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西汉历史:(西元前202年~西元9年),又称前汉,与东汉(后汉)合称汉朝。是中国古代秦朝之后的大一统封建王朝。西元前202年2月28日,刘邦称皇帝,国号汉,史称西汉,刘邦即汉太祖高皇帝。西元9年1月10日,王莽自立为皇帝,改国号为新,西汉灭亡。西汉共有十四帝,历经211年。西汉是中国文化发展的一个高峰,社会经济、文化全面发展,对外交往的日益频繁,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之一。西汉定都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陵寝遍布关中,文物遗存十分丰富,显示出“汉并天下”、多姿多彩的时代风貌。
汉朝·西汉名人名言
得到别人的恩德,要懂得回报与他人。
西汉经学家,文学家 刘向 《说苑·复恩》西汉·戴圣《礼记·大学》。胖(pán盘):安详舒坦。本句大意是:胸襟开阔,身体自然安适舒坦。胸襟开阔,诸事提得起,放得下,不斤斤计较,不自寻烦恼,思想无郁结,新陈代谢顺畅,自然会精神舒泰,身体安适。后也指心情开朗或无所用心,则身体肥胖、壮实。也有说“心宽体胖”或“心广体自宽”的,与此义同。
西汉学者 戴圣 《礼记·大学》西汉·戴圣《礼记·中庸》。征:证验,证明。本句大意是:没有经过验证的说法,都不能相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事实胜于雄辩。只有经过验证的理论,才是真理。因此,不管你说得如何好,说得如何动听,未经过验证的理论和事实,我不能给予全信,表明了作者重视实践的观点。
西汉学者 戴圣 《礼记·中庸》西汉·戴圣《礼记·学记》。本句大意是: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关系是互相增益、互相促进的关系。本名句阐述“教”与“学”这两个教育过程中的重要范畴的辩证关系。名句没有把“教”凌驾于“学”之上,而是把它们相提并论,从一个新颖的角度阐发了深刻的道理,道出了二者关系的实质,具有极强的哲理性,故而成为从古至今信奉不疑的教育原则。
西汉学者 戴圣 《礼记·学记》西汉·戴圣《礼记·中庸》真诚是没有止境的。永远以真诚自勉。
西汉学者 戴圣 《礼记·中庸》西汉·戴圣《礼记》至诚:极其真诚诚恳。指精神所至,可以推知事物的发展变化,如同神仙一样。
西汉学者 戴圣 《礼记》把鸡杀了吃掉以此来吓唬吓唬鹄(一种鸟)
西汉学者 韩婴 《韩诗外传》见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韦编:古代用竹简写书,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联起来,叫“韦编”。韦,熟牛皮。三:多次。绝:断。本句大意是:翻来覆去地阔读,竞使编联竹简的牛皮绳断了好多次。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晚而喜《易》……读《易》,~。”后来人们就把~用以形容读书十分勤奋,把书读烂了多少回。~的治学精神,至今仍是可以效法的。
西汉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 司马迁 《史记·孔子世家》楚国人丢失弓,拾到的仍是楚国人。比喻自己的东西虽然丢了,拾到它的人并不是外人。汉·刘向《说苑·至公》:“楚共王出猎而遗其弓,左右请求之。共王曰:‘止!楚人遗弓,楚人得之,又何求焉?’”
西汉经学家,文学家 刘向 《说苑·至公》汉·司马迁《史记·汲黯列传》。本句大意是:后来的人超过了先前的人。这本是大臣汲黯对汉武帝说的一句话。汲黯反对任用张汤一类酷吏,然而,这些人很快便荣升高位。汲黯不满,进谏武帝说:“陛下用群臣如积薪耳,~。”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是:皇帝陛下用人就好像是堆柴禾,先来的在下边,后来的反倒在上边;而其本意却是指新人提拔太快,职位反而在旧有的人之上。这句话说得很形象,也很生动,后人便经常引用,但引用的角度变了。它不是用来表示不满和反对后来者超越前人,相反,却成了赞许、支持与肯定后来者超越前人的俗语。
西汉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 司马迁 《史记·汲黯列传》汉·司马迁《史记·郦生陆贾列传》。:指最重要,最根本的依靠。此句又作“民以食为天”(见班固《汉书·郦食其传》),本句大意是:老百姓把吃饭作为最要紧的事。活着就得吃饭,食物是维持人们生命的最重要、最根本的生活资料,须臾不可缺少,故此句把它喻为天。可供强调农业生产对于国计民生的重要性时引用,也可用于说明饮食对于人的重要性。
西汉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 司马迁 《史记·郦生陆贾列传》西汉·戴圣《礼记·檀弓下》。苛政:烦苛的政令,繁重的赋税。本句大意是:苛酷的政令,繁重的赋税比老虎还要凶猛可怕。《札记·檀弓下》:“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于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而日:‘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日:‘小子识之:~也。’”本句以生动的比喻说明人祸比虎患更为残酷,形象而深刻地揭示出苛政吃人的本质,语浅深,已成脍炙人口的成语,两千年来传酒衰。
西汉学者 戴圣 《礼记·檀弓下》汉·刘向《战国策·齐策四》。本句大意是:缓步而行,当作做车。原文此句所在的一段为:“晚食以当肉,~,无罪以当贵,清净贞正以自虞。”是教育人要知足,不要贪求功名利禄。古代贵族出必乘车,所以用~形容安贫乐道。现在多仅甩其字面的意思,形容在自愿或不得已的情况下,以步行代替坐车。
西汉经学家,文学家 刘向 《战国策·齐策四》汉·桓宽《盐铁论·国病》。愕愕(è恶)然:正言直谏的样子。本句大意是:辩论时直言不讳,不怕冒犯尊长的威严。汉昭帝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昭帝召集全国文学贤良六十余人与御史大夫桑弘羊、丞相田千秋讨论盐铁官营和酒类专卖等问题,桑弘羊一派主张盐铁官营,文学、贤良一派则反对这一官营政策,在朝廷上“~”。丞相批评他们言辞过激,贤良文学回答说,药酒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故愕愕者,福也”,“此乃公卿之良药针石。”此句以记实的写法,表现人物据理力争,不畏权势的品质。后用来表现实事求是,敢于坚持自己的意见,决不随声附和的谈吐风格。
汉代文学家 桓宽 《盐铁论·国病》汉·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本句大意是:气得头发都直竖起来,简直要把帽子都冲掉了。这是司马迁记载的“完壁归赵”故事中的一个片断。赵国得到了和氏壁,秦诈称愿以十五城换璧。慑于秦的淫威,赵国使蔺相如持壁出使秦国。相如见秦王得璧而无意予城,诈称璧有瑕疵,要指给秦王看。然后持壁退到宫柱前,~,秦王怕撞碎玉璧,只好让步。此句运用夸张手法表现人的盛怒,与“头发上指”有异曲同工之妙,成为后世表现盛怒的习用词语,并逐渐演化成“怒发冲冠”的成语,在诗词和文学作品中经常使用。
西汉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 司马迁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汉·刘安《淮南子·说林训》。逐:追赶。顾:回头看。本句大意是:追赶鹿的人,顾不上看兔子。此句是说,狩猎者在追逐大猎物时,往往顾不上猎捕小猎物。从积极方面理解.这样作目标专一,穷追猛打,定可达到目的,不至于犯顾此失彼,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的错误。从消极方面理解,这样作缺乏统盘考虑,不能做到统筹兼顾,因而收效也不理想。
西汉皇族淮南王 刘安 《淮南子·说林训》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本句大意是:头上戴着瓦盆,怎么能看得到天呢?汉·司马迁在给任少卿的信中说:“主上幸以先人之故,使得奏薄技,出入周卫之中。仆以为~,故绝宾客之知,亡室家之业,日夜思竭其不肖之才力,务一心营职,以求亲媚于主上。”现多用~比喻行为和目的恰巧相反,主观愿望难以实现。
西汉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 司马迁 《报任少卿书》汉·董仲舒《春秋繁露·精华》。《诗》:指《诗经》。达:通达,通行不变。诂(gu古):原义是以今言解释古代语言文字或以标准话解释方言字义,此处是解释的意思。本句大意是:《诗经》中的诗并没有通行的、一成不变的解释。由于各个时代评论者的立场、观点不同,或所持的批评方法、批评标准不同,或审视的角度不同,因而历来对《诗经》中许多诗篇内容的解释颇不一致,甚至截然对立。现在这句话除了可供引用说明对《诗经》中的诗篇不必强求作一成不变的解释外,也可引用说明对其它文艺作品,亦应允许读者发挥合理想象或联想,作独到的理解和评价。
西汉哲学家 董仲舒 《春秋繁露·精华》汉·刘安《淮南子·兵略训》。本句大意是:迅疾响起的雷声使人来不及捂住耳朵。此句比喻来势迅猛,使人猝不及防,常用于军事上的快速行动、突然袭击使对方措手不及而获取胜利,说明军事学上兵贵神速的道理。兵贵神速是一条重要的军事原则,因而~这句形象化的比喻常为兵家所引用。屡屡出现在古代军事家的论述中。如《六韬·军势》“~,迅电不及瞑目。”《三国志·魏书·武帝纪》:“一旦击之,所谓~。”《晋书·石勒载记》:“直冲未柸帐,敌必震惶,计不及设,所谓迅雷不及掩耳。”曹操和韩遂,马超作战,假意答应和韩、马割地议和,麻痹对方,然后用奇兵出击,制胜对方。曹操形容这次战役用兵之神速时就用了~这句话。
西汉皇族淮南王 刘安 《淮南子·兵略训》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彼:指秦始皇。本句大意是:他那煊赫的帝位是可以替代的啊。《史记》记载案始皇南巡时,项羽目睹了他不可一世的排场,非但不钦佩.反而说了~这样的话。此句脱口而出,不加掩饰.既表现了项羽的凌云壮志,又表现出人物的率直纯真,一句话六个字便塑造出项羽这个才气过人、英勇豪爽的少年英雄的形象。这种用个性化的语言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也是今天写作应遵循的原则。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此条后来意义扩大,常常用以表现乙可代甲。
西汉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 司马迁 《史记·项羽本纪》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九:约数,喻多。九回:多次回转。本句大意是:内心的悲愁郁积,不时在心中翻腾回转,使人痛心不已。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李陵征匈奴兵败投降,司马迁因议论此事而获罪,于天汉三年受宫刑。征和二年,司马迁的好友任安(字少卿)因事下狱,情况危急,此书即作于征和二年(公元前91年)。文章极写自己遭宫刑后的悲怨愤懑之情。人格的污辱,肉体的摧残,精神的折磨,朋友的离异,朝臣的猥琐,种种炎凉世态构成了司马迁不可遏制的悲愤郁闷,无法倾泻,以~之恸写出了纵横排宕的内心抑郁,生动感人。后人对此评价很高,孙月峰说:“直写胸臆,发挥又发挥,惟恐倾吐不尽,读之使人慷慨撤烈,啼嘘欲绝,真是大有力量文字”(《评注昭明文选》引)。写作时可直接引用此句以抒发悲愤愁苦之情。
西汉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 司马迁 《报任少卿书》西汉·戴圣《礼记·檀弓下》。嗟(Jie阶)来之食;据《礼记·檀弓》记载:春秋时齐国大饥,有一个叫黔(qian前)敖的人在路上给饥民施舍饭食。此时,一个衣冠不整的饥民走来,黔敖喊道:“嗟!来食”(意思是“喂!来吃!”),那个饥民抬起眼睛注视着他说:“予唯~,以至于斯也”(意思是“我就是因为不吃这种‘嗟来之食’,才落到这种地步啊!”),终于辞谢不吃.以致饿死。后以“嗟来之食”泛指带有侮辱性的甚至别有用心的施舍。嗟,一种不礼貌的呼唤声。本句大意是:不吃“嗟来”的食物。~表现了一种清高的骨气。毛主席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就把解放前夕美国施舍的“救济粉”称为“嗟来之食”,认为“吃下去肚子要痛的”,并高度赞扬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的民族气节,创造性地运用了~这一古老的名句。
西汉学者 戴圣 《礼记·檀弓下》汉·司马迁《史记·张丞相列传》。期期:模写口吃时打结的声音。本句大意是:我认为这样做不可以。汉初,汾阴侯周昌口吃。一次,高祖刘邦欲废太子,另立幼子如意。周昌争辩说:“臣口不能言,然臣~。陛下虽欲废太子,臣期期不诏。”刘邦听了,欣然而笑,终于没有废太子。此句运用记实的手法,状写人物口吃时的语言、形貌,饶有兴味,使人物形神毕肖,如在目前,故为后世史家所模仿。《世说新语》记三国战将邓艾口吃,语称艾艾,便是一例。由于期期与艾艾表现口吃,形象、准确、生动、传神,后世将二者合一,深化为成语“期期艾艾”,以表现人的口吃或答对时的吞吞吐吐。
西汉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 司马迁 《史记·张丞相列传》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五。口惠:口头上许给人好处。鲜:少。本句大意是:口头上许给人好处的人很少守信用。想给人好处,就要实实在在地给,而不是只在口头上许愿,所以给人好处大可不必先说。那些口头上许给人好处的人大多是为了笼络人心,而实际上并没真正考虑惠人,所以无信用可言。本句多用于揭穿口惠之人言语之虚伪。
西汉学者 韩婴 《韩诗外传》西汉·戴圣《礼记·表记》。口惠:口头许人以好处。实不至:没有实惠,本句大意是:口头许给人好处而实际上没有给人好处。许给人好处,就要给人好处;许给人好处而没有给人好处,就是虚情假意,谎言骗人。这样,轻则失信于人,重则招致怨恨,好口惠者不可不思。此句多用于形容口头上许愿很多而实际上不予兑现的人。
西汉学者 戴圣 《礼记·表记》汉·董仲舒《春秋繁露·执贽》。匿(nì逆):隐藏。本句大意是:隐瞒自己疾病的人,得不到好医生治病。再好的医生,总得知道病人的症状,才能诊断病情,对症下药;如果隐瞒自己的疾病,医生不知病情,如何诊断?病人当然也就得不到良好的治疗了。同样的道理,人如果隐瞒自已的缺点错误,别人无从知道,也就得不到中肯的批评和指点,无从改正缺点。本句可用来告诫人们不能讳疾忌医。
西汉哲学家 董仲舒 《春秋繁露·执贽》西汉·戴圣《礼记·大学》。慎其独:在独处无人时.对自己的行为谨慎不苟。本句大意是:君子在一个人独处的情况下,行为也要谨慎不苟。“慎独”一词即从此来。一个人要保持美好的品德,不须要别人监督,也不是为了做给别人看的。那些表里不一,阳奉阴违.具有双重人格的两面派人物,当引此名句为戒。
西汉学者 戴圣 《礼记·大学》汉·刘歆《西京杂记》卷五。至诚:真诚到极点。金石:比喻十分坚硬的东西。本句大意是:极度的真诚能使金石打开。这句话往往用以强调主观意志的重大作用,可用以说明专心致志能克服一切困难,也可用以说明最大的真诚能感动铁石心肠。
西汉后期学者 刘歆 《西京杂记》汉·贾谊《治安策》引谚语。覆:翻车。诫:警戒。这两句大意是:前面翻的车子,可以引起后面车辆的警戒。此二句以生动的比喻,说明“鉴往可以昭来”(张九龄《进金鉴录表》)的道理。看到前面城疆的车辆。若再不小心,就很可能重蹈前车之覆辙。不仅行车如此。历史的发展也是如此,历史常常出现惊人的相似之处,就是这个道理。可以此说明过去失败的教训可以引人警惕,成为后人的经验。
西汉文学家 贾谊 《治安策》汉·刘向《说苑·政理》。小苛:在小事上苛求。本句大意是:想要办大事业的人,不在小事上过多地苛求。此句是谈整体和局部,主流和支流,大业和小事之间的辩证关系。在作者看来,应以整体、主流、大业为重,不应在局部、支节、小事上过多地苛求。可以此句分析大事、小事的关系,劝诫人们着眼于大局。
西汉经学家,文学家 刘向 《说苑·政理》汉·扬雄《法言·问神》。验:根据。妄:虚妄。本句大意是:没有验证,没有根据却随便乱说,叫作虚妄。西汉·戴圣《礼记·中庸》说“无征不信”,与此句义近,可以互补。一条认为没有验证的话不能相信,一条认为没有验证的话不能乱说,都表现出前人重实际,重根据的严肃、认真的态度。此句不仅适用于社交,更适用于治学。可用以说明应对自己说出的每一句话负责任,或用于批评那些说话随便,信口开河的人。
西汉学者 扬雄 《法言·问神》西汉·戴圣《礼记·表记》。欲:要、应该。信:诚。这两句大意是:感情要真诚,语言要精巧。这两句以极其简洁的语言,说明了文学创作的一个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原则:表达的感情一定要真实,这样才能打动人心;作品的语言一定要力求精美,这样才能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可供引用强调在文学创作中要抒发真情实感,要讲究语言工巧。
西汉学者 戴圣 《礼记·表记》西汉·戴圣《礼记·曲礼上》。毋(wū无):不要。剿(chāo抄)说:窃取别人的言论为己说。剿:通“钞”。雷同:附和别人的说法。这两句大意是:不要窃取别人的言论,伪装成为自己的学说;不要附和别人的说法,作别人的传声筒。此条反对剽窃抄袭、弄虚作假的学风,也反对跟在别人后边,亦步亦趋,没有超越与创造意识的作风。该名句句式简短,句型相近,既给人以力感,又给人以节奏感:六个字分两截,整整齐齐,给人斩钉截铁的强烈印象。
西汉学者 戴圣 《礼记·曲礼上》汉·扬雄《法言·问道》。可:合宜。因:因袭,继承。否:不合宜。这两句大意是:对于过去的遗产,合宜于现在的,就维承;不合宜现在的,就变革。对于遗产,不论是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意识形态方面的,等等,也不论是理论的或具体方法措施方面的,都要有一个正确的态度,这就是古为今用。一切适宜于现代的就继承,一切不适宜于现代的就变革。不全盘否定,也不全盘接受,一切以适宜于现代为准。这两句多用于说明如何对待以往的遗产,也可用于说明如何借鉴他人的经验。
西汉学者 扬雄 《法言·问道》汉·司马迁《史记·孔干世家》。累累:瘦瘠疲惫的样子。本句大意是:神情憔悴颓丧,像无家可归的狗。这一故事的原文是:“孔子适郑,与弟子相失,孔子独立郭东门。郑人或谓子贡曰:‘东门有人,其颡似尧,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睡以下不及禹三寸,~。’于贡以实告孔子。孔子欣然笑曰:‘形状,末也。而谓似丧家之狗,然哉,然哉!’”此段描绘孔子的肖像,形象而生动;孔子的话幽默风趣,如见其人。~以比喻的手法写寒士的神情,十分生动形象,故后来演化为常用俗语“丧家狗”、“丧家犬’等,以之比喻贫穷落拓、无家可归的人。至于鲁迅笔下痛斥的“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则是带有某种政治色彩的讥嘲语,用来指斥三十年代卖身投靠的无耻文人,可见其使用方法是较灵活的。
西汉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 司马迁 《史记·孔干世家》汉·刘向《新序》智士:有才智的人。器:人才。
西汉经学家,文学家 刘向 《新序》汉·扬雄《法言·渊骞》指巴结投靠有权势的人以获取富贵。
西汉学者 扬雄 《法言·渊骞》汉·刘安《淮南子·汜论训》栗(lì):害怕得发抖。宽中要有严,严中有宽,宽严相济。
西汉皇族淮南王 刘安 《淮南子·汜论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