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子经典语录

作品:《韩非子》

作者:韩非

韩非简介:战国末期哲学家

《韩非子》好词好句好段摘抄大全

1.远水不救近火。

战国·韩非《韩非子·说林上》。本句大意是:远处的水救不了近处的火。这句话和“远水不解近渴”意思相近。《韩非子·说林上》:“失业而取水于海,海水虽多,火必不灭矣。~。”《庄子·外物》里说:庄周在路上看见干车沟里有条小鱼,小鱼恳求他给它一升半斗的水止渴救命。庄周说:好,等我到南方去,把西江的水引来救你。小鱼说:照你的说法,只好到干鱼店里去找我了。这两则故事都说明缓不解急的道理,有些事物虽然条件很好(如远海之水很多),但不切实际,解决不了眼前急须解决的现实问题(如眼前的火灾和涸辙之鲋)。

2.巧诈不如拙诚。

见《韩非子·说林上》。本句大意是:巧妙的欺骗不如笨拙的诚实。在一般情况下,人们都喜欢“巧”而不喜欢“拙”,但是,欺骗愈巧妙,恶果愈严重。因此,人们憎恶花言巧语的欺诈,倒喜欢虽然笨嘴拙舌,却心地诚笃的人。这种认识符合常情常理,至今仍可引用。

3.人处疾则贵医。

见《韩非子·解老》。处疾:生病。贵,尊重。本句大意是:人有病就尊重医生。人有病,希望医生能给自己治好.所以特别尊重医生。可用来说病人应该尊重医生;也可用来比喻人有了困难.就要尊重前来帮助的人。

4.不明察,不能烛私。

战国·韩非《韩非子·孤愤》。烛私:洞察隐私。这两句大意是:不仔细调查研究,了解情况,就不能够洞察隐私真情。调查研究是了解真实情况的最好的方法,只有了解到真实情况,才能作出正确的结论。~借用于执法,可说明明察重据、调查研究在侦破、断案工作中的重要性。

5.不劲直,不能矫奸。

战国·韩非《韩非子·孤愤》。劲直:刚劲正直。矫奸:纠正奸行。这两句大意是:没有刚劲正直的节操,就不能纠正奸佞的行为。此二句是说:纠正好佞行为,打击邪恶势力,并非像请客吃饭拿样容易,做这样的工作,必须有勇气,有决心,有刚劲正直的节操,不贪财,不受贿,依法行事,否则很难做到矫奸止邪。

6.凡治天下必因人情。
7.事以密成,语以泄败。

战国·韩非《韩非子·说难》。以:因为。这两句大意是:事情由于保守机密而成功,说话不慎、泄露机密会导致失败。保守机密,慎之又慎。无论是政治决策、经济情报还是军事机密、科技成就,一切应该保守机密的事情都应该严守机密,谨防泄露,一旦泄密,特别是关系到国家、政府、军队、国计民生方面的重大泄密,将给事业带来不可估量的巨大损失。因此,~的古训,今天仍有教育意义,每个人都要引为鉴戒,机要工作者更应书之座右。

8.不踬于山,而踬于垤。

战国·韩非《韩非子·六反》。踬(zhì智):被绊倒。垤(dié蝶):小土堆。这两句大意是:不被大山绊倒,却被小土堆绊倒。战国·韩非《韩非子·六反》:“先圣有谚曰:‘~’。山者大,故人顺之;垤微小,故人易之也。”山大,不易跨越,但正因为其大,困难多,人们重视,小心谨慎,所以能安全通过。土堆小,易于跨越,但也正困为其小,不成其为困难,引不起人的注意,产生麻痹心理,所以往往反而被绊倒。韩非用这条谚语强调重刑能使人畏惧,因而无人敢犯,轻刑则使人轻视麻痹,因而易于犯法。今天我们可用来告诫人们对小困难也要重视,免得过了大风险,却在小困难面前绊倒。

9.法不阿贵,绳不挠曲。

战国·韩非《韩非子·有度》。阿:偏袒.曲从。绳:木匠用来取直的墨线。挠:通“桡”.弯曲,引申为迁就、屈服,曲:指弯曲不正的木料。这两句大意是:法律不能因为豪门权贵犯了法而偏袒、曲从他,就像墨线不能弯曲来迁就歪斜不正的木料一样。这两句说明法律的严肃性,公正性。治国应当以法为准绳,“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辞,勇者弗敢争”,有权势者不敢以身试法,平民百姓不敢以身触法,国家就容易治理了。~两句现在仍不失为至理名言,尽管古今说起来都很容易,而在实践中却不无困难.

10.事在四方,要在中央。

战国·韩非《韩非子·扬权》。要:枢纽,指国家的最高权力。这两句大意是:处理各种各样繁多的事务,在于周围四方的臣民,而国家的最高权力要掌握在君主一人手中。这两句体现了高度的封建中央集权制。作为君主,要善于发挥臣下的才能,信任他们,政事分给地方官吏去管理。但国家的最高权力,则要集中在君主手中,以免出现地方各自为政,臣下各行其令的现象,造成混乱和分裂。今天我们处于改革的年代,中央实行一定的权力下放,充分发挥地方的积极性;但最高权力的集中仍是必要的,地方必须服从中央。否刚,我们这个多民族的大国就无法实行统一的部署和领导。这两句在今天可用于强调中央集中领导的重要性。

11.治民无常,唯法为治。

战国·韩非《韩非子·心度》。这两句大意是:治理百姓没有固定不变的方法,只有实行法治才能够把百姓管理好。韩非是先秦法家之集大成者。他主张实行法治,用严刑峻法钳制人民。他的“以法治国”的“法”体现的是国君的意志。他的法治主张有其历史进步意义,也有其历史局限性。但“以法治国”的提法现在仍有借鉴意义,我们可以用人民通过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来治理国家,建立社会主义的新法制。

12.治民者,禁奸于未萌。

战国·韩非《韩非子·心度》。这两句大意是:统治人民的人,应在邪恶的事情尚未萌芽时便有所禁止。《三国志·吕蒙传》指出:“明者防祸于未萌,智者图患于将来”,善于治理国家的人,应该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如视民犯法而不见,“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鼠也”(《孟子·齐桓晋文之事章》)。~二向提出“禁奸于未葫”,完全符合防患于未然的道理。只有这样作,才能减少犯罪率,稳定社会秩序,才是关心人民,爱护人民的表现。

13.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战国·韩非《韩非子·五蠡》。期:向往。修古:远古之世。修:远。法:效法。常可:长久通行的办法。这两句大意是:不向往远古的制度,不效法过去常用的方法。这两句表选了韩非主张变革的进取精神。过去的制度和方法,虽然在以往是行之有效的,但那是根据过击的具体情况村制定的。社会不断发展,情况不断变化,要解决当世的问题,治理当今的社会,就不必一定按照过去的制度和方法去办。正确的作法应该是研讨当代的形势,从而采取合适的措施。如果头脑僵化,一味照搬过去的条条框框,而不思变革和创新,那是办不好事情的。这两句对我们当今的改革仍有借鉴意义。

14.长袖善舞,多钱善贾。

战国·韩非《韩非子·五蠹》贾(gu古):经商,做买卖。这两句大意是:袖子长了好跳舞,钱财多了好经商。原文中韩非引用这两句俗语,是为了说明条件越好就越容易办好事情。现在可用于比喻无论做什么事,都得具备一定的条件,可资凭借的条件越齐备,事情越容易办好。

15.以子之矛,陷子之盾。

战国·韩非《韩非子·难一》。子:你。陷:指刺。本句大意是:拿你的矛来刺你的盾,(怎么样)?这两句话出自一个著名的寓言故事。说的是有一个楚国人在卖矛和盾。他先拿起盾,夸赞说:“我的这面盾坚硬极了,没有什么东西能够刺穿它,”又拿起自己的矛,夸赞说:“我的这把矛锋利极了,什么东西都能被它刺穿。”有人问:“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怎么样?”这个人不能回答。在哲学上,“矛”和“盾”便指一组相对的概念,即事物内部因素或此事物与彼事物之问的冲突。这则“自相矛盾”的故事,其启示是很深刻的:它揭示了事物间有互相排斥的一面,不可刺破的盾和什么都可刺破的矛是不可能同时存在的。它告诫人们,做任何事情或发表议论,一定要实事求是,不要把事物绝对化,否则就会陷进形而上学的泥坑;言论违背了矛盾律,就会造成逻辑上的错误,自蹈窘境,贻笑世人。“自相矛盾”的成语即出于此。

16.战阵之间,不厌诈伪。

战国·韩非《韩非子·难一》。不厌:不厌弃。这两句大意是:战阵之间,诈伪的战术变化无穷,谁都不厌弃使用这种战术去欺骗敌人。战争,乃是“死生之地,存亡之道”,因此使用诡诈之术以迷惑对方,从而获得战争的胜利,这是理所当然的。这种诈伪,与道德品质上的诈伪不同,一个正直的指挥员可以使用诡诈之术来欺骗敌人,而决不会受到良心和道义上的谴责。但一个善战的将领若在道德上有欺诈行为,照样会受到鄙视。以此二句说明对敌实施诡诈之术的合理性,十分恰切。

17.矜伪不长,盖虚不久。

战国·韩非《韩非子·难一》欺骗性的自我吹嘘,不要很长的时间就会被识破;掩盖真相、弄虚作假,不要多久就会被揭穿。矜伪:自夸、作假;盖虚:掩盖虚假。这是对自我吹嘘、弄虚作假的至诚忠告。“矜伪”和“盖虚”,无不违背客观事实,违反实事求是原则,侵犯民众利益。因此,必定会被事实揭穿,为民众识破。

18.一家二贵,事乃无功。

见《韩非子·扬权》。贵:地位尊贵的人,此指当家的。这两句大意是:一个家庭中有两个地位尊贵的当家人,则什么事都不会干成功。韩非主张实行中央集权,加强国君的绝对权力,不允许一国二君,政出多门,就像一个家庭如有两个当家的,一人一把号,各吹各的调,家里人就无所适从,不知该听谁的好;要不就像“一栖两雄,其斗顏颜(yán言)”,一个鸡窝栖居两只老公鸡,非争斗得你死我活不可。韩非这种加强中央集权的思想是很有见地的。

19.信赏必罚,其足以战。

该赏必赏,该罚必罚,这样的军队足以打仗。

20.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战国·韩非《韩非子·五蠡》。备:措施。本句大意是:情况不同了,所采取的措施就应地相应地有所变化。客观事物的运动、变化是绝对的,政策和策略的变化也应是绝对的。因为任何方法、措施都是针对某种特定的情况而制定的。没有不变的情况,也就没有不变的方法、措施故“~”当政者,决策人应当根据客观变化了的情况,不断地变化或相应地调整自己的政策和策略。若不知变革,就会把事情办糟,导致事业的失败。本句多用来说明解决问题的方法、措施要随着情况的变化而变化。

老办法 Copyright (C) 2009-2012 www.laobanf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201398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