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子经典语录

41.冬日之闭冻也不固,则春夏之长草木也不茂。

战国·韩非《韩非子·解老》。闭冻:冰封地冻。固:坚固。这两句大意是:冬天的冰如果冻得不坚固,那么春夏的草木也长不茂盛。冬天的冰冻似将万物窒息,但正是如此,才使夏天的草木得以茂盛生长。这一方面说明事物发展到极点而出现反向的转化,另一方面,前者又是后者发展的条件。

42.布帛寻常,庸人不释;铄金百溢,盗跖不掇。

战国·韩非《韩非子·五蠢》。寻常: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为寻,倍寻为常。庸人:普通百姓。释:舍弃不取,铄(shuo朔):熔化。溢:同“镒”,古代重量单位,二十两(一说二十四两)为一镒。盗跖:指春秋时奴隶起义领袖柳下跖,旧时诬为贪财的强盗,故名前冠一“盗”字。掇(dUO多):拾取。这几句大意是:普通的布帛虽然仅有“寻”、“常”那样长,一般百姓不肯丢手;熔化灼烫的金子多达百镒,连最贪心的盗跖也不敢去拾取它。韩非为了说明“罚莫如重而必,使民畏之”的道理,举了~的浅显事例作为论据。实行严刑峻法,如熔金烫手,最贵重的东西连最贪心的人都不敢轻拿妄取;没有刑罚约束,人人有恃无恐,哪怕是最微薄的东西普通人也会争夺不休。这个例子突出了“法”的威慑力量。韩非善于举例证,打比喻以加强说服力,值得学习。

43.糟糠不饱者不务粱肉,短褐不完者不待文绣。

战国·韩非《韩非子·五蠹》。糟糠:粗劣的食物。务:追求。粱肉:指精美的饭食。短褐(hè贺):粗布衣服。文绣:有刺绣的华丽服装。这两句大意是:连糟糠都吃不饱的人,不会去寻求粱肉;连一件完整的粗布衣服都没有的人,不会去期望有文采的锦绣。人对衣食的追求,都是先温饱,后精致,先低级,后高档。温饱尚不能保,何论精美!韩非用这两句话比喻国家制定的法令要为普通的百姓所懂,那些所谓高深的法令,连聪明的人也不懂,普通的百姓就更不懂了。这两句可用于说明凡事要从实际出发,不可有过高的奢望;也可用于喻指治理国家应该先办理最急迫的事情,先解决最紧急的问题,先搞普及,再在普及的基础上提高。倘不顾“下里巴人”而专搞“阳春白雪”,就难免曲高和寡了。

44.圣人不期循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
45.目失镜,则无以正须眉;身失道,则无以知迷惑。

战国·韩非《韩非子·观行》。须眉:胡须和眉毛,指面容。道:政治原则,理论体系。进惑:指是非。这几句大意是:眼睛失去了镜子,就无法修面剃须;立身失去了政治原则,就无法辨清是非曲直。~以目失镜就无法刮脸剃须为喻,说明身失道就不辨是非的道理,强调了立身行道的重要意义。

46.无参验而必之者,愚也;弗能必而据之者,诬也。

战国·韩非《韩非子·显学》。参验:用事实加以验证。必:确定,肯定。据:作为依据。诬:欺骗。这几句大意是:听到某种说法,没有用事实进行验证就加以肯定的人,是愚蠢的人;不能够肯定的事情却引来作为依据,是欺世骗人。这几句说明了尊重事实的重要性。在作者看来,只有蠢人才会随便听信那些未经证实的言论;只有欺世盗名者,才会道听途说,信口开河。作为一个严谨的学者,一个正直的政治家,一个有远见的领导人,必须克服主观、盲目、自信、不负责任等缺点,尊重事实,说话要有证据,这样才不会造成失误。这几句名言可供人们特别是领导者作为鉴戒。

47.越王好勇而民多轻死,楚灵王好细腰而国中多饿人。

战国·韩非《韩非子·二柄》。越王:指越王勾践,春秋宋越国国君。轻死:不怕死。楚灵王:春秋时楚国国君。饿人:指楚国有很多人为了使腰变细而忍受饥饿。这两句大意是:越王勾践(为复国雪耻而)祟尚勇武,越国人民也当视死如归;楚灵王喜欢细腰的美女,楚国女子也多为使腰肢变细而忍饥挨饿的人。~和汉代《城中谣》:“城中好高臀,四方高一尺;城中好广眉,四方且半额;城中好大袖,四方全匹帛”说的道理一样,即“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作领导的特别是国家领导人如能严于律已,率先垂范,群众、国人自然也会影从;作领导的特别是高级领导人如果不能严于律己,甚而带头搞不正之风,下级就会层层加码,歪风邪气就会愈演愈烈,这个道理,中外古今,概莫能外。

48.千里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
49.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

韩非《韩非子·五蠹》因此圣人不希望一切都学习古代,不墨受一成不变的旧规,而是研讨当代的情况,据此采取相应的办法。修:遵循。法:效法。

50.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

战国·韩非《韩非子·喻老》。蝼蚁:蝼蛄和蚂蚁。突隙:烟囱上的裂缝。烟:一作熛(biāo标),飞迸的火苗。这几句大意是:千丈长的大堤,因蝼蚁的洞而溃决;百尺高的房屋,因烟囱裂缝中迸出的火苗而焚毁。不拘小节,不重微害,不在小处注意消除隐患,最终必酿成大祸。成语“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即来于此。可用于劝诫人们立身、处事要防微杜渐,防患于萌芽状态之中。

51.视强,则目不明;听甚,则耳不聪;思虑过度,则智识乱。

战国·韩非《韩非子·解老》。视强:视力用得过度。听甚:听力用得过度。智识:智慧。这几句大意是:视力用得过度,那么眼睛就不再明亮;听力用得过度,那么耳朵就不再聪灵;思虑过度,那么智慧就会产生紊乱。耳、目、脑的功用都有一定的限度,超过这个限度就会损坏其功能。这符合科学原理,也反映了事物在一定条件下会向其相反方面转化的道理。可用于说明矛盾转化的哲理,也可用于劝诫人们要善于保护自己的视力、听力、脑力,劳逸结合,不可疲劳过度。

52.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战国·韩非《韩非子·有度》。事:执。这几句大意是:国家不会永远富强,也不会长久贫弱。执行法令的人坚决,国家就会富强;执行法令的人软弱,国家就会贫弱。国家的强弱富贫,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强国在一定条件下会削弱,弱国奋发图强则会变强。这就是国家强弱转变的历史辩证法。但是转化必须有条件。这个条件就是当政者能否实行法治和执法的态度是否坚决。执行法制坚决,国家可由弱变强;执行法制不坚决,国家会由强变弱。这几句典型地表现了韩非的法家思想,其重法思想有可借鉴之处。

53.刺骨,故小痛在体而长利在身;拂耳,故小逆在心而久福在国。

战国·韩非《韩非子·安危》。拂耳:逆耳。小逆:小的不舒服。这两句大意是针刺骨上的病毒,局部感到小痛而整个身体却得到长远的健康;耳听深刻的忠言,心里感到小不舒服而国家却得到长久的洪福。韩非在这里以古代名医扁鹊用刮骨疗毒方法根治大病作比喻,说明了君主能听进逆耳之言,严于律己,改正错误,就能挽救危亡的国家,换来长治久安的政局。~和“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一样,都是前句打比方,后句见正意,用人们共有的生活感受,强调了纳忠告、听逆耳之言的重要性。

54.和氏之璧,不饰以五彩;隋侯之珠,不饰以银黄。其质至美,物不足以饰之。

战国·韩非《韩非子·解老》。和氏之璧:我国古代著名的美玉,相传是春秋时楚人卞和发现的,故称和氏之璧。隋侯之珠:古代传说中的明珠。相传隋侯医好受伤的大蛇,蛇从江中衔宝珠相报,故称隋侯之珠。银黄:白银和黄金。至:极,最。这几句大意是和氏之璧,无须用五彩来装饰它;隋侯之珠,无须用白银黄金来装饰它。因为它们本来的质地已经美得无与伦比了,没有什么东西足以用来装饰它们。原本已经很美好的东西,用不着再去刻意修饰,因为弄得不巧,反有画蛇添足、狗尾续貂之嫌。这几句可供引用论述自然生成之物,往往是最美好的,不须要再加以人工的修饰。或引用说明过分地雕琢绘饰,会破坏事物原有的天然风韵。

55.欲成方面圆而随其规矩,则万事之功形矣,而万物莫不有规矩,议言之士,计会规矩也。
56.十仞之城,楼季弗能逾者,峭也;千仞之山,跛牂易牧者,夷也。故明王峭其法而严其刑也。

战国·韩非《韩非子·五蠹》。仞:古长度单位.八尺(一说七尺)为仞。楼季:战国时魏国人,魏文侯之弟,善登高跳跃。峭:高而徒。跛牂(bozang簸赃):瘸腿母羊。夷:平。这几句大意是:十仞高的城墙,连最善跳跃的楼季也无法逾越它,这是因为陡峭的缘故;千仞高的大山,瘸腿的母羊也易于上去放牧,这是因为平缓的缘故。所以圣明的君主要实行峭法严刑啊。韩非以城墙、高山为喻,说明城墙虽低因其陡峭就难以逾越,高山虽高因其平缓就易于攀登。因而圣明的君主要久处尊位而长执重势,使天下不敢犯,就必须“峭其法而严其刑”。李斯就曾以他的同窗韩非的这套理论,劝谏寨二世行督责,统治天下。可是胡亥远没有秦始皇那样的雄才大略,大一统的秦王朝到秦二世手里就断送了。

老办法 Copyright (C) 2009-2012 www.laobanf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201398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