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晋·刘昫《旧唐书·李义府传》。本句大意是:脸面上堆着笑容,而心中满怀着杀机。《旧唐书·李义府传》载:“义府貌状温恭,与人语必嬉怡微笑,而褊忌阴贼。既处权要,欲人附已。微忤意者,辄加倾陷。故时人言义府~。”《新唐书》也说他:以柔而害物,号曰“人猫”。李义府将杀机包藏在笑容中。在甜甜的微笑中致人于死地。~四字把他表面和善,内心狠毒的阴谋家形象一笔勾勒出来了。
五代时期历史学家 后晋政治家 刘昫 《旧唐书·李义府传》唐·卢纶《塞下曲》。本句大意是:大雪飞扬,落满了即将出征的将士的弓刀。诗句写出了边塞雪夜征战的景象,既突出了严寒,又蕴藏着豪气。倘若把“弓刀”换成其他雪地景物,则豪气大减,缺少了壮美感。
唐代诗人 卢纶 《塞下曲》春秋·孔子《论语·阳货》。焉:哪里。本句大意是:杀鸡哪里用得着牛刀!牛刀用来宰牛,而鸡乃小禽,故杀鸡不必动用牛刀。此句比喻办小事不必花太力气,或大材不应小用。也有以“割”作“杀”的。
春秋时期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 《论语·阳货》唐·杜甫《莫相疑行》。输心:献纳诚心。本句大意是:当着面装出一副诚心诚意的样子,可是背过脸去便取笑对方。~以极形象的语言,活灵活现地勾勒了两面派的一副可恶嘴脸,可用来描写现实生活中某些人的两面三刀的行为。
唐代诗人 杜甫 《莫相疑行》唐·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本句大意是:骤起的塞风像刀子一般尖利,吹在脸上犹如刀割一样疼痛。原诗是作者居于轮台(旧址在今新疆米泉县境)时因主将出兵而写的送行之作,以亲身经历抒发了身当恶劣气候的真切感受。可用于对寒风的描写。
唐代诗人 岑参 《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宋·普济《五灯会元》。扬(yáng扬):抛弃,丢下。这两句大意是:只要放下屠刀,立刻就能变成佛。《五灯会元》是一部宣扬佛教教义的书,~两句劝人改恶从善,比喻恶人只要决心悔改.就会立刻变成好人。后常引作“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一般来说,要使恶人“~”是很困难的,我们不能对手持凶器的作恶者抱太多的幻想。但在特定情况下(如进行政策攻心)也可引用,至于对方是否真能“放下屠刀”,是要认认真真加以考察的。
宋代诗人 普济 《五灯会元》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四十四回。这两句大意是:路遇不平之事,即挺身相向,扶弱除强。这是中国封建社会所盛行的侠义精神。在那个弱肉强食,恶人逞凶,好人受欺的黑暗社会,这种精抻是弱者、善者所带求的,因而具有存在的价值。但它有很强的江湖气息,常常模糊阶级界限,陷入个人恩怨之中,为封建统治者和坏人所利用。今天我们仍可用这两句称扬以往社会中那些行侠仗义的行为,也可用以称颂今人主持正义,勇与邪恶势力作斗争的行为。
元末明初文学家 施耐庵 《水浒传》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方:正。俎(zǔ祖):切肉的砧板。这两句大意是:人家现在正是刀和砧板,我们正是鱼和肉。公元前二0六年,项羽在鸿门举行宴会,要杀掉刘邦。席间,刘邦以解手为名离开大帐,想趁机逃走,但又觉得不辞而别太失礼,有点犹豫.参乘樊哙说;“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何辞为?”刘邦觉得有理,留张良与项羽周旋,自己抄小路逃回大营。从此,楚汉战争的序幕拉开了。此句在写作上采用比喻与对比手法,形象地表现出当时严峻、危急的形势,反映了刘、项两人军事力量前悬殊,十分生动形象而又没有直说,可谓典型的文学语言。
西汉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 司马迁 《史记·项羽本纪》唐·高适《送李侍御赴安西》。离魂:犹言离别时的心情。宝刀:象征雄心壮志。这两句大意是:切莫为我们的离别而惆怅,应怀着雄心壮志,挥刀沙场,努力报国,觅取功名。本诗是作者送李侍御赴安西觅取功名之作,~两句充满豪情,充满信赖,充满期待,给即将远行的友人以激励和鼓舞,是写壮别的名句。
唐代边塞诗人 高适 《送李侍御赴安西》见王昌龄《塞下曲四首》其二。秋水:秋天的河水。这两句大意是:秋日驱马边塞,已经是秋风似刀水寒彻骨。可用于描写西北边地秋日严寒的景象。
唐代诗人 王昌龄 《塞下曲四首》宋·姜夔《长亭怨慢》[渐吹尽]。算:估算,料想。并刀:古代并州所产的剪刀,以锋利著称。这两句大意是:料想即使有了锋利的并州剪刀,也难以剪断千丝万缕的离愁。这首词是写离愁的无穷无尽。~两句化用了李煜“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相见欢》)之句,而另出新意。李词偏于抽象的说理,姜词加上了一把锋利的并刀,设想并刀在离愁面前也毫无用处,这就生动得多、形象得多,也给读者留下了体味的余地。
南宋文学家 姜夔 《长亭怨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