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杜甫《赠高式颜》。这两句大意是:当年我们是在什么地方分手的呢?现在故友相逢,都已成老人了。此二句充满了今昔之感。原诗为:“~。故人还寂寞,削迹共艰虞。自失论文友,空知卖酒垆。平生飞动意,见尔不能无?”诗人见到高式颜,想起高适,想起与李白、高适同游大粱的情景,自然感慨万分。可以此二句表达时光流逝、光明似箭,表达与老朋友重逢叙旧时的感慨。
唐代诗人 杜甫 《赠高式颜》唐·韦应物《淮上喜会梁州故人》。这两句大意是:别后双方的行止像浮云一样漂泊不定,十年的时光像流水一样去而不返。汉代的苏武和李陵在河梁送别时,曾互相以诗赠答。李陵诗中有“仰视浮云驰,奄忽互相逾”、“临河灌长缨,念子怅悠悠”(《与苏武诗三首》)句。苏武诗中亦有“俯观江汉流,仰视浮云翔”(《诗四首》)句。这两句即暗用苏、李赠答诗的诗意,表达旧友长别的感慨。句中“浮云”表示漂泊不定,变幻无常;“流水”表示岁月如流,年华易逝,都是虚拟的景物而非实写,不过借以抒发聚难别易的主观感情而已。但在“一别”和“十年”之上,冠以“浮云”、“流水”,便使诗的意境显得十分空灵,感情显得格外深沉。本句可供引用抒发与亲友阔别的感伤之情。
唐代诗人 韦应物 《淮上喜会梁州故人》唐·韦应物《淮上喜会梁州故人》。萧琉:稀疏。斑:花白。这两句大意是:今日的欢声笑语还和当年一样,但是彼此的鬓发都已稀疏斑白了。故人久别重逢,痛饮畅谈,最易引起甜蜜的回忆。虽然今天彼此的感情还是那么融洽,谈笑声还是那么响亮.仿佛一切都和当年没有两样。但仔细看来,双方均已华发衰颜,面目全改。那斑白的双鬓,凝结着多少蹉跎的岁月,变迁的世事,怎不叫人悲喜变集,惆怅万端!这两句可供引用抒发旧友久别重逢时的感慨。
唐代诗人 韦应物 《淮上喜会梁州故人》唐·李益《喜见外弟卫言别》。这两句大意是:刚见面询问姓氏时暗自惊讶似曾相识,经过交谈知是表弟,一边称呼名字,一边极力回忆旧时的容颜。原诗的前二句为:“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李益和表弟分手时,两人都在幼年。经过“安史之乱”及藩镇混战、外族入侵等社会动荡,十年之后才得以重逢。这时,两人都已长大成人。长期音信断绝、存亡未卜,再加上随着年龄增长容貌发生变化,以致邂逅相遇时,两人已对面不能相识。互通姓名后才知道原来是一对十年前还在一起嬉戏的表兄弟。惊叹之余,两人一面端详对方的容貌,一面努力在记忆中搜索旧时的印象。这两句通过细节描写,从“问”到“称”,从“惊”到“忆”,层次清晰地写出了诗人见到表弟后由初见不识到接谈相认的感情变化,绘声绘色,细腻传神。可引用以表现亲朋故友之间幼时分散、及长重逢的深挚情谊。
唐代诗人 李益 《喜见外弟卫言别》唐·李白《忆襄阳旧游赠马少府巨》。秋:指衰老。这两句大意是:您仍是容光满面,未显得衰老,而我已是白发满头,老气横秋了。此二句抒发了诗人未老先衰的情思。诗人与马少府是旧友,当年曾共游襄阳。现马少府朱颜未改,而自己已是双鬓如霜。诗人以夸张的手法渲染了自己的衰老,倾吐了内心的苦闷和抑郁。此二句可用来抒写故友重逢时的感慨。
唐代诗人 李白 《忆襄阳旧游赠马少府巨》唐·杜甫《赠卫八处士》。这两句大意是:上次我到你家作客时你尚未结婚,现在你的儿女已排列成行了。久别重逢,彼此容颜的变化,自然是最容易引起注意。~二句则别开蹊径,以上次相会时卫八尚未完婚,二十年后此番重逢时,卫八的儿女已成行曲变化,抒发人易老、迟暮巳至的喟叹,即避开“相逢鬓已霜”之类的俗语,又突出与友人分手时间之长,友人变化之大,给人以语新意新之感。
唐代诗人 杜甫 《赠卫八处士》见杜甫《羌村三首》其一。妻孥(nú奴):妻子和儿女。在:指活着。拭泪:攘泪。这两句大意是:猛然见面,妻子儿女奇怪我还活在人间,惊定之后,不禁擦着辛酸喜悦的泪水。这两句写诗人千里归来,陡然出现在家人面前时合家悲喜变集的情状.按理,家人久别重逢,应当喜悦而不该惊怪。但在那是荒马乱的安史之乱中,骨肉离散,音讯不通,存亡来卜。正像诗人在后两句中所说:“世乱遭飘荡,生还偶然遂”。家人在苦苦思念之余,总担心他是否已遭不测。所以亲人乍见之下,才不敢信,不敢认。这反常的情态,曲折地反映出当时社会动乱、人人朝不保夕的现实。也正因为如此,所以惊定之后,家人感叹诗人劫后余生,忍不住流下眼泪。可供引用描写人们遭逢乱世,家人偶然团聚的场面。此外,这两句中由于运用了“怪”、“惊”二字形容家人初见时的反应,活画出患难余生、悲喜交集之状,我们可以从中悟出,谨慎地选择最具有表现力的字眼,对于准确地刻画事物是非常重要的。
唐代诗人 杜甫 《羌村三首》春秋·孔子《论语·学而》。朋:原文指同学。古时“朋”和“友”有所区别:同门为朋,同志为友。同门即出自同一老师门下。这两句大意是:有老同学从远方来看望,不也是件很快乐的事吗?老同学远道前来探望,共同追忆过击在一起相处的往事,畅叙别后互相之间的思念之情。自然是人生一大乐事。这两句以反问句式道出,更增加了感情色彩,欣喜之情,益于言表。后世常引用这两句表现故友重逢的快乐,“朋”既可以指老同学,也可以指老朋友。
春秋时期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 《论语·学而》唐·杜甫《江南逢李龟年》。这两句大意是:眼下恰值暮春,正是江南风光美好的时候。想不到在这落花时节,又能和您在异多相逢。李龟年是唐代开元、天宝年间著名的歌唱家,杜甫在少年时曾和他有过交往。当时正是唐王朝的全盛时期,诗人也意气风发。时隔四十多年,当诗人和他重逢时,两人都到了暮年,又同在异乡流落。所以这两句既抒发了阔别之情,又寄寓着风景依旧、人事沧桑之感。“落花时节”不仅点明了重逢的时间,而且隐喻诗人和歌唱家都已到了暮年,唐王朝的全盛时期也已一去不复返了。一个“又”字,把四十年前的离别与四十年后的重逢联系起来,含蕴着经过剧烈的社会动荡后,两个有着不寻常经历的故人异乡重逢时的深沉感慨和悲喜交加的心情。现在引用这两句,可以抛开原诗中的伤感意味,只表现旧友重逢的欣喜欢愉。此外,句中以乐景村哀情和语意双关的手法,也值得学习、借鉴。
唐代诗人 杜甫 《江南逢李龟年》宋·尤袤(mà0茂)《奇友人》。甓(bi必)积:衣裙上的褶子,引申为缩蹙、聚积的意思。这两句大意是:友人久未见面,心里积攒下千言万语,准备着见面时尽情倾诉,可是到了真的相逢时,却不知从何说起,竟连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人们的某种强烈感情发展到极致时,其表情方式则会转向它的反面。杜甫听到安史之乱平息时“涕泪满衣裳”,繁潞听到儿子周冲中电身死时狂笑,都属此类。尤衰这两句诗和杜甫的“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一样,写的都是亲人至友久别重逢时的情态。这时候的“一语无”比有语更富于表现力,更能传选出特定情况下人物特有的心理和表情。尤袤和陆游、扬万里、范成大井称南宋四大家,可惜其集已佚。我们从~的残句里,也略可窥见这位诗人的艺术功力。
南宋诗人 尤袤 《奇友人》宋·晏几道《鹧鸪天》[彩袖殷勤]。剩:只管。银刚(gāng刚):银灯。这两句大意是:今夜只管拿起银灯对她照了又照,再三端详,唯恐这是又一次在梦中相逢。这是一首历代传诵的小宴词。上片写小宴与所爱歌女初逢时的欢乐;下片先写与所爱者久别的痛苦:“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双方魏牵梦萦,不能自已。接着写重逢的欢乐,“~”,今夜真的相遇了,反倒怀疑仍是在梦中。词写得细腻曲折,情思缠绵,把词人的深层心理及外表举止都生动地表现出来了。写亲友久别重逢时惊喜疑虑的情态,可作借鉴。
北宋词人 晏几道 《鹧鸪天》宋·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金风:金秋的清风。玉露;晶莹的秋露。胜却:超过。这两旬大意是:牛郎织女一旦在金风送爽、玉露晶莹的七夕良宵相逢。那种柔情蜜意便超过了^间无数朝夕相处的夫妇。这首词写七夕的所见所思。牛郎织女一年一度七夕相会的神话传说,在民间家喻户晓,文人也常以此作为写作的题材,一般都以抒写离恨为主题,对这对仙侣表示同情。秦观这首七夕词却独出机杼,在词的上阕着意讴歌牛郎织女久别重逢时的甜蜜幸福,并将他们的爱情生活与人间夫妇作比,以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发出~的赞叹。词人还把这次难得的相会,映衬于“金风玉露”这种冰清玉洁的背景之下,更显出这对仙侣心是的高尚纯洁。今天我们描绘与意中人久别重逢的欢乐时,可以借鉴这两句词所表现的意境。
北宋文学家 秦观 《鹊桥仙》明·徐熥《酒店逢李大》。不道:不料,没有想到。这两句大意是:我们十年中因别离而流的泪谁知道有多少,今日我们终于见面了,没有想到相逢时流的泪反而更多。这是写旧友相逢时悲喜交加的激动情景。十年相别,彼此苦思,已流下敬不清的眼泪。见面的时候应该彼此高兴才是,谁知竟惊喜得流下了更多的眼泪。其相逢惊喜之情可知,由此更可推想十年相思之苦。可用来写旧友重逢之情。
明代诗人 徐熥 《酒店逢李大》宋·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佳期:指牛郎、织女一年一度相会的七夕(阴历七月初七)。忍顾:怎忍回顾。鹃桥:传说喜鹊每年七夕架桥银河之上,让织女度河与牛郎相会。这几句大意是:温柔的情意像水一样,在一起欢聚的佳期像梦一样,怎忍心回头看鹊桥上那条归去的路!秦观的这首七夕词,是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上阕写牛郎、织女一年一度相会的幸福和欢乐,可是这柔情似水令人陶醉的佳期却非常短暂,像梦境那样容易消失,接着就很自然地转写分离。那“鹊桥归路”连看都不忍看,想都不愿想,更不必说踏着它归去了。“忍顾”二字将依依惜别之情,表达得既舍蓄,又充分;以“梦”比喻久别以后的短暂相会,也十分贴切。写久别重逢、又将分离的情景时,可以化用这几句的意境。
北宋文学家 秦观 《鹊桥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