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人名言

1.美人既醉,朱颜酡些。

战国·宋玉《招魂》。酡(tuó驼):酒后脸上泛起的红色。些:助词,无意义。这两句大意是:美人酒醉之后,脸上泛起红晕。此句写法上直陈其事,但其摹写美人微醉之态,神采飘忽,风韵十足,正是古典人物肖像描写的名句。今天除“酡颜”一词还常用来表现人们醉酒后的颜色神情外,原句也可时在文学作品中读到,用法大体都是作酒后朋友之间的玩笑话。

战国时辞赋作家 宋玉 《招魂》
2.荣曜秋菊,华茂春松。

三国·魏·曹植《洛神赋》。荣:盛。曜:照耀。华:光彩。茂:茂盛。这两句大意是:容光焕发,有如秋菊;神采奕奕,有如春松。此名句以比喻手法表现人的容貌,使读者通过对秋菊、春松风采的联想展现笔下形象之美丽。其笔曲,其韵足,含蓄蕴藉,诱人想象。今天在评书和历史小说中描写人物美貌与风采时仍可运用。

三国文学家 曹植 《洛神赋》
3.有美一人,清扬婉兮。

《诗经·野有蔓草》。有美一人:有一美人的倒文。清扬:指人的眼睛明亮灵活,炯炯有神。婉:美丽。这两句大意是:有一个美人,眼珠滴溜溜地转动,长得真漂亮啊!这两句可直接引用,描写人的容貌美丽;也可学习这种抓住突出特征以显示人物外貌的表现手法。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诗经》 《诗经·野有蔓草》
4.不笑复不语,珠泪纷纷落。

唐·薛维翰《闺怨》。这两句大意是:不笑又不开口,只是泪珠儿纷纷往下落。这是一首这闺怨的诗,全文是:“美人怨何深,含情倚金阁。~”。这两句既写出了这位美人珠泪纷纷之外貌,又写出了她内心深处难言的哀怨,文字质朴而极为传神。至今人们还常以“珠泪纷纷”来形容女子伤心落泪的神态。

唐代诗人 薛维翰 《闺怨》
5.南国有佳人,容华若桃李。

三国·魏·曹植《杂诗》。这两句大意是:江南有那么一位美人,她的容貌就像融融春日里的桃李花一样光彩照人。此名句以比喻手法写人物肖像,委婉含蓄。虽然诗的原意是通过象征手法,用美人迟暮来表现自己怀才不遇、抱负难以施展的情怀,但由于此名句笔法委曲,形象生动,具有洗炼简洁而形神并出的特点,故后人常用它来表现美人容貌,南国佳人也由此成为后世文人时常表现的对象。

三国文学家 曹植 《杂诗》
6.不挟美人归,壮士无颜色。英国文艺复兴时期剧作家,诗人 莎士比亚 《威尼斯商人》
7.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见战国·屈原《离骚》。惟:思。美人:代指楚王。迟暮:指年老。这两句大意是:想到那草木的飘零凋落啊,怕的是楚王您也将逐渐老去。这两句表现屈原由草木的迅速零落,想到时光易逝,人生无几,因此深恐楚王不能趁壮盛之年有所作为,完成振兴楚国的大业。可供引用抒发对岁月如流、时不我待的感慨。也可用于表达不愿默默无闻地蹉跎岁月,而愿趁年富力强干出一番事业的迫切心情,有时也单用“美人迟暮”感叹流光易逝,盛年难再。

战国时期爱国主义诗人 屈原 《离骚》
8.美人首饰傧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

唐·刘禹锡《浪淘沙九首》其六。这两句大意是:无论美人头上的首饰,还是王侯手中的金印,都是甩淘金者从河底无数细沙中淘滤出来的黄金制成的。作者在诗中描绘了淘金妇女的劳动。诗人提取“美人首饰侯王印”这样两种富于典型意义的物象,有力地揭示出一个客观真理,即:所有的社会财富,包括作为统治者政治地位和经济实力标志的黄金,无一不是劳动人民亲手创造出来的。这样歌颂劳动人民的创造力,对劳动者表示崇敬和同情,对不劳而获者表示不满.立意高而又富于形象性。可甩来颂扬劳动者的创造力,鞭笞统治者不劳而获的行径。

唐代文学家 刘禹锡 《浪淘沙九首》
9.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唐·高适《燕歌行》。这两句大意是:士兵们在战场上全力拼杀,死生参半,而将军们却在远离阵地的帐幕中寻欢作乐,纵情于声色歌舞。这两句用鲜明的对比,强烈的反差,揭示了当时军中的苦乐悬殊和将、士之间的尖锐矛盾,流露出作者对士兵的深切同情和对将官的强烈不满,深化了诗的主题。这两句知名度高,常被引用来表现唐代军队的腐败和军中苦乐不均的生活。

唐代边塞诗人 高适 《燕歌行》
10.美人舞如莲花旋,世人有眼应未见。

唐·岑参《田使君美人舞如莲花北链歌》。这两句大意是:美人跳舞时就像莲花在旋转,这天仙一样的舞姿世人应该从未见过。莲花高洁,淡雅,挺秀。那蹁跹(piánxián骈仙)起舞的美女,体态婀娜,舞步轻盈,衣裙飘飘,就像一朵绽开的莲花。此情此最,宛如仙女下凡。“世人有限应来见”。这两句与杜甫的“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一写舞,一写歌,有异曲同工之妙。形容舞姿时可以化用。

唐代诗人 岑参 《田使君美人舞如莲花北链歌》
11.朱明丽日照窗纱,灼灼丹葩映晓霞。

明·严易《端午日积雨初晴红蕉始放》。灼灼(zhuó茁):形容明亮。丹葩(pā啪):红花。这两句大意是:明丽的红日照在窗纱上,一朵朵红花映着红色的朝霞,格外鲜艳夺目。清晨,红日初升,彩霞满天。一朵朵嫣红的美人蕉在丽日晓霞的衬托下显得格外娇艳。红日、红霞、红花互相映衬,炫人眼目。这种映衬、烘托的艺术手法,突出了美人蕉的鲜明红艳,美丽可爱。可用以描绘红蕉,其艺术手法可资借鉴。

明代学者 严易 《端午日积雨初晴红蕉始放》
12.芙蓉不及美人妆,水殿风来珠翠香。

见唐·王昌龄《西宫秋怨》。芙蓉:荷花。这两句大意是:芙蓉不及盛妆的美人好看,水殿和风吹来,珠翠香气四溢。这里主要以芙蓉花与美人对比,以“不及”二字突出宫女形貌之美。又以水殿风来,珠玉飘香,点梁幽静的环境,烘托出宫女的孤寂心情。而视觉形象与嗅觉感受又会自然地产生同感,从而进一步突出宫女的形象。可用来写女子之美貌。

唐代诗人 王昌龄 《西宫秋怨》
13.叶满丛深殷似火,不唯烧眼更烧心。

见李绅《红蕉花》。红蕉:即美人蕉,多生温、热带,形似芭蕉而矮小,叶数层,中心抽条,条端四季开花,花色红艳。殷:深红色。这两句大意是:在层层绿叶丛中,挺立着一朵朵殷红的红蕉,那红艳艳的花色不仅令人灼目,连心都感觉到发烧。两句用通感手法写红蕉花,出语奇警。殷红是视觉,由殷红联想到“火”,火能烧人,“烧”是触觉,这就把视觉、触觉沟通起来了。花红得灼人,其花色的红艳绚丽可想而知。此句写红蕉及其它红花可参考,同时也是讲“通感”的最好例句。

唐代诗人 李绅 《红蕉花》
14.宫中美人一破颜,惊尘溅血流千载。北宋文学家 苏轼
15.绿草苍苍,白雾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原名陈喆,台湾女作家 琼瑶 《在水一方》
老办法 Copyright (C) 2009-2012 www.laobanf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201398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