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 北宋文学家 苏轼 《水调歌头》

名言解释:

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这几句大意是:人间有悲哀,有欢乐,有离别,有聚合,正像月亮有时遇到阴天,有时遇到晴天,有时圆满,有时残缺,这种事情自古以来就难以十全十美。

历来写明月、抒离别的多是悲伤之音,而在这三句中,苏轼在月的阴晴圆缺当中,渗进了浓厚的哲理意味,用宇宙规律说明人间的悲欢离合自古已然,不必过于介意,抒发了一种要超脱人生离别悲苦的豁达胸怀,体现了一种“随缘自适”的生活态度,所以在词的结尾作者又发出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的美好祝愿。在写法上,苏轼化景物为情思,将自然和社会高度契台,从中抒发具哲理意味的情感,具有崇高的情感美。这种化景为情,情中蕴理的高超手法很值得学习。也可以用这三句来表现要超脱人生悲欢离合的自慰或慰人的情怀。

更多 苏轼经典语句

1.至言不繁。

宋·苏轼《与孙运勾书》。至言:至理名言。本句大意是:最正确的道理,最精辟的话语,不多而意明。话不在多,而在意明理明,至理名言多言简而意赅。本句可用于强调语言要精要,也可用于称赞精辟简要的语言。

《与孙运勾书》
2.天不容伪。

宋·苏轼《潮州韩文公庙碑》虚伪的言行,天道不容。

《潮州韩文公庙碑》
3.人微言轻。

见宋·苏轼《上文侍中论强盗赏钱书》。本句太意是:地位低下的人,言论主张常常不被重视。此名句一针见血地指出在等级社会中,人所起的作用与其所处的地位成正比。地位越高,说话越起作用,甚至奉为金口玉言,金科玉律;地位低下的人即使有真知灼见,也往往不被承认。《后汉书·孟尝传》“身轻言微”与~意同。现多用作自谦之词.表示自己地位低,说话没分量.也可用以反映一种不正常的待人态度。

《上文侍中论强盗赏钱书》
4.心正则笔正。

宋·苏轼《书唐氏六家书后》。心正:指人的思想、品行端正。笔正:指书法纯正。本句大意是:只有思想、品行端正,下笔写字才会书法纯正。“~”本是唐代大书法家柳公权回答穆宗问他为什么善于用笔对说的话,意思是思想纯正,没有邪念,写字就会写得纯正,合乎章法。其实“心正”与“笔正’之间并没有必然的直接联系,但一个人的才识、学问甚至性格、品格等修养,往往能通过书法体现出来。如风流倜傥的人,字也多半写得潇洒飘逸;忠厚淳朴的人,字也大都写得朴实无华。作者云“~”,无非是强调作人要注意思想品德的修养,这是至今我们都应该认真借鉴的。这句可供论述书法艺术中个人品质修养的重要性。

《书唐氏六家书后》
5.用财如粪土。

宋·苏轼《方山子传》。本句大意是:把金钱视为粪土一样,随意挥霍。~与“挥金如土”义略同。可用来形容不看重金钱的人,也可用来批评挥霍浪费的行为。

《方山子传》

更多 关于人的经典语句

1.人微言轻。

见宋·苏轼《上文侍中论强盗赏钱书》。本句太意是:地位低下的人,言论主张常常不被重视。此名句一针见血地指出在等级社会中,人所起的作用与其所处的地位成正比。地位越高,说话越起作用,甚至奉为金口玉言,金科玉律;地位低下的人即使有真知灼见,也往往不被承认。《后汉书·孟尝传》“身轻言微”与~意同。现多用作自谦之词.表示自己地位低,说话没分量.也可用以反映一种不正常的待人态度。

北宋文学家 苏轼 《上文侍中论强盗赏钱书》
2.人以巧胜天。林逋,被后人称为和靖先生,北宋隐逸诗人 林和靖
3.人是人的上帝。德国哲学家 费尔巴哈 《基督教的本质》
4.人心不足蛇吞象。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桂员外选穷忏悔》。本句大意是:人心不知道满足,就像蛇想把大象吞下去一样。比喻贪心不足,多用来讽刺或埋怨别人贪得无厌。

明代文学家、戏曲家 冯梦龙 《警世通言·桂员外选穷忏悔》
5.人背信则名不达。西汉经学家,文学家 刘向
老办法 Copyright (C) 2009-2012 www.laobanf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201398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