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朱熹《朱子全书·学二》圣贤:圣人贤人,古代指道德、学问都极为杰出的人。心地:佛教语。佛教以三界唯心,心如滋生万物的大地,能随缘生一切诸法,故称之。为人以心地高洁为最重要。
南宋哲学家、教育家、诗人 朱熹 《朱子全书·学二》唐·李白《将进酒》。这两句大意是:自古以来睿智彻悟之人总会感到寂寞,唯有寄情诗酒者能留下个好名声。此二句抒发诗人心中深广的忧愤。他说古来圣贤“皆寂寞”,实则是说自己“寂寞”,因他常以管仲、诸葛武侯自比;既然是感到“寂寞”,自然要长醉不复醒,自然崇尚饮者,说“惟有饮者留其名”。诗句集中反映了诗人“赐金放还”之后的愤懑及感慨。
唐代诗人 李白 《将进酒》宋·苏轼《范景仁墓志铭》。济:成事。这几句大意是:办得快就会成事,办得慢就来不及,这是圣贤们所以都珍惜机会的原因啊。机会是千载难逢,又是一瞬而过的,所以遇上了就要迅速抓住、利用,行动稍慢一点,机会错过了,事情也就办不成,所以明智的人都珍惜机会。这几句可用于劝告人们抓紧时机。
北宋文学家 苏轼 《范景仁墓志铭》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诗》:指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三百篇:《诗经》共收诗歌三百零五篇,后世多举其成数而言三百篇。这两句大意是:《诗经》中的三百余篇作品,大抵都是古代圣贤之人为了抒发心中的愤怨之情而写成的。《诗经》历来被认为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其中《国风》与《小雅》的许多篇章都是揭露社会矛盾、反映社会现实的,都不同程度地带有怨愤情绪,因而司马迁作出了这佯的论断,井以此委婉地说明了自己创作《史记》的目的,后世在此基础上还引伸出“愤怒出诗人”的话。可供引用评价《诗经》或泛指旧社会的现实主义文学作品大多具有愤世嫉俗的感情色彩。
西汉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 司马迁 《报任少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