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名言

16.书之要,统于“骨气”二字。

清·刘熙载《艺概·书概》。要:要领。统:总括,全部。这两句大意是:书法的要领,可以总括为“骨气”二字。刘熙载把前代书法家总结的经验归结为“骨气”二字,非常精辟。他还阐发说:“骨气而曰洞达者,中透为洞,边透为达。洞达则字之疏密肥瘦皆善,否则皆病”,可见。“骨气”之重要,学书法者应当切记。

清代文学家 刘熙载 《艺概·书概》
17.点画皆有筋骨,字体自然雄媚。

庸·颜真卿《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这两句大意是:一点一画都有筋骨,字体自然雄健秀美。古代书法家大都强调写字要有“风神骨气”,以“瘦硬”为贵,并认为“筋骨不乏,肉何所附”,可见“筋骨”之重要。如果一点一画都有筋骨,不仅力透纸背,“肉”也有了依附的着落,字体的雄健美观,自不待言。

唐代书法家 颜真卿 《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
18.行行若萦春蚓,字字如绾秋蛇。

唐·房玄龄《晋书·王羲之传》。行(háng杭):行列。春蚓:春天的蚯蚓。绾(wǎn晚):盘结。这两句大意是:(萧子云的书法)一字字一行行就像春天的蚯蚓和秋天的蛇弯弯曲曲爬行一样。这两句说明人品与书品的关系。苏轼曾说过:“心正则笔正”,意即人的品行端正,他的书法就会纯正。《晋书·王羲之传》载:“(萧)子云近世擅名江表,然仅得书,无丈夫之气,~。”后世以“春蚓秋蛇”比喻书法拙劣,软弱无力,没有骨气。

唐朝开国宰相 房玄龄 《晋书·王羲之传》
19.多力丰筋者圣,无力无筋者病。

晋·卫夫人《笔阵图》。力:有骨力。筋:作者自注:“客骨微内谓之筋。”圣:造诣达到最高境界。这两句大意是:书法讲究骨力,字写得刚劲有力、骨多肉少,则境界高,造诣深;字写得软弱无力,肉多骨少,则是书法上的大病。卫夫人是东晋女书法家,王羲之少时曾从她学习书法。~是她的经验总结,也是书法要诀,学习书法的人可作借鉴。宋代姜夔说:“与其太肥,不若瘦硬”(《续书谱·用笔》),明人陶宗仪说:“筋多肉少为上”(《书史会要·书法》),都强调了这一要点。

晋代女书法家 卫夫人 《笔阵图》
20.随人作计终后人,自成一家始逼真。

宋·黄庭坚《以右军书数种赠丘十四》。随人作计:跟随别人筹谋。逼真:与真的极相似,即达到很高境界。这两句大意是:总是跟在别人后面行动的人,永远也不会赶在别人的前面;只有独辟蹊径,自成一家的人才会达到最高的境界。这两句本是黄庭坚关于书法的精到论述,说明学书法不能光是临摹,踵武他人,应当在学习的基础上独树新帜,自成一家,才能取得新成就。此论也可作为诗论、文论,还可作为人生格言。没有超越意识的人,只会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敢于大胆创新,自成一家的人,才能走出新路子,令世人刮目相视。

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 黄庭坚 《以右军书数种赠丘十四》
21.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唐·杜甫《饮中八仙歌》。这两句大意是:在显赫的王公大人面前脱下帽子,露出头顶,奋笔疾书,自由挥洒,笔走龙蛇,字迹如云烟般舒卷自如。这两句写草圣(善草书的圣人)张旭醉后挥毫狂书的情景。关于张旭的记载很多,他每于醉后,呼号狂走,索笔挥洒。杜甫这两句诗把草圣倨傲不恭、狂放不羁的性格,醉书时的狂态及其笔下流走的云烟般的字迹,都一一展示在读者面前,使后人千载如见。

唐代诗人 杜甫 《饮中八仙歌》
22.怒蹄蹴踏苍山颓,岧嶤臃肿难为状。

清·严允肇《洗象行》。蹴(cù促)踏:踢蹬。岧峣(tiáoyáo条摇):本指山高,这里形容象体高大。状:形容。这两句大意是:象蹄硕大,假若发怒踢蹬,就会把大山踩崩;象体高大臃肿,实在难以形容。诗人以夸张手法刻画出大象体高身胖,蹄粗力大的特征以及人们对此感到难以描摹的惊叹心情,写得生动形象。

清代文人 严允肇 《洗象行》
23.字势雄逸,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

南朝·梁·萧衍《古今书人优劣评》。这几句大意是:(王羲之的书法)字势雄奇飘逸,有的像龙跳跃于天庭之门,有的像虎雄踞于皇宫的楼阙。这是梁武帝萧衍评竹书圣王羲之的话。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官至右军将军,人称“王右军”,早年学书于卫夫人,后草书学张芝,正书学钟繇,博采众长,精研体势,推陈出新,自成一家。其书备精诸体,尤擅正行,字势雄强而多变化,为历代学书者所宗尚,唐太宗称其书法为“尽善尽美”。萧衍用形象的比喻描述他的字势如龙腾虎踞,雄奇飘逸,变化多端。王羲之的真迹无存,而书迹刻本则多流传于世,其《兰亭集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南朝梁皇帝 萧衍 《古今书人优劣评》
24.词源倒流三峡水,笔阵独扫千人军。

见唐·杜甫《醉歌行》。词:文词。笔阵:笔法阵势。这两句大意是:文势浩瀚,如三蛱之水奔腾澎湃;笔法雄健,如千军万马独力横扫。这是杜甫对堂侄杜勤的赞语,也可用来称许才思敏捷,文势磅礴和书法矫健,挥洒自如的人。

唐代诗人 杜甫 《醉歌行》
25.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唐代书法家 孙过庭
26.行于简易闲澹之中,而有深远无穷之味。 范温
27.字要骨格,肉须裹筋,筋须藏肉,帖乃秀润生。北宋书法家,画家 米芾 《海岳名言》
28.一点失所,若美女之眇一目;一画失所,如壮士之折一肱。

明·陶宗仪《书史会要·书法》。这几句大意是:写字时,一点点得不是地方,就像美女瞎了一只眼睛;一画画得不到家,就像壮士断了一只胳膊。这是作者引用蔡希综《书法论》中论王羲之谈书法的话。书法艺术讲究很深,注重骨力神韵、闻架结构等等,一笔失措,字就黯然失色。姜夔《续书谱》曾说:点者,字之眉目;横直画者,字之骨体;撇笔捺笔,字之手足。若用笔失误,不得其所,就像人的眉眼长得不是地方,断臂瘸腿,自然就失去了神韵。~一段话说明书法艺术不能一笔有误,出现败笔就破坏了整幅节法的艺术美。

元末明初文史学家 陶宗仪 《书史会要·书法》
29.若平直相似,状如算子,上下方整,前后平齐,便不是书法,但得其点画耳。

晋·王羲之《题卫夫人》。算子·算盘子。这几句大意是:(创作书法)如果平直相似,样子像算盘子,上下方方整整,前后平齐划一,便称不得节法艺术,只不过是得到一些字的点画罢了。书法是一门艺术。书法的形态结构与人的生理、心理结构有一种“同形同构”的关系。一点失当,一画败笔,都会破坏整体的艺术美,如明人陶宗仪形象比喻的那样:“一点失所,若美女之眇一目;一画失所,如壮士之折一肱”。所以王羲之强调书法家进行创作前,要“先乾所墨,凝神静思,预想字形大小、偃仰、平直、振动,令筋脉相似,意在笔前,然后做字。”若呆板无变,整齐划一,千字同面,状如算子,了无生气与性灵,便称不得书法,不过是排列整齐的一行行点点、画画罢了。~不愧为书圣的经验之谈,学书者当以之为戒。

东晋书法家 王羲之 《题卫夫人<笔阵图>》
30.夫马,筋多肉少为上,肉多筋少为下;书亦如之,皆欲骨内相称,神貌洽然。

唐·张怀瓘《六体书论》。洽然:融洽,浑然一体。这几句大意是:马以筋多肉少的为良马,以肉多筋少的为劣马,书法也是这样,都要使骨肉匀称,神貌融洽,达到浑然一体的境界才算上品。作者以马为喻说明书法的要领。书法是一种艺术,艺术讲究美,美就要协调。骨肉匀称,神貌融洽,在人即为美人,在马即为良马。反之,“若筋骨不任其脂肉,在马为驽胎,在人为肉疾,在书为墨猪”。~比喻生动,说理透辟,容易为人理解和接受。

唐代书法家 张怀瓘 《六体书论》
老办法 Copyright (C) 2009-2012 www.laobanf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201398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