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元代杂剧作家 关汉卿 《单刀会》
元·关汉卿《单刀会》。
这两句天意是;一个人拼命作战,一万个人也难以抵当。
此二句谈士气的重要。一个人若下定必死的决心,一定无所顾忌。兵法说“必死则生,幸生则死”(见《吴子·治兵)就是这个道理。此二句形容士气的重要,全军都能以死相拚,视死如归,就可以勇夺三军。
更多 关汉卿经典语句
元·关汉卿《包待制三勘蝴蝶梦》第二折。为:助。本句大意是:官与官相互回护相互依靠,如同亲属一样。本句也有缩写为“官官相为”、“官官相卫”、“官官相护”的,可用以揭露做官的互相庇护。
《包待制三勘蝴蝶梦》元·关汉卿《救风尘》第一折。本句大意是:船行到江心时才去修补语洞,就太迟了。漏船当然是在岸边停泊时就要修理完好,才能行驶;到了江心才修,已经无济于事,水波汹涌,事不由人,难免船翻人亡。这句多用于比喻事前考虑不周,发现问题过迟,已无法挽回;也可用以提醒人们发现问题要及早补救。
《救风尘》元·关汉卿《窦娥冤·楔子》。这两句大意是:鲜花调谢了来年还有重展风采的日子,人衰老后却再也不能回到少年时代了。此句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事,采用既比且兴的手法,通过“花”与“人”的对比,表现出莫大的遗憾。这遗憾是对生命与生活的极度热爱与留恋。花草本非有价值的东西,但凋谢后还有“重开”之日,然而,作为万物灵长的人,青春一去,却再无年步之望,该是何等的悲哀!此句语言精粹,对比鲜明,感情浓重,先由花及人,又由人而连及人生的感想,通过微妙的心理活动表现出强烈的主体意识。
《窦娥冤·楔子》元·关汉卿《望江亭中秋切鲙》杂剧第一折。这两句大意是:芳艳的术槿花不到一天就会凋谢,而坚贞的青松经受岁末严寒也不减翠色。作者用比喻说明富贵、优裕条件下的爱情往往不会牢固持久,而经历了艰苦的磨难爱情就能久远。这两句从唐代刘希黄“愿作贞松千岁古,谁论芳槿一朝新”的诗意中化出,可用于赞美坚贞持久的爱情。
《望江亭中秋切鲙》更多 关于视死如归的经典语句
见晋·陈寿《三国志·蜀书·张飞传》。这两句大意是:我们这里只有甘愿掉脑袋的将军,没有屈辱投降的将军。刘备起用诸葛亮之后.把立足的目标定在蜀地。当时,蜀汉军所向披靡,张飞军定江州,生擒巴郡太守严颜。张飞喝斥严颜说:“大军至,何以不降而敢拒战?”严颜答道:“我州~也。”张飞为他的英雄气概所动而义释了他。此句可用来表现军人在敌人面前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气概。它以直抒胸臆的斩钉截铁的语言。表现人物的坚强意志与信念.塑造出一个铮铮硬骨的英雄形象,成为军人理想中的楷模。
西晋史学家 陈寿 《三国志·蜀书·张飞传》西汉·戴圣《礼记·三年问》。创(chu6ng窗):伤口,愈:病好,这两句大意是:大的伤口愈合的日子要长,剧痛之病痊愈就会缓慢。经受巨大的创伤必须有一定时期才能恢复。经历大的波折或战乱需要有一个过程才能正常。可用于说明事物在发展过程中的某些象,提醒人们避免巨创剧痛。
西汉学者 戴圣 《礼记·三年问》清·黄宗羲《山居杂咏》。锋镝(dí笛):刀口箭头,泛指兵器。取次:任意,随便。这两句大意是:枪刀剑戟,牢笼囚禁,我都从容地经历过,仍然不能使我停止弹琴放歌。黄宗羲早年即继承东林余绪,参与对阉党的斗争,明亡后曾组织抗清,历尽艰危困苫,面临死亡的威胁,但他依然保持着从容乐观、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这两句诗即表现了他于锋镝牢囚中弦歌自如的充满豪情的战斗精神。可化用以表现从容战斗,视死如归。
明末清初史学家、地理学家、天文历算学家 黄宗羲 《山居杂咏》清·谭嗣同《狱中题壁》。两昆仓:昆仑,昆仓山,这里以大山喻人的出类拔萃;两昆仑,有的人说是指梁启超和康有为,有的则说是指他的江湖朋友胡七和王五。这两句大意是:我自横刀在手向天大笑,我的去留,我的肝胆,那两位英雄最知道。谭嗣同是戊戌政变、百日维新失败遇难的六君子之一,是粱启超的同道至友。百目维新失败,粱启超劝他一同逃走,他坚持留下以死报君恩,并劝任公远走以图将来。这首绝命诗写他誓死的心志,慷慨激昂,大义凛然,豪气万千,肝胆照人。可化用以表现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
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政治家,维新志士 谭嗣同 《狱中题壁》宋·欧阳修《纵囚论》。以:因为。苟:苟且,指只顾眼前,暂且偷安。枧死如归:出《管子·小匡》,意谓:把死看作像回家一样。这几句大意是:宁可为义而死,决不苟且偷安,侥幸求生,而把死看得像回家一样。欧阳修所说的“义”,当然指封建遵义,今天可借指正义事业。这几句可表现一种为了正义事业而英勇献身的大无畏精神;“视死如归”还充满乐观色彩,至今仍活在人们的文字和口语中。
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欧阳修 《纵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