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 又称老聃、李耳,我国古代春秋后期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 老子 《老子》

名言解释:

春秋·老聃《老子》七十四章。

奈何:怎么。惧之:使之害怕。之,代指“民”。这两句大意是:老百姓们不怕死,怎么能用死来威胁他们呢?

过两句今天可用来斥责反动统治者对人民的威胁和迫害,也可用来表现人民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精神。

更多 老子经典语句

1.大巧若拙。
2.强行者有志。
3.祸莫大于轻敌。

春秋·老聃《老子》六十九章。本句大意是:最大的灾祸来自轻敌。轻敌,就会过分迷信自己的实力,从而作出错误的判断;轻敌,就不能正确地分析敌情,容易放松警惕,给敌人造成可乘之机,因此,轻敌为古今兵家之大忌。此句可作为用兵者的座右铭,同时对每人也都具有警戒意义。无论干什么工作,松懈、麻痹、轻敌都会导致失败,甚至会引出不测之祸。

《老子》
4.治大国,若烹小鲜。

春秋·老子《道德经》第六十章鲜: 鲜美的食物;味美的食物。本句的字面意思是“治理大国就像烹调美味的小菜一样”通行的解释是:治大国就好像煎(煮)小鱼(不要经常翻动)。商·伊尹见商汤是个贤德的君主,便向他提出自己的治国主张。一次,伊尹借汤询问饭菜的事,说:“做菜即不能太咸,也不能太淡,要调好作料才行;治国如同做菜,既不能操之过急,也不能松弛懈怠,只有恰到好处,才能把事情办好。”商汤听了,很受启发,便产生重用伊尹之意。商汤和伊尹相谈后,顿觉相见恨晚,当即命伊尹为「阿衡」(宰相),在商汤和伊尹的经营下,商汤的力量开始壮大,想进攻夏桀。

《道德经》
5.为无为,则无不治。

更多 关于人民的经典语句

1.为人民服务。 毛泽东
2.为国者,以民为基。西晋史学家 陈寿 《三国志》
3.民者,万世之本也。西汉文学家 贾谊
4.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名孙文,中国近代民主主义革命先行者,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创始人,三民主义倡导者 孙中山
5.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战国·荀况《荀子·王制》。则:能。这两句大意是:水能载得住船,也能翻倒船。《荀子·王制》:“传日: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这里以舟喻君,以水喻民,说明了民对君的利害关系,民可以供养君,服从君的统治,也会反对君,推翻君的统治,君的存在依赖于民的态度。这种重民思想对后世的政治家、思想家、开明帝王,都有启迪作用。唐初名相魏征的“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即本于此。

荀况,战国末期思想家 荀子 《荀子·王制》
老办法 Copyright (C) 2009-2012 www.laobanf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201398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