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的名言

31.领悟音乐的人,能从一切世俗的烦恼中超脱出来。德国作曲家 贝多芬
32.诗是寄寓于文字中的音乐,而音乐则是声韵中的诗。法国作曲家 福莱
33.音乐从我耳边飘过,就像邮差送来一封不属于我的信。英国小说家 爱略特
34.音乐是唯一可以纵情而不会损害道德和宗教观念的享受。美国发明家 爱迪生
35.人生如音乐,要用听觉、感情和本能谱成,不能只凭规律。 SamuelButlev
36.正如建筑可以说是凝固的音乐一样,它也可以说是一种空间音乐。德国哲学家 威·谢林
37.音乐有一种魅力,可以感化人心向善,也可以诱人走上堕落之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剧作家,诗人 莎士比亚
38.音乐是上天给人类最伟大的礼物,只有音乐能够说明安静和静穆。俄国作曲家 柴可夫斯基
39.感情和气味是这么一种东西:它们犹如光之于太阳,音乐之于风。英国诗人 华兹华斯 《米切尔》
40.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唐·白居易《琵琶行》。大弦:琵琶上最粗的弦。小弦:琵琶上最细的弦。切切:声音细碎轻微。这几句大意是:粗弦上发出的声音粗壮急切,如急雨骤至;细弦上发出的声音细微轻幽,似悄悄私语。粗弦细弦交错弹拨起来,声音就像大大小小的珠子连续落到玉盘中一样。《琵琶行》是千古摹声至文,而~几句对声音的描摹尤为出色。诗人用巧设比喻的方法,通过人们熟知的声音,如急雨声,私语声,珠落玉盘声,把琵琶声形象化,具体化,唤起读者的听觉经验和丰富想象,同时,作者还选择了富于乐感的拟声叠音词,如“嘈嘈”、“切切”等,增加了人们听觉上的美感享受。这些高低粗细、轻重缓急的声音融汇在一起,不仅表现出琵琵声的音色和力度,也表现出琵琶声的层次感和立体感。这几句既有文字美,又有音乐美,成了千古名句,为人称道,还常被人引用来形容众音繁会,精妙动听的乐声。

唐代诗人 白居易 《琵琶行》
41.歌者上如抗,下如队,曲如折,止如槁木;倨中矩,勾中钩,累累乎端如贯珠。

西汉·戴圣《礼记·乐记》。抗:举起来。队:即“坠”(zhuì缀),从高处落下。折:转折。槁(gǎo稿)木:枯木。倨:直而折曲。中(zhòng众):正好符合。矩:画直角或方形用的曲尺。凶:弯曲。钩:圆规。贯珠:一个接一个串起来的珠子。这几句大意是:歌声昂扬,如用力举物;歌声低沉,如物体坠落;歌声婉曲,犹如转折;歌声停止,好像枯木。直而折曲的歌声,方正如矩;委婉的歌声,圆曲如规,联贯起来正如一串珍珠。钱锺书先生根据《乐记》中这一段话,提出了修辞学上的一种手法——“通感”。所谓“通感”是把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沟通起来。如歌声本来诉诸于人的听觉,但高亢的歌声如用力举物,就跟人的肌肉运动(触觉)联系了起来;下滑的歌声,如物件下坠,就跟人的视觉联系了起来;刚直的歌声、委婉的歌声都能引起听众情绪的起伏变化,这就是说,音乐不光使人感到悦耳,还能沟通人的其他感觉;不光表现出声音之美,还能“声入心通”,表现出音乐感动人的力量来,“通感说”虽然是今人提出来的,但~这段话说明古人早已注意到了“通感”现象。

西汉学者 戴圣 《礼记·乐记》
42.当我听到音乐时,我的心会疾速跳动,充满了生命力,就像是起风时的商船队。19世纪美国作家,哲学家 梭罗
43.幸福是灵魂的一种香味,是一颗歌唱的心的和声。而灵魂的最美的音乐是慈悲。法国思想家,文学家 罗曼·罗兰
44.音乐有血一样的炽热,有无以言表的激情;我们聚坐在一起,领悟着自己的心声。 阿·西蒙斯
45.在科学思维中常常伴着诗的因素,真正的科学和真正的音乐要求同样的想象过程。美籍德国犹太裔,物理学家 爱因斯坦
老办法 Copyright (C) 2009-2012 www.laobanf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201398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