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念的名言

61.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唐·沈佺期《独不见》。砧(zhēn真):捣衣用的垫石。辽阳:在今辽宁省辽河以东地区,为东北边防要塞,唐代有重兵驻守。这两句大意是:树叶在九月的寒玷声中纷纷摧落,征戍辽阳十年不归的征夫,令思妇耿耿长忆。霜秋九月,砧声阵阵,木叶萧萧落下,妇女们都在纷纷赶制寒衣,而少妇的丈夫远戊辽阳,已经十年未归,怎能不叫人牵肠挂肚,久久相忆呢?作者把人物心情与环境气氛密切结合,余韵袅袅,情味无穷。

唐代诗人 沈佺期 《独不见》
62.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

唐·沈佺期《独不见》。白狼河:又名大凌河,在今辽宁省南部。丹凤城:指长安,因唐大明官前有丹凤门,故用以代称长安。这两句大意是:远在白狼河北的丈夫久戍不归,音讯断绝,长安城南的少妇牵肠挂肚,忧心如焚,品尝着秋夜耿耿不寐的滋味。少妇身在长安,心已飞向辽阳。她辗转反侧,不能入寐,孤独、寂寞、思念、盼望、担心、忧虑,种种不安汇聚心头,愈感到秋夜的漫长。两句把“思而不得见”的离情写得十分深刻。

唐代诗人 沈佺期 《独不见》
63.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

唐·柳宗元《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这两句大意是:如果一个人能够变化出成千上亿的身子来,就能分散在每个山头上尽情地眺望故乡。以奇特的想象,表现了出刻骨的乡思。好像独自登上山峰望乡望不尽,化成千亿个身子登上所有的山峰,才能望个够,望个饱。把思乡心切,望眼欲穿的感情,表现得十分深刻。这首诗的前两句是:“海畔尖山似剑铓,秋来处处割愁肠。”

唐朝文学家 柳宗元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64.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唐·李商隐《无题》[来是空言]。刘郎:传说东汉时刘晨与阮肇入天台山采药,遇仙女,留居半年后回家,后又进山复求仙女,已不可寻。蓬山:指蓬莱仙境,此指对方所居之处。这两句大意是:自己本来就恨蓬山的遥远,更何堪阻隔着万重蓬山呢?这首诗写一位男子对远隔天涯的所爱女子的思念。通过蓬山万重,会合无缘,突出了爱情阻隔的主题,其中可能暗寓指政治上的追求更为渺茫的感慨。

唐代诗人 李商隐 《无题》
65.西忆故人不可见,东风吹梦到长安。

唐·李白《江夏赠韦南陵冰》。故人:老朋友,指韦冰。这两句大意是:思念昔日长安旧交而无从得见,东风把我的梦境吹到了长安。东风吹梦,心系长安,写出思念友人的一片深情。

唐代诗人 李白 《江夏赠韦南陵冰》
66.落月低轩窥烛尽,飞花入户笑床空。

唐·李白《春怨》。这两句大意是:残月低低地潜入室内,窥见了已经烧尽的蜡烛;落花悄悄地飞入户内,嘲笑那空空的床铺。“落月低轩”知天已将晓,而“烛尽”则知其彻夜长明。室内对烛者,必是长夜不眠人。此时惟有空中明月“低绮户,照无眠”,“窥”视着烛前痴坐的人。“飞花入户”知春色已喜,同时也象征着青春消逝,红颜难驻。“床空”知远人未归,也正是人不眠的原因。飞花飘入户来,仿佛有意对“床空”发出嘲笑,这位“不遗之客”的到来,更撩乱未眠人的愁绪。诗句通过景物及环境气氛的描写表现春闺思妇的愁怨,尽管在这两句诗中思妇的形象并未直接出现。

唐代诗人 李白 《春怨》
67.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唐·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折柳:即《折杨柳》曲。故国情:思念家乡的感情。这两句大意是:在这静静春夜里听到玉笛中传出的《折杨柳》的幽怨曲调,有谁能不唤起怀念故多的无限深情呢?这首诗全文是:“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春夜良宵,客居异乡的人自然会生寂寥之感.加上《折柳》离曲.就更能牵动游子的思乡柔骑。诗人说“曲中闻折柳”,这“折柳”不仅指曲名,还代表一种习俗,一种场景,一种情绪。它给人的不只是音乐境界中的听觉形象,还能幻化出杨柳依依,折柳赠别的视觉形象,起人们一连串对往事的具体回忆。因此,这袅袅的笛声使无数听曲者陷入沉思遐想之中,把蕴藏在心底的“故园情”重新激荡起来。李白用别致的修辞手法,通过抒写闻笛的感受,多层次地表现思乡感情,学习写作者应细细体味它的妙处。

唐代诗人 李白 《春夜洛城闻笛》
68.几度送风临玉户,一时传喜到妆台。

唐·韩溉《鹊》。玉户:以玉装饰的门户,也可比喻明净的窗户。这两句大意是:多少回把清风送到玉户前,一时间又把喜讯传到妆台边。和鹧鸪、杜鹃等啼声悲凄,给人们传愁带恨的鸟相反,古人认为鹊能送喜,因而称为喜鹊,沿称至今,咏鹊的诗也大多与喜相连。南朝萧纪就写有“今朝听声喜,家信必应归”的《咏鹊》诗;韩溉这首诗里的鹊把远人即将归来的喜讯送到了思妇的妆台边。可以想见,这报喜的鹊声给思妇带来多少欣慰,多少喜悦,多少希望。也许她正在精心地梳妆打扮,准备迎接远方归来的亲人呢!写鹊,别忘了和报喜相连;当然,由于它的喜报无凭无据,当人们的希望落空时,它也落了不少埋怨。

唐代诗人 韩溉 《鹊》
69.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唐·高适《除夜作》。故乡:这里借指故乡的亲人。这两句大意是:故乡的亲人在今天这个除夕之夜一定思念着千里之外的我,过罢今夕又是一年,我的霜鬓上又将新添几许白发。~两句把家人对自己思念之深、自己对家人思念之苦,通过除夕之夜抒写出来,紧扣了《除夜作》的题旨,完满地表现了诗的主题思想。

唐代边塞诗人 高适 《除夜作》
70.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唐·杜甫《恨别》。这两句大意是:思念家乡,常在清冷的月下踱步,通宵不寐;怀念兄弟,常于白天凝望浮云,倦极而眠。这是杜甫流落成都时期怀念故园骨肉而写的一首七律。颈联~,通过“宵立”、昼眠看似反常的行动,委婉曲折地表达了作者思家忆弟的深情。二句中“思家”、“忆弟”是互文,又叫互文见义。这两个词组本来应该合并在一起说,即白天黑夜都在思家忆弟,可是为了音节和字数的限制,却把它们分开来,一属于夜,一属于昼,但解释时则要把两个词组合起来讲,这是我国古典诗歌语言的一种特殊结构。

唐代诗人 杜甫 《恨别》
71.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唐·崔涂《春夕》。蝴蝶梦:《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后因称梦为“蝶梦”或“蝴蝶梦”。子规:即杜鹃鸟,常深夜啼叫.啼声哀切。这两句大意是:刚刚在虚幻的梦境中不远万里回到故乡,忽然被子规的啼声惊醒,故乡不见了,夜月正三更。这是作者旅居湘鄂时所作。~两句缘情写景,因景抒情,写出诗人思乡入梦、梦醒思乡,子规添愁等多层意思。梦归万里,是虚景,写幻中的欢乐;子规啼月,是实景,写现实的悲愁,虚实相间,乐悲映衬,创造出一种曲折幽深的意境,加上对仗工整,韵律和谐,成了为人传诵的名句。

唐代诗人 崔涂 《春夕》
72.一行书信千行泪,寒到君边衣到无。

唐·陈玉兰《寄夫》。这两句大意是:写一行书信就洒下千行眼泪,严寒到了边塞,给你寄去的寒衣可收到没有?全诗是:“夫戍边关妾在吴,西风吹妾妾忧夫。~。”以“一行”与“千行”强烈对比,极写纸短情长和思念之苦;又以虚拟、揣想的问话语气遥问丈夫,表现了对丈夫的关怀体贴和思念之深,情真意挚,感人肺腑。

唐代诗人 陈玉兰 《寄夫》
73.林间滴酒空垂泪,不见叮咛瞩早归。

唐·陈去疾《西上辞母坟》。这两句大意是:在林间的母亲坟前滴酒祭奠,空自落泪,再也听不到母亲反复丁宁,嘱儿早归的话语了。这两句写诗人即将出门远行,到母亲坟前辞别的情景。感情真挚,诗像从人肺腑中流出,写出了对慈母无限思念的深情,读后使人潸然泪下。

唐朝诗人 陈去疾 《西上辞母坟》
74.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唐·白居易《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多心:思乡之心。五处:指分散于五处的兄、弟、妹。这两句大意是:共看无上的一轮明月,理应伤心落泪,分居五处的手足骨肉,此时都有同样的思乡之心。在兵慌马乱、饥馑连年的岁月,白居易一家兄弟姊妹抛家离乡,天各一方。在凄凉的月夜,诗人举首望月,联想到飘泊各地的兄弟姊妹们此时此刻也会像自己一样望月垂泪,共生乡愁,于是写下这情真意挚的思亲名句。可供因赏月引起时分居异地的亲朋好友的思念时引用。

唐代诗人 白居易 《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於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高及下邦弟妹》
75.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唐·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这两句大意是:想着家里亲人们夜深坐在一起,还会说到我这远行在外的人。这两句写诗人冬至佳节客居在邯郸旅舍思念家人的情景。但他不直说自己思家,而是想象全家人这时也深夜未睡,坐在灯前念叼着自己这至日不归的远行人。想象中的家人团坐灯下,与现实中的自己在旅店里拖膝灯前形成鲜明对照,更加使人难以为情。这首诗的前两句是:“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此诗与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同一机杼。

唐代诗人 白居易 《邯郸冬至夜思家》
老办法 Copyright (C) 2009-2012 www.laobanf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201398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