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郑廷玉《后庭花》第二折。这两句大意是:慌慌张张像无家的狗,急急忙忙像漏网的鱼。这两句描写狼狈逃窜,用比喻刻画了逃跑者的情态,表现出惊慌、恐惧、匆忙、失魂落魄的狼狈相。由于它通俗形象,已成为人们的口浯。可两句并用,也可单用。或用于战败后逃出重围,或用于逃出伏击圈。或用于逃脱看守,或用于遭斥而窜,不一而足。多用于贬义。
元代戏曲作家 郑廷玉 《后庭花》唐·杜甫《可叹》。斯须:片刻。苍狗:青色的狗。这两句大意是:天上浮云迅速变幻,一会儿像白色衣杉,顷刻间又变得像青狗一样。这首诗的前四句是:“~。古往今来共一时,人生万事无不有。”在诗中,~两句借端托兴,以浮云变幻,比人事无常。现在“白云苍狗’已成习用成语,常用以比喻世事的变幻无常。
唐代诗人 杜甫 《可叹》汉·司马迁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鸟没有了,弓也就藏起来不用了。野兔死了,猎狗就要烹煮着吃了。比喻事情成功之后,把曾经出过力的人一脚踢开。
西汉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 司马迁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无名氏《十五从军征》。窦(dòu豆):洞。雉(zhì志):野鸡。旅谷:野谷。旅葵:野葵。葵,菜名,又名冬葵,其嫩叶可食。这几句大意是:野兔从狗洞里窜进窜出,野鸡在房梁上飞来飞去,庭院中长满了野谷,井台上长满了野菜。此名句表现战争带来的祸患。村庄遭洗劫,战火焚毁了丰饶的田园,人的住宅变成了兽的巢穴,昔日的庭院到处长满了野菜荒草。此诗通过一个十五从军、八十方归的老兵回家后的所见,状写出一幅令人毛骨悚然的田园破败景象。诗句质朴而不俚俗,浅显而意味深长,这种自然圆成,毫不雕饰的文风,很值得我们写作时借鉴。
《十五从军征》 《十五从军征》晋·陶渊明《归园田居五首》其一。暧(ài爱)暧:昏暗的样子。依依:轻柔的样子。墟(xū虚)里:村落。这几句大意是:远远望去,幽暗的村落依稀可辨,远村上空飘起了轻柔的炊烟,阵阵犬吠从深巷中传出,声声鸡鸣发自桑树的顶端。诗人以平淡质朴的笔触,写出了真实的自然景致:时远时近,时动时静,时形时声,依依稀稀,朦朦胧胧,突出了田园风光恬静闲适的特点。诗句既表现了诗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志趣,又表现出自然界的勃勃生气,成为自然天成,最为后人乐道的描绘田园风光的名句。《红楼梦》四十八回中林黛玉曾引用这两句诗与王维诗进行比较,并称道其比王诗“淡而现成”。
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 陶渊明 《归园田居五首》春秋·老聃《老子》第五章。不仁:不仁慈,残忍。刍(chú除)狗:古代祭杞时用茅草扎成的狗,祭后即弃去,喻轻贱之物。圣人:指国君。这几句大意是:天地不仁慈,把万物作为刍狗;国君残忍,把百姓作为刍狗。此乃老子有感于当时世乱民苦,而发其悲世悯人之慨。然而,天地无为,万物得各遂其性而成自然;国君责在平利民,岂能视人为刍狗,使百姓苦不堪言,命无所存?这几句可用于批判统治者视民如草芥,对百姓肆意践踏。
又称老聃、李耳,我国古代春秋后期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 老子 《老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