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 南宋诗人 杨万里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名言解释:

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这两句大意是:碧绿的荷叶无穷无尽,仿佛一直接到天边;沐浴在晨光里的荷花显得特别红艳。

杨万里原诗为:“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作品赞美了西湖秀丽的自然风光。诗句色彩浓丽,景物鲜明,意境阔大,碧绿的荷叶,红艳的荷花,在阳光下相互映衬,无穷无尽地延伸到天边。这幅图画,何等开阔,何等美丽!可用以形容荷花的色泽或形容荷池的辽阔。

更多 杨万里经典语句

1.愿坚晚节于岁寒。
2.动则生,静则乐。
3.学而不化,非学也。

宋·杨万里《庸言》。化:融会贯通。非学,指不是卓有成效的学习。本句大意是:学习却不能融会贯通,便不是卓有成效的学习。此条强调学习必须融会贯通,倡导扎扎实实的学风,反对囫囵吞枣,不求甚解.融会贯通是一条根重要的教育原则,故而杨万里把它提高到区分“学”与“非学”的衡量标准来认识,确实起到了震聋发聩的作用。此句短小质朴,而说理精到,本身即是谨严学风的最好说明。

《庸言》
4.法存则国安,法亡则国危。

宋·杨万里《上寿皇乞留张械黜韩玉书》。这两句大意是:法制发挥作用,国家就安定;法制丧失作用,国家就危险。法为治国之根本,实行法治的社会。必然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这样,社会秩序得以维护,自然是国泰民安。相反,实行人治的国家无法可依,任凭长官意志行事;有法不依,徇私舞弊、贪脏卖法之风盛行,执法不严,违法不究,刑不上大夫,法不治官吏,则势必丧失民心。民心一失,焉能不乱?此二句精警明确,把“法存”、“法亡”提到“国安”、“国危”的高度,用以说明法治之重要,背法之危险,有振聋发聩的作用。

《上寿皇乞留张械黜韩玉书》
5.藤深猿不见,声到客愁边。

宋·杨万里《晓晴过猿藤径》。这两句大意是:(到了猿藤径)却看不见古猿的影子,只有那凄厉的猿啼声从枯藤深处传到了愁客的耳边。这首诗是写猿藤径之猿的,但在诗中“猿”并未出现,只是通过对猿所生活的环境氛围的描写(“入径惟逢树,无人况有烟”)和猿的啼声的描写(“~”),说明辕在此山中,藤深不知处。读者通过山荒林密、烟重藤深的景物和从中传出的凄厉哀鸣,已可想象到猿的生活情景了。诗句诱人想象,含而不露,这是一种别致的描写方法。

《晓晴过猿藤径》

更多 关于花的经典语句

1.梨花白雪香。

唐·李白《宫中行乐词八首》其二。本句大意是:梨花像雪一样洁白,散发出扑鼻的清香。“白雪香”三字,有色有香,并以雪为喻,写出了梨花的神韵,可谓言简意赅。

唐代诗人 李白 《宫中行乐词八首》
2.天下真花独牡丹。

宋·欧阳修《洛阳牡丹记》。本句大意是:万花之中,只有牡丹花才算是“真花”。此句颂扬牡丹的典雅、高贵、雍容、华美,是其它花无法比拟的,认为只有牡丹才够得上“花”的称号。这种对比,把牡丹放到了冠绝天下的地位,也反映了洛阳人对牡丹的偏爱。尽管洛阳有芍药、绯桃、瑞莲等等鲜花,洛阳人都不甚爱惜,把其它花都称为某花,唯独对牡丹则不名“牡丹花”,而直曰“花”。欧阳修认为“其意为~。”所以牡丹又称为“洛阳花”、“洛花”,享有“洛阳牡丹甲天下”的盛誉。

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欧阳修 《洛阳牡丹记》
3.桃花无语伴相思。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欧阳修
4.腊月榴花带雪红。

唐·皇甫曾《韦使君宅海榴咏》。腊月:阴历十二月。古时在十二月进行腊祭,故称。榴花:石榴花。本句大意是:在寒冬腊月,如火的榴花绽红吐艳带雪盛开。石榴花品种很多,多数在夏日五、六月间开花,除火红色外,还有黄、白、粉诸色,异彩纷呈,十分可爱。腊月开放的当是四季石榴。寒冬腊月里大雪纷飞,天地一白,数枝红榴,迎雪吐芳,火红与银白相映衬,色泽是多么的绚丽,给冬天带来了生机、暖色,也给墨客骚人平添了诗情、画意。

唐代诗人 皇甫曾 《韦使君宅海榴咏》
5.榴花满山红似火。

宋·范成大《竹枝歌》。榴花:石榴花。石榴品种很多,大致可分果石榴、花石榴两大类。花石榴是供观赏用的,品种众多,一般开红花,千姿百态,十分耀眼。本句大意是:满山的石榴花像一片红色火焰。石榴花颜色红艳,所以咏石榴多用“火”“红”来形容。如白居易《石榴树》:“春芽细炷千灯焰”,用“千灯焰”比喻花色的红艳鲜丽;张新《榴花》:“日向午临疑喷火”,说石榴花在中午烈日照耀下像要喷火一样……。范成大的《竹枝歌》写的是满山的石榴花,不是万绿丛中一点红,而是望之如火满山红,境界宏大,景象十分壮观,故常为人所称引。

南宋诗人 范成大 《竹枝歌》
老办法 Copyright (C) 2009-2012 www.laobanf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201398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