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药苦口,惟疾者能甘之;忠言逆耳,惟达者能受之。

—— 西晋史学家 陈寿 《三国志·吴书·孙奋传》

名言解释:

晋·陈寿《三国志·吴书·孙奋传》。

疾者:生病的人。甘:甜。这两句大意是:好药吃起来很苦,只有生病的人才能香甜似地把它吃下去。

好药虽苦而能治病,所以生病的人能够心甘情愿地服用。《三国志·吴书·孙奋传》:“~;忠言逆耳,惟达者能受之。”两相比照,说明诚恳的批评和劝告虽然听起来不顺耳,但是贤达的人知道对自已有益处,所以能接受。这两句可用来劝告身体有病的人服用苦口的良药,劝告思想有病的人接受逆耳的忠言。

更多 陈寿经典语句

1.兵贵神速。

晋·陈寿《三国志·魏书·郭嘉传》。本句大意是:采取军事行动,最可宝贵的是行动迅速。“兵贵神速”乃千古治军克敌之妙诀。因为只有速度,才能打乱敌人的部署,争取到所需要的时间;才能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才能以己之长,攻敌之短。在今天,时间就是生命,时问就是效益,尤应重视速度,“兵贵神速”的古训,愈来愈为人们重视。

《三国志·魏书·郭嘉传》
2.要言不烦也。

晋·陈寿《三国志·魏志·管辂传》注引《管辂别传》。要:切要。烦:又多又乱。本句大意是:切要的言论不多不乱不絮叨。据《管辂别传》记载一次何晏请管辂到他家,邓飏也在座。邓飏问管辂:人家都说你精通《周易》,为何你一句也不谈《周易》的道理昵?管辂说:精通《周易》的人是不谈论《周易》的。何晏听了赞扬说:“可谓~也。”后来人们用~形容说话扼要切题,一点不琐碎罗嗦。

《三国志·魏志·管辂传》
3.不求备于一人。

晋·陈寿《三国志·吴书·周瑜鲁肃吕蒙传》。求备:要求完备、全美。本句大意是:不能要求一个人十全十美,完备无缺。人不可能全美,谁也不可能没有缺点。如果用形而上学的思想方法,吹毛求疵地求全责备于一人,那么这样的人是绝对找不到的。如果“此作为任用人的标准,那么就一定找不到可以任用的人。这句用于对人不可求全责备。

《三国志·吴书·周瑜鲁肃吕蒙传》
4.集众思广忠益。

晋·陈寿《三国志·野书·董和传》。集:集中。思:思想,意见。广:增广。益:好处。本句大意是:集中群众的意见和智慧,可以收到更大更好的效果。这是诸葛亮教育他的部属时说的话。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诸葛亮就是智慧的化身,是最聪明最有学问的人。可是诸葛亮却不自以为是,他懂得倾听群众的意见,集中群众的智慧,使自己成为足智多谋的政治家,军事家。他的这句名言,被缩写成成语“集思广益”,流传至今。

《三国志·野书·董和传》
5.厚葬无益于死者。

见晋·陈寿《三国志·魏书·明帝纪》裴松之注引《魏略》。厚葬:指丧葬时奢侈铺张。本句大意是:大肆挥霍钱财操办丧事,对死者没有好处。古时贵族的生活很奢侈,不但活的时候挥霍浪费,死了还要厚葬,用以表示他们的尊贵。墨子早就提出过“节用”、“节葬”的主张,提倡减少无用的耗费,具有打破贵族等级制度的意义。古人已经认识到~,主张节约办丧事,现在却还有人以奢侈的葬礼表示孝心;更有甚者,老人活着的时候不好好奉养,死后却以厚葬为自己立名,不亦蒜夫!批判这种社会现象,提倡薄葬厚养的社会风尚时可以引用这旬古语。

《三国志·魏书·明帝纪》

更多 关于苦的经典语句

1.苦尽甘来。英国文艺复兴时期剧作家,诗人 莎士比亚
2.苦之,以验其志。战国末期商人,政治家 吕不韦
3.真理多半有苦味。
4.吃苦的人永不吃亏。 台湾长鸿益集团厂训
5.熟读精思,攻苦食淡。

元·脱脱等《宋史·徐中行传》。精:精深,专一。这两句大意是:反复烂熟地阅读,精深专一地思考,治学不辞艰苦,饮食极其清淡。~是形容徐中行刻苦间读胡瑷所授经术的情景。《宋史·徐中行传》:“(中行)得(胡)瑷所授经,~,夏不扇,冬不炉,夜不安枕者逾年。”读经至于“熟”,深思至于“精”,工夫下得刻苦,生活极为清淡,能作到如此地步,自然能得其要旨,领会其意蕴了。后来人们常以“熟读精思”形容反复阅读和精心思考相结合,以期领会精微要义;用“攻苦食淡”形容刻苦自励,意志坚定。

元朝末期政治家,军事家 脱脱 《宋史·徐中行传》
老办法 Copyright (C) 2009-2012 www.laobanf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201398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