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老聃《老子》第五章。不仁:不仁慈,残忍。刍(chú除)狗:古代祭杞时用茅草扎成的狗,祭后即弃去,喻轻贱之物。圣人:指国君。这几句大意是:天地不仁慈,把万物作为刍狗;国君残忍,把百姓作为刍狗。此乃老子有感于当时世乱民苦,而发其悲世悯人之慨。然而,天地无为,万物得各遂其性而成自然;国君责在平利民,岂能视人为刍狗,使百姓苦不堪言,命无所存?这几句可用于批判统治者视民如草芥,对百姓肆意践踏。
又称老聃、李耳,我国古代春秋后期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 老子 《老子》唐·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幽州台:即蓟北楼,故址在今北京市西南。古人:指战国时燕昭壬礼遇乐毅、郭魄,燕太子丹礼遇田光等明君贤相。来者:指后贤。怆(chuàng)然:凄恻的样子。这几句大意是登上幽州台,前贤己不复见,后贤又来不及见,我生不逢时,介于“前”、“后”之间;古今无垠,人生短暂,宇宙无涯,个人渺小,在这短促的一生中,我孑然独处,知音难求,不禁怆然涕下。这首诗塑造了一位俯仰古今,环视字宙,深感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诗人自我形象。他的忧思悲愤,传达出封建社会中一切壮志难酬的人士的共同心声。这首诗意境苍凉,风格雄挥,堪称千古绝唱。抒写忧愤心情可资借鉴。
唐代文学家 陈子昂 《登幽州台歌》宋·苏辙《三论分别邪正札子》怀着极大真诚又勤勉地撰写文章,就可以感天动地,使金石般坚固的东西也发生变化。
北宋文学家 苏辙 《三论分别邪正札子》宋·欧阳修《唐华阳颂》。苟:侥幸.这几句大意是:死和生,是自然界不变的规律,怕死的人不能侥幸免死,贪生的人也不能侥幸苟活。人都有生,也都有死,生生死死,这是人世的规律,谁也不能除外,贪生也好,怕死也好,都不能侥幸以遂心愿。倒不如正视人生,不畏死,不苟活,心情坦然地度过一生。这几句可用于说明生死是人生的规律,贪生怕死是不足取的。
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欧阳修 《唐华阳颂》释 义:太阳到了正午就要偏西,月亮盈满就要亏缺。比喻事物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向相反的方向转化。
《周易·丰》 《周易·丰》乐府民歌《上邪》。上邪:即“天哪”。陵:山峰。震震:雷声。雨(yu玉)雪:下雪,“雨”用作动词。这几句大意是:除非高山夷为平地,江河流水枯竭,寒冬雷霆震响,炎夏飘落大雪,天地合二为一,只有这五件事同时出觋,才敢和你断绝情义。《上邪》是一位女子对情人指天盟誓,直吐衷情的情歌。她以不顾一切的激情,向情人袒露心怀,表示要同情人相亲相爱,永不变心。~一连假设五个先决条件,而这五件事都是自然界绝不可能出现的事,从而表示爱情的不可断绝,希冀爱情的永恒。这是一首用热血乃至生命写成的诗篇。全诗用二、三、四、五、六、七字句等长短不等的句式,表达热烈奔放的感情,大胆、直章、真挚、感人,是古代表现爱情生活诗歌的名篇,它与唐代无名氏《菩萨蛮》[枕前发尽干般愿]一样脍炙人口,引用率很高。
《乐府民歌》 《上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