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学名言

1.韦编三绝。

见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韦编:古代用竹简写书,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联起来,叫“韦编”。韦,熟牛皮。三:多次。绝:断。本句大意是:翻来覆去地阔读,竞使编联竹简的牛皮绳断了好多次。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晚而喜《易》……读《易》,~。”后来人们就把~用以形容读书十分勤奋,把书读烂了多少回。~的治学精神,至今仍是可以效法的。

西汉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 司马迁 《史记·孔子世家》
2.勤奋是好运之母。美国实业家、科学家、社会活动家、思想家和外交家 富兰克林
3.勤奋就是成功之母。土木工程学家、桥梁专家、工程教育家 茅以升
4.天才是勤奋造就的。古罗马哲学家 考利 《考利奥族》
5.学不精勤,不如不学。

唐·令狐德棻《周书·李贤传》。这两句大意是:学习既要精深又要勤勉,如果总流于一知半解,不如干脆不学。这是邻人劝勉后来成为北周大将军的李贤学习的名句。李贤从师受业,略观大旨,不求甚解,邻人便以~劝其认真学习。本名句旨在说明治学要严谨,学习要钻研,反对一知半解,浅尝辄止。该名句用语极为通俗,然而说理深刻,因而很容易为人接受,很容易在民间流传。

唐初史学家 令狐德棻 《周书·李贤传》
6.口舌成疮,手肘成胝。

唐·白居易《与元九书》。胝(zhī支)俗称“茧子”。这两句大意是:(由于苦学勤读,手不停笔),口舌都生了疮,手肘都磨出了茧子。白居易是驰名中外的大诗人,他在文学艺术上的杰出成就,除了他有惊人的才华外,与家庭、社会给予他很大的刺激和督促,以及他青少年时代刻苦读书有着重要关系。他在《与元九书》中说自己青年时“昼课赋,夜课书,间又课诗,不逞寝息,以至于~。”这两句用于激励青年学子勤学苦读,仍有现实慧义。

唐代诗人 白居易 《与元九书》
7.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春秋·孔子《论语·公冶长》。下问:向地位卑下的人请教。这两句大意是:学知识不仅须要敏捷,还要好学不倦,牢固掌握,有不明白的地方就向人虚心求教,不要以为求教于不如自己的人是耻辱。孔子的弟子子贡问:卫国大夫孔文子为什么死后谥号为“文”?孔子回答说:“~,是以谓之文也。”可见孔子所谓“文”的标准有一个治学与学问的基点。离开了“好学”与“下问”,就偏离了“文”的基点。孔子的这一概括是精辟的。从治学角度来看,不管是敏而好学,还是不耻下问,都是治学者不可或缺的基本素质。正因为如此,~成为后世封建文人士大夫长期遵循的准则之一。

春秋时期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 《论语·公冶长》
8.学知不足,业精于勤。唐代文学家 韩愈
9.幼是定基,少是勤学。洪自诚 明朝道人 洪应明
10.诗书勤乃有,不勤腹空虚。

唐·韩愈《符读书城南》。乃:才能够。有:有所得。这两句大意是:勤读诗书才能有所收获,学习不勤就腹中空虚。韩愈在此篇中说:“人之能为人,由腹有诗书。~。”这里以读书为准则,不仅确立了衡量一个人有无能力的标准,而且提出了如何实现这种目标,获得这种能力的途径——勤。通过“勤”与“不勤”进一对立的概念,以及由此产生的不同后果,十分朴素地阐明了道理。其言具事,具体明白,理寓其中,使人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了教育。

唐代文学家 韩愈 《符读书城南》
11.学无早晚,但恐始勤终随。南宋词人,书法家 张孝祥
12.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中国古代儿童启蒙书目 《增广贤文》 《增广贤文》
13.凡事勤则易,凡事惰则难。美国实业家、科学家、社会活动家、思想家和外交家 富兰克林
14.学如才识,不日进,则日退。晚清重臣,军事家,政治家,洋务派首领 左宗棠
15.要人知重勤学,怕人知事莫做。明代文学家、戏曲家 冯梦龙
老办法 Copyright (C) 2009-2012 www.laobanf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201398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