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的名言

46.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

唐·鱼玄机《江陵愁望寄子安》。这两句大意是:想念你的心就像西江的水,日日夜夜地向东奔流,永不枯竭。这两句诗是以江水奔流的永不停止,比喻对情人的相思永无休竭。鱼玄机这两句是从徐干的名句“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变化而来。诗人以“西”、“东”两个反义方位词,分设于两句中的“江”、“流”之上,彼此呼应,抑扬有致,不仅情意悠长,读起来也有一唱三叹的韵味。较徐干诗又有新的发展。

晚唐女诗人 鱼玄机 《江陵愁望寄子安》
47.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唐·刘禹锡《乐天见示伤微之敦诗晦叔三君子皆有深分因成是诗以寄》春天树木的新叶催落了旧叶,奔腾的流水前波让位给后波。现在常引用这两句诗比喻新旧事物交替的必然性,说明“新陈代谢”是自然的规律,启示人们支持新生事物。

唐代文学家 刘禹锡 《乐天见示伤微之敦诗晦叔三君子皆有深分因成是诗以寄》
48.流水淘沙不暂停,前波未灭后波生。

唐·刘禹锡《浪淘沙九首》其九。这两句大意是:流水不息地淘去水中沙砾,前波未平,后波又起。两句在对自然现象的描写之中寓有哲理意味。引用时可引申其义,如以“流水”象征进步力量或新生事物的不断涌现,表现自然界或人类社会的新陈代谢规律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

唐代文学家 刘禹锡 《浪淘沙九首》
49.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唐·李白《宜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这两句大意是:抽刀断水,水不能断,反而流得更急;以酒消愁,愁不能消,反而愁得更深。两句写李白因“人生在世不称意”而产生的强烈忧愤。用~比喻忧愤难遗,消愁枉然,奇特而富于独创性,既切合眼前景物(谢眺楼前有长流的宛溪),又有生活气息。两句连用二“水”、三“愁”,对仗工切,不惟不嫌重复,反更婉转流畅。它与李后主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易安的“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都是写愁名句,但后主愁得哀怨,易安愁得沉痛,李白则愁得哀愤,从各自的“愁”中见出自己的身世、遭际、气质和性格。”三李”喻愁,可谓各擅胜场。

唐代诗人 李白 《宜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50.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唐·白居易《忆江南》[江南好]。江花:江边的野花。胜:胜过,超过。蓝:蓼(liāo)蓝,也称靛(diàn电)蓝,叶茎可制作青蓝色的染料。这两句大意是:清晨,太阳从东方冉冉升起,朝霞使江岸上的春花色彩格外艳丽,红得比火焰还要炽烈;一江春水清澄碧澈,在朝霞的映照下显出比蓼蓝还要谌绿的颜色。作者运用贴切的比喻和工整的偶句,把江南春色写得极为明媚,富于生气,读之令人如身临其境,心驰神往。词句可用于描写江南早春秀丽景色,表现热爱祖国美好河山的热烈感情。

唐代诗人 白居易 《忆江南》
51.水能性澹为吾友,竹解心虚即我师。

唐·白居易《池上竹下作》。澹(dan但):水微动的样子,此处形容淡泊平静。心虚:竹心空虚,暗指自己心境同竹心一样空灵。这两句大意是:水能使人的性格淡泊,因而我以水为友;竹懂得虚心谦逊,因而可以作我的老师。~二句是借咏物抒怀明志。在诗人看来,水光清澈潋滟,是淡泊、静谧的象征,以水为友,抒发了诗人闲适恬静的心境;竹心空虚,是谦逊、好学的象征,以竹为师,表达了诗人勤勉、谦虚的品格。抒怀明志或写水颂竹,此二句均可借用。

唐代诗人 白居易 《池上竹下作》
52.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宋·朱熹《观书有感》。渠:此指池塘之水。如许:如此。这两句大意是:要问这池塘之水怎么这么清澈,因为池塘有活水不断流入。这是一个富于理趣的诗句。字面上在写活水源源不断流入池塘,使塘水清澈见底,实质是通过这一简单而常见的自然现象,阐明必须不断吸收知识才能不断进步的道理。语言舍蓄蕴藉,手法委婉巧妙,是一条使用率很高的名句。

南宋哲学家、教育家、诗人 朱熹 《观书有感》
53.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宋·俞文豹《清夜录》引宋·苏麟《断句》。这两句大意是:靠近水边的楼台首先得到月光,向着太阳的花木容易迎来春天。《情夜录》载:“范文正公(范仲淹)镇钱塘,兵官皆被荐,独巡检苏麟不见录,乃献诗云:‘~’。”苏麟因未被推荐,不能升官进爵,就用这两句诗向范仲淹表示不满。作者以生活现象,自然物性,形象地表达自己的意见,成为历来为人称道的名句。直到现在,人们还常常用“近水楼台先得月”(或简化为“近水楼台”)来比喻因关系亲近、地位优越而优得到某种机会或利益的现象。

北宋诗人 苏麟 《清夜录》
54.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睛柔。

宋·杨万里《小池》。惜:珍惜.舍不得,晴柔:柔和明丽的晴日。这两句大意是:泉眼珍惜它每一珠涓滴,使泉水无声地从泉眼里细细流出。绿树喜爱明丽晴柔的阳光,用池水作为妆镜,顾盼它绰约的丰姿。杨万里善于表现物象的动态之美。他把玲珑妩媚的小,写得生动而有情致,令人目悦神怡。可化用来描写泉边溪畔的小巧景致。

南宋诗人 杨万里 《小池》
55.水清石出鱼可数,林深无人鸟相呼。

宋·苏轼《腊日游孤山访惠勤惠思二僧》。这两句大意是:冬天,西湖的水落下去了,湖边的石头显露出来,在清澈的湖水里游鱼历历可数。孤山上林深人寂,只有鸟儿在互相呼唤。可用于写冬令山水。

北宋文学家 苏轼 《腊日游孤山访惠勤惠思二僧》
56.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其一。这两句大意是:竹林外边,开放着两三枝桃花;鸭儿最先知道一江春水已经变暖,在那里欢畅地戏游。原作二首是苏轼为画家惠崇所绘《春江晚景》而写的题画诗。画有两幅,第一幅大约是《鸭戏图》,所以诗人有这样的诗句。恵崇的画早已不存,而苏轼的这两首题画诗却千古流传,一直为人们所称道。特别是这两句。清新浅淡,情趣盎然,尤为人们所赏识,成为脍炙人口的名句。后世常引用以表述春天到来,万物欣欣向荣的景象。后一句还常被借用,表达某种生活体验和生活哲理,说明只有深入实际,才能及时体察到事物的发展变化。

北宋文学家 苏轼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57.春风春雨花经眼,江北江南水拍天。

宋·黄庭坚《次元明韵寄子由》。经眼;过眼。这两句大意是:春风春雨,春花转眼即逝;江南江北,春水上涨,浪涛拍天。春风春雨春花,是早春的象征,虽然美好,但很短暂;转眼之间,就到了春水滔滔,上拍青天的晚春时光。原诗是借这两句表示时光易逝,接着感叹功业未就。今天我们可以用这两句描写暮春风光。

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 黄庭坚 《次元明韵寄子由》
58.才见银水动地来,巳将赤岸浮天外。

清·黄景仁《观潮行》。这两句大意是:刚见到银色潮水动地而来,转眼间已将赤色江岸浮在天边了。如果说以“银水”写潮水还是状其色彩,而“动地来”三字则是渲染潮水浩大的声势,因潮水之大而使江岸突然变闻,远接天边,给人以岸浮天外的印象,此景极其壮观。以“赤岸”衬“银水”,以“已将”应“才见”,也很富有表现力。可用来描写大潮涌来的景象。

清代诗人 黄景仁 《观潮行》
59.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见唐·元稹《离思五首》其四。曾经:曾经历过。沧海:古人通称渤海为沧海。除却:除了。巫山:在今四川、湖北交界处,上有神女峰,长年多云。这两句大意是:经历过无比深广的沧海的人,别的水难以再吸引他;除了云蒸霞蔚的巫山之云,别处的云都黯然失色。这是元稹悼念亡妻韦丛的精警诗句。上句化用了《孟子·尽心上》“观于海者难为水”的话;下句采用宋玉《高唐赋序》“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的典故。诗人以见过沧海之水、巫山之云这世间至大至美的形象,对别处的云、水就难以看上眼了,隐喻他与韦丛的爱情深广笃厚,无与伦比,除却韦丛之外再没有使他动情的女子。索物托情,取喻极妙,瑰丽而不浮艳,具有强烈的抒情气氛,是唐人悼亡诗中的上乘之作。此名句后人经常用来喻指爱情的专诚,说明非伊莫属,爱不另与的情形。也可借用其意,说明阅历广、见识多、眼界高的人,对一般的事物就看不上眼。

唐代诗人 元稹 《离思五首》
60.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见宋·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排闼:(tā踏):把门挤开,直擅进来。闼:门。这两句大意是:一湾碧水守护着稻田,将嫩绿的秧苗环绕;两座青山推开房门,把苍翠的山色送进屋来。江南初夏的山村,处处披青挂绿,风光清秀怡人。诗人仅用了“护田”、“排闼”等词语,就把静止的山水写得富于情感,极有灵性,其水柔媚,其山雄豪,可谓传神写态,各具风采。另外,“护田”、排闼”用《汉书》中典故:整个句法从五代沈彬的诗里来.但“用事不使人觉,着胸臆语也”,符合中国古代修辞学对于“用事”的最高要求。它是王安石修辞技巧的极有名的例子(见钱钟书《宋诗选注》)。写作时可用来表现典型的江南农村的初夏风光。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王安石 《书湖阴先生壁》
老办法 Copyright (C) 2009-2012 www.laobanf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201398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