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名言

61.孟子曰:“孔子之去鲁,曰:‘迟迟吾行也,去父母国之道也。’去齐,接淅而行,去他国之道也。”

孟子说:“孔子离开鲁国时,说道:‘我要慢慢地走啊,这是离开祖国的态度。’离开齐国时,将淘好了的米捞起来就走,这是离开别的国家时的态度。”

孟轲,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代表人物 孟子 《孟子·尽心下》
62.我们接受三种教育,一种来自父母,一种来自教师,另一种来自社会。第三种教育与前两种完全背道而驰。法国思想家,法学家 孟德斯鸠
63.慈乌失其母,哑哑吐哀音,昼夜不飞去,经年守故林;夜夜夜半啼,闻者为沾襟,声中如告诉,未尽反哺心。

见唐·白居易《慈乌夜啼》。哑哑:象声词,形容乌鸦的叫声。反哺:指乌雏长大后衔食哺其母。这几句大意是:乌雏失去了母亲,哑哑地发出哀鸣,昼夜不肯离开,整年守着原先的树林,每到半夜都悲啼不已,人们听到它的悲泣都会泪湿衣襟,这悲泣声仿佛是在向人们诉说,它未能尽到反哺的孝心。《本草纲目》载:“慈乌,此鸟初生,母哺六十日,长则反哺六十日。”旧时常以“反哺”比喻子女报答父母养育之恩。诗人在这里塑造的慈乌形象确实很感人,可用来表现子女因失去父母而产生的哀痛心情。

唐代诗人 白居易 《慈乌夜啼》
64.人的成长要接受四个方面的教育:父母、老师、书籍,社会。有趣的是,后者似乎总是与前面三种背道而驰。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文化学者 于丹
65.父母的爱应该是这样的:它能激发起孩子对周围的世界,对人所创造的一切关心,激发起他为人民服务的热情。前苏联教育家 苏霍姆林斯基
66.确实有很多孩子,在父母单身家庭或双亡的困境中生存下来,但孩子对父母的需要,仍是人本性中不可抹杀掉的。美国第40任总统 里根
67.父母是失手怀上了我,本来是想堕胎的,但是乡下的医疗卫生条件很差,出于安全上的考虑,他们才没有把我打掉。牛博网创始人 罗永浩 《我的奋斗》
68.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此庶人之孝也。故自天子至于庶人,孝无终始,而患不及者,未之有也。

《孝经·庶人》种田人的孝道,就是要会利用四时的气候来耕耘收获,以适应自然规律。分辨土地的性质,来根植庄稼、生产获益,以收地利之果。还要谨慎地保重自己的身体和爱护自己的名誉,不要使父母赋予的身体有一点损伤,或使声誉有一点败坏。要节省花费,不要把有用的金钱,作无谓的消耗。如果照这样的保健身体、爱护名誉、节省有用的金钱,使财物充裕、食用不缺,以孝养父母,这便是平民百姓的孝道。所以上自天子,下至普通老百姓,不论尊卑高下,孝道是无始无终,永恒存在的,有人担心自己不能做到孝,那是没有的事情。用天之道:天之道,指天气气节的变化,此处主要是指按时令变化安排农事,即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分地之利:分,区别,分辨。利,利益,好处。分地之利,即区分各种不同的土质、地势以及当地的气候,因地制宜,种植适宜当地土壤生长的农作物,从而获得丰收。谨身节用:谨身,指行为举动小心谨慎。节用,指用度花费,俭省节约。

春秋时期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孝经》 《孝经·庶人》
69.若是老一辈的动物没有教会小动物生存的本领,光怪小动物是没有道理的。同理,人类社会的父母也有推卸不掉的责任。中国当代女作家 毕淑敏
70.孩子最喜欢爱他的人……也只有爱才能培养他。当孩子看到并感觉到父母对自己的爱的时候,他会努力听话,不惹父母生气。前苏联早期主要领导人 捷尔任斯基
71.父母可以有自己的理想,但干涉孩子各自的理想,就等于不承认孩子的人格。青少年不良行为的种子,最初就是从这里萌芽的。日本社会活动家和宗教思想家 池田大作
72.每个人的精神上都有几根感情的支柱对父母的、对信仰的、对理想的、对知友和爱情的感情支柱。无论哪一根断了,都要心痛的。当代小说家 柳青
73.父母如果一见书本就会头痛,孩子上学时也会步履沉重;父母倘若整天沉湎于吃喝,孩子也会在课堂上惦记着家里的糖块和水果。 吴鸣
74.父母有几百亿家财,能够帮子女买到个聪明的头脑吗?做不到的!智慧不是财产或世间福德所能换来的,是要多生累积福德来的。国学大师,诗人 南怀瑾 《花雨满天维摩说法》
75.父母溺爱和娇惯孩子,满足他们的任性要求,他们长成就会堕落,成为意志薄弱、自私自利的人。因此,父母的爱不应该是盲目的……前苏联早期主要领导人 捷尔任斯基
老办法 Copyright (C) 2009-2012 www.laobanf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201398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