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通经典语录

王通简介:隋代文人

王通经典语录

1.小人多怨。
2.爱名尚利,小人哉。
3.辱,莫大于不知耻。
4.自知者英,自胜者雄。

隋·王通《中说·周公篇》。选两句大意是:有自知之明的人为英俊豪杰,能战胜自己、超越自我的人为强者。人对自己应有正确的态度,知道自日的长处和短处,这样在行动中便能扬长避短,无往而不胜。同样,人还应战胜自我,超越自我,将感情升华到一个新的境界,这样的人,自然能创造出更大的成就。自知难,自胜更难.因为有许多人对自己的缺点虽有了解,但不能克服(如嗜烟酒女色者,权财迷窍者)。可以此二句说明人应有自知之明,有超越自我的决心。这祥才能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

《中说·周公篇》
5.积乱之后,当生大贤。

隋·王通《文中子·中说》。积乱:长期动乱。大贤:极有道德和才能的人。这两句大意是:在长期动乱之后,常常会产生极有道德和才能的人。时势造英雄,乱世出人才,在长期动乱之后,因为人心思治,一些有道得有才能的人会应运而生,领导人们拨乱反正,由乱人治,使社会走向安定,出现新的政治局面,或进入一个新的时代,这几乎是一条为许多历史事实证明了的历史规律。

《文中子·中说》
6.婚姻论财,夷虏之道。

隋·王通《文中子》。夷虏:旧时指未开化的民族。这两句大意是:决定婚姻时讲究财产,那就是野蛮人的思想观念。婚姻,首先应考虑的是男女双方当事人的情感是否契合,将来是否会幸福,而不应该讲究财产的多寡,诸如对对方家庭的财力是否满意,男方所送财礼是否丰盛,女方陪嫁是否丰厚,等等。讲究这些,就是丧失了文明,而无异于退回到愚昧。这两句可用于论说不能以财富作为决定婚姻的前提。

《文中子》
7.志犹学海,业比登山。
8.志以成道,言以宣志。
9.大厦将颠,非一木所支也。

隋·王通《文中子·事君》。颠:倾倒。支:支撑。这两句大意是:即将倾倒的大厦,不是一根木头可以支撑得了的。高大的房屋是由无数梁柱支持的,快要倾倒了,单凭一根木头去支撑维持,当然是不行的。这比喻整个局势已呈颓败之势,要以个人的力量去支持,去挽回是不行的。因此,要认清形势,不可一意孤行,逆流而动。《后汉书·徐稚传》说:“大树将颠,非一绳所维”,与此意相同。这两句后来多用于比喻腐败的政权、集团、家族即将崩溃的时候,个别人逆流而动,企图挽回大势是徒费心力的。

《文中子·事君》
10.赏一以劝百,罚一以惩众。

隋·王通《文中子·立命篇》。这两句大意是:奖赏一个人是为了鼓威一百个人,惩罚一个人是为了众多的人受到警戒。“罚一惩众”与“杀一警(儆)百”的意思相近,都是显示法的巨大威力和锋芒,通过所杀的“一”,使“百”众受到警戒,起到匡扶正义,驱祛邪恶,教人守法的作用。

《文中子·立命篇》
11.兴衰资于人,得失在于教。
12.推人以诚,则不言而信矣。
13.廉者常乐无求,贪者常忧不足。

隋·王通《中说·王道篇》。这两句大意是:居官清廉的人一心为公,于己无所求取,因而常感快乐;作官贪婪的人敢壑难填,物欲永不满足,因而常感忧虑。一“廉”一“贪”,一“无求”一“不足”,一“常乐”一“常忧”,两句对仗整齐,勾勒出两种作官人的形象和两种忧乐观,作者述而不评却褒贬自见。在现实生活中这两种人时时可见,可用这两句名言为之画像。

《中说·王道篇》
14.不广求,故得;不杂学,故明。

隋·王通《文中子·魏相篇》。这两句大意是:不是广泛地寻求而是专心致志,因而能够有所得;不是杂乱地学习而是专攻一艺,因而能够精通。此条从一个“侧面”入手,强调专心致志、用志不分的极端重要性。在“博”与“约”、“杂”与“专”的关系上,该名句立足于“专”、“约”,作者的基本倾向是主张深化,反对不求甚解,蜻蜒点水。中国文化讲求“了悟”,这是作者根据自己的实践“悟”出的一得之见,富有极强的哲理性。语言形式上两句均采用否定式,使哲理意味大大加强,而两句用同一句式出之,给人以整齐、严谨的印象,更增强了抽象思辨的理性效果。~对今人治学仍有借鉴意义。

《文中子·魏相篇》
15.见利争让,闻义争为,有不善争改。

隋·王通《中说·魏相》.让:辞让。义:正义的事情。为:做。不善:指缺点错误。这几句大意是:见到有私利的事争着辞让,听到符合正义的事争着去做,有缺点错误争着改正。这几句反映了古人在道德修养方面的要求.要做到这几点,就得出以公心;见利忘义之徒,只能反其道而行。当今我们提倡的“见困难就上,见荣誉就让”,就是这种传统美德的继承和发展。在建设精神文明时可以化用。

《中说·魏相》
老办法 Copyright (C) 2009-2012 www.laobanf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201398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