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代诗人 岑参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卷地:卷地而起,形容风势迅猛浩大。白草:产于西北边地的一种牧草,成熟后经霜变成白色,故名。胡天:指塞外的气候。这两句大意是:西北边地的八月,北风卷地怒号,连白草都刮折了;在内地正是秋高气爽,气候宜人的季节,这里已是漫天飞雪了。
诗以北风折草、八月飞雪这两个突出的特征,刻画塞外气候的奇异,显示当地自然环境的严酷。可用于描写西北边塞的景象,也可用来表现内地人初到塞外时新奇的感觉。
更多 岑参经典语句
唐·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本句大意是:骤起的塞风像刀子一般尖利,吹在脸上犹如刀割一样疼痛。原诗是作者居于轮台(旧址在今新疆米泉县境)时因主将出兵而写的送行之作,以亲身经历抒发了身当恶劣气候的真切感受。可用于对寒风的描写。
《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唐·岑参《忆长安曲二章寄庞催》。这两句大意是:只要马蹄努力奔走,即可到达长安。~二句以形象的语言,说明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驽马十驾,功在不舍”的道理。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努力专一,再远的路程也可达到,再艰巨的事业也可获得成功。若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见异思迁,朝三幕四,则势必一事无成。诗句比喻贴切,我们从中可领悟到希望在于努力.成功在于坚持的人生哲理。可以此二句说明凡事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就能获得成功。
《忆长安曲二章寄庞催》唐·岑参《送张秘书充刘相公通汴河判官便赴江外觐省》。路:指世路。长安:指京城。这两句大意是:哪里世路最艰难?最艰难的地方在长安。长安作为唐代的京城,是全国的政治中心,高官大员、权豪势要充斥其间,相互倾轧,勾心斗角也势必更加激烈。如果碰到昏君当道,忠良之士随时都有被害的可能。一个官员要在那里立身处世,比之于其它地方,势必是最难的。~抒发了作者对京城政治风云变幻,人际关系复杂,以致难于立足的深沉感慨。
《送张秘书充刘相公通汴河判官便赴江外觐省》唐·岑参《司马相如琴台》。这两句大意是:荒凉的琴台上只有明月映照,月色与汉时相同。本诗也是怀古之作。原诗为:“相如琴台古,人去台亦空。台上寒萧条,至今多悲风。~。”诗中既有对司马相如的怀念之情,又有对风流一时的人物不过是历史上的匆匆过客而巳的慨叹。此二句以人去台荒,只有皎沽的月光如故作结,指出只有自然是永恒的存在。诗作质朴无华,意境深远,使人想见作者在皎洁的月光下,荒芜的琴台边徘徊低吟的情景。可用以抒发怀古之幽思,表现世事多变的惆怅心情。
《司马相如琴台》更多 关于雪的经典语句
唐·卢纶《塞下曲》。本句大意是:大雪飞扬,落满了即将出征的将士的弓刀。诗句写出了边塞雪夜征战的景象,既突出了严寒,又蕴藏着豪气。倘若把“弓刀”换成其他雪地景物,则豪气大减,缺少了壮美感。
唐代诗人 卢纶 《塞下曲》宋·谢翱《送人归乌伤》。本句大意是饥饿的乌鸦有的正在啄食着积雪,有的正在树枝上啼叫。冬季,大地上白雪茫茫,鸟雀极难寻到食物。乌鸦不善于筑巢储食,因而冬天常常忍受饥饿之苦。饿极则只得“啄雪”,只得在枝上悲啼。“饥鸦”的形象被刻画得活灵活现,真切可见。可用来描写饥饿的乌鸦。
南宋爱国诗人 谢翱 《送人归乌伤》南朝·宋·谢灵运《岁暮》。朔风:北风。这两句大意是:明月照在积雪上,闪烁着寒光;强劲的北风怒吼着,声音多么悲凉!“明月照积雪”是传诵的佳句。钟嵘《诗品·总论》评论说:“‘明月照积雪’,讵出经、史!观古今胜语,多非补假,皆由直寻。”意思是:写诗重在写出作者深刻的主观感受,而不贵于用典。谢灵运直写雪夜明月之景,虽未借助于经史,却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两句可引用以描写数九寒天的风雪夜景。
东晋末年诗人 谢灵运 《岁暮》见元·王实甫《西厢记》。这两句大意是:江间波浪汹涌,如一堆堆白雪直向长空冲击,天边秋云翻卷。诗句境界开阔,气象雄浑,可用来描写风急浪险的秋江景色。
元代杂剧作家 王实甫 《西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