,不要等到破产以后再来回忆当初有家产时的景况。
这两句告诫人们要居安思危,居富思贫,勤俭持家,防患于未然。劝人节俭时可以引用。
更多 冯梦龙经典语句
明·冯梦龙《古今小说·闹阴司司马貌断狱》。理:道理,公理。胜:超过。本句大意是:公理超过他人的一方是强大的。古人云:“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办事符合公理,就能得到多数人的赞向和支持,所以是强大的。而不讲道理,办事不合公理,受到多数人的反对,那就是弱小的。本句多用来说强弱的判定以理不以力。
《古今小说·闹阴司司马貌断狱》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三卷引俗语。话:指“话本”,即说书人所讲的故事。本句大意是:没有一系列的巧合,编不成话本中的故事。这句后世又常写作“无巧不成书”、“不巧不成书”等,原义是说话本、小说中的故事,大多是虚构的,全靠一系列时奇遇、巧合演绎成各种故事情节。除了可用其原义外,更多的情况是引用这句话形容生活中偶然巧合的事件。
《醒世恒言》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王安石三难苏学士》。本句大意是:一千件虚假的,不如一件真实的。法西斯德国的宣传部长戈倍尔曾说:“谎话说得多了,便成为事实”,成语中也有“三人成虎”的说法,但假的毕竟是假的,谎言永远不能成为事实,可以此告诫弄虚作假的人。古人还有“千虚不搏(抵)一实”的说法,意为空想一千次也不抵实践一次,与~意思相似。
《警世通言·王安石三难苏学士》明·冯梦龙《古今小说·李秀卿义结黄贞女》。明人:行事光明磊落的人。暗事:诡秘的、不可见人的事。本句大意是:行为光明磊落的人不做那些偷偷摸模、鬼鬼祟祟的事。本句中的“暗事”,大多指那些施展阴谋诡计、暗算别人的坏事。这种事像鼠窃狗偷一样,当然不能在光天化日之下进行.自然也为光明正大的人所不齿。本名句流传极广,可供表白胸怀坦荡、行为光明时引用,也可甩以指责、讽刺那些惯于施阴谋、搞暗算的行为诡秘的人。
《古今小说·李秀卿义结黄贞女》更多 关于居安思危的经典语句
晋·潘岳《藉口赋》。图:考虑,谋划。匮(kui溃):缺乏,不足。俭:贫乏,穷困。逸(yi易):安乐。这两句大意是:在丰年富裕之时,就要考虑、图谋可能出现的匿乏不足;在安闲逸乐之时,就要提防以后的穷困贫乏。孔子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人们不应满足于一时的富足与安乐,而应居安思危,作长远的打算,才能防备“乐极生悲”。这两句就表达了这样的意思,可用于论述节俭、积蓄的重要作用,也可用以说明人在顺境时,要考虑以后可能遇到的困难。
西晋文学家 潘岳 《藉口赋》汉·扬雄《冀州箴》。这两句大意是:安定时不忘记动乱,平安时不忘记危险。处在平安稳定的环境里,要想到可能出现的困难和危险。不忘记,才能有所准备;有所准备,才能够防止阻难和危险的出现。这两句用于表示要居安思危,提高警惕,预防祸患。
西汉学者 扬雄 《冀州箴》《周易·既济》。患:祸害。豫:通“预”,预先。本句大意是:君子总是想着可能发生的祸害,预先作出防范。对于祸害,如果预先能够想到,能够作出防备,就能加以杜绝,或在祸害发生时采取应变措施比较顺利地克服它。否则,祸害突然降临,仓促应付,后果便不可设想。所以明智的人都能居安思危,顺时忧逆。本句可用以说明平安时就要预防祸患的道理。
《周易》 《周易·既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