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言不出口,苟语不留耳。

—— 春秋思想家 邓析子 《邓析子·转辞篇》

名言解释:

春秋·邓析子《邓析子·转辞篇》。

苟语:不好听的话。不留耳:这里是不入耳的意思。这两句大意是:自己不恶语伤人,耳朵里就不会听到不中听的话。

人与人的关系一般都是以善报善,以恶报恶。言谈也是如此。你若以恶语伤人,他人也会以恶语相加;你若不以恶语相向,他人也不会以恶语相对,也就不至于恶语污身。这是一个人际关系问题,也是一个道德修养问题。《礼记·祭义》言:“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身”,与此言意同。这两句一般用于警戒人不可恶语伤人,也可用于说明某些人之所以被人恶语相污,正是自己恶语伤人的必然结果。“苛语不留耳”一作“恶声不入耳”。

更多 邓析子经典语句

1.祸生于懈慢。

春秋·邓析子《邓析子·转辞篇》。懈慢:懈怠,松弛。本句大意是:人的思想一松懈,一怠慢,便会产生祸患。人们思想懈怠,办事漫不经心,就易于出事故,捅漏子,造成祸端。本句可用于告诫人们工作要认真,办事要谨慎。

《邓析子·转辞篇》
2.众口铄金,三人成虎。

春秋·邓析子《邓析子·转辞》。众口:许多人的言论。铄(shuò硕〕:熔化。三人成虎:三个人谎称市上有虎,旁人就会相信,这两句大意是:众口一词,连金属也会被熔化;三个人谎称市上有虎,旁人就会信以为真。舆论的力量是很大的,只要众口一词,就会汇聚成为一般巨大的力量,即使是假话也会让人信以为真。这两句通过两个比喻,形象准确地说出了舆论力量的强大。可以学习这种连比的手法,也可以用这两句形容舆论的巨大力量,但后人更多的是用来比喻众口一词,足以混淆是非,以假乱真。

《邓析子·转辞》
3.目贵明,听贵聪,心贵公。
4.一声而非,驷马勿追;一言而急,驷马不及。

春秋·邓析子《邓析子·转辞篇》。声:指言,即说出口的话。非:不对。驷马:同驾一辆车的四匹马或四匹马拉的车。这几句大意是:一句话说得不对,四匹马也不能挽回;一句话急于出口,四匹马也追赶不上。驷马言速度之快,力量之大,然而却追不上、挽不回一句话。这几句比喻话已出口,便无法收回,如果说错了,就挽救不及。《论语·颜渊》篇的“驷不及舌”,元人李寿卿的“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皆同此意。可用于说明说话要慎重。

《邓析子·转辞篇》
5.水浊,则无掉尾之鱼;政苛,则无逸乐之士。

春秋·邓析子《邓析子·无厚篇》。掉:摇摆。这几句大意是:水太混浊,就没有摆尾游乐的鱼儿;政治太苛酷,就没有安闲快乐的士民。水太混浊,鱼儿失去正常的生存条件,生命炭岌可危,自然失去欢跃之态。政令太苛,赋税繁重,人们难以为生,何来逸乐之情?这几句可用于批判苛政所造成的人民生活的固顿。

《邓析子·无厚篇》

更多 关于恶语伤人的经典语句

1.甜言慰语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元代杂剧作家 王实甫
老办法 Copyright (C) 2009-2012 www.laobanf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201398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