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元代戏剧家 马致远 《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这几句大意是:干枯的藤条缠绕着老树,黄昏的乌鸦在老树枝杈上凄叫;小桥旁,溪水边,住着几户人家;在那条行人稀少的古道上,一个客子冒着瑟瑟秋风,骑着一匹瘦马踽踽独行。
这是一首千古流传的写秋景的小令,末二句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在~三句中,作者选取了九种极富特征性的景物,把它们巧妙地安排组合在一起,构成一幅苍茫凄凉、衰飒孤寂的画面。三句全是景语,同时也全是情语,在这些物象中。已融汇着天涯游子的哀伤之情,只待末句“断肠人在天涯”一笔“点睛”,就境界全出,整首小令情景交融,妙合无垠。在语言上,~三句十八个字,全由名词或名词性词组构成,中间不用一个动词,但毫不妨碍人们的想象和理解,既简洁、精炼,又给读者留下充分的想象空间。这首小令由于在艺术上有很高成就,故被人称之为“秋思之祖”,它还作为锤炼语句和情景交融的范例被人们传诵。“小桥流水人家”也常被单独引用,已转化为一种清新、优美、亲切的意境。
更多 马致远经典语句
元·马致远《汉宫秋》。这两句大意是:千军万马比较容易组织起来,一个优秀的将领却很难找到。这是汉元帝的一句唱词,却道出了军事上一条重要的经验,即良将难觅。因为将领是全军的统帅。士兵的灵魂。主帅的一个错误判断,可以导致全军覆没,甚至危及社稷江山,而主帅的一个果断,正确的决定,可以力挽狂澜,使江山转危为安。因而择将必须慎之又慎,而一个优秀的将领又极难发现。此句常用来说明杰出的将领难以发现,必须注意寻求。
《汉宫秋》元·马致远《汉宫秋》。这两句大意是:长期培养军队,以应一时之急需。此二句强调军人在关键时刻应持的态度。作者认为军人平时受国家供养,训练,不让他们干其它工作,为的是一旦国家需要,就能奋不顾身地报效国家。此二句也作“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用以强调军人的义务和责任,或表示“有备无患”、“安不忘危”的思想。
《汉宫秋》元·马致远《双调夜行船·秋思》。这两句大意是:转眼又到傍晚,红日西沉,快得像下坡的车。两句以日落之速感叹岁月飞逝,可用以抒发珍惜时间之情,也可借以感叹岁月蹉跎之意。
《双调夜行船·秋思》元·马致远《汉宫秋》第二折。投至:临到。两处凝眸:指汉元帝、王昭君南北相望。一雁横秋:鸿雁在秋空中飞来,古有鸿雁传书之说。这两句大意是:双方两地相望,盼着对方的消息。这是汉元帝与王昭君即将分别时的唱词。《汉宫秋》写汉元帝与王昭君两情相爱,由于番兵的威逼,汉朝的软弱,元帝不得不与昭君分别。人尚未别,已经想起分隔两地之后的相思。他无比悲痛伤感,唯盼着鸿雁能传递双方的相思之情。这两句可化用以写临别时的感伤,也可以抒写两地相思之情。
《汉宫秋》元·马致远《般涉调·哨遍》[半世逢场作戏]。药井:芍药栏边的水井。蔬畦(qi七):有土埂围着的菜畦。这几句大意是:住于茅庐里,走在竹径上,井畔浇芍药,畦里种蔬菜,生活在恬静的田园里,自然就会减少愤世嫉俗的风云气概。马致远早年追求功名,未能得志。晚年隐居田园,过着“酒中仙、尘外客、林间友”的生活,闲散自适,~即他晚年生活、思想的具体写照,表现闲适生活,田园情趣,可以借用。
《般涉调·哨遍》更多 关于马的经典语句
见《左传·僖公四年》。风:指牲畜发情时雌雄追逐相诱。本句大意是:马与牛不同类,即使它们发情时也不会引诱追逐,碰在一起。据《左传》记载:齐桓公带领诸侯之兵攻打楚国,楚国派外交使节见齐桓公说:你们齐国在北方,我们楚国在南方,两地相距很远,~,没想到你们竞入侵我们的国土,这是为什么呢?楚国使者以~为喻,说明齐、楚两国了无瓜葛,毫不相干,何以兵戎相见,发动侵略?这句话现在已成日常成语,用以比喻事物之间毫不相干,没有任何共同点和相联系之处。
春秋时期史学家,盲人 左丘明 《左传·僖公四年》春秋·孔子《论语·雍也》。衣(yì邑):动词,穿。轻裘:轻暖的皮衣。这两句大意是:坐着由肥马驾的车辆,穿着又轻又暖的皮袍子。这两句话是孔子形容他的弟子公西华(姓公西,名赤,字子华)出使齐国时坐的车辆和身上的穿戴。在孔子时代,人们穿着大袖子、直腰身的衣裳,不便于骑马,故经书中找不到骑马的文字,“乘肥马”也不能作“骑肥马”讲。到后世,骑肥马、衣轻裘已成为达官贵人优裕生活和华丽服饰的两种重要标志,如白居易就把轻裘肥马加以省略,以“轻肥”一词作为篇名,描写中唐十七宦官们的骄奢生活。“肥马轻裘”一词,现在仍活在人们的口头。
春秋时期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 《论语·雍也》窦巩《襄阳寒食寄宇文籍》。本句大意是:马蹄踏过暮春的泥地,泥中倒有一半是落花。这句不说满地落花,而说马在路上所践踏的春泥里有一半是落花,从而将静景写成了动景,并曲折地表达出作者对残春将尽的惋惜之情,十分美妙。我们应当注意学习这种委婉含蓄、曲尽人意的表现手法。可引用描写暮春之景或表达惜春之情。
唐代诗人 窦巩 《襄阳寒食寄宇文籍》春秋·孔子《论语·颜渊》一句话说出了口,就是套上四匹马拉的车也难追上。指话说出口,就不能再收回。
春秋时期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 《论语·颜渊》春秋·左丘明《左传·宜公十五年》。这两句大意是:虽然鞭子很长,但不应该用来抽打马的肚子(意谓力量用得不是地方)。楚国围攻宋国,宋向晋国求救,景公就发兵相助。伯宗劝阻景公,认为上天庇佑楚国,晋国虽然强大,但不能违背天意去攻打楚国,犹如~一样。“鞭长莫及”的成语即从此化来,但用法已与原意不同,意思变为:马鞭子虽然很长,但够不着马腹,因此用鞭抽打总打不到马肚子上。借以比喻条件不足,力所不及。
春秋时期史学家,盲人 左丘明 《左传·宜公十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