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身作则名言

1.至廉而威。西汉哲学家 董仲舒
2.上不正,下参差。

晋朝·杨泉《物理论》居上位的人行为不端正、不正派,居下位的人就会错误百出。说明领导者应该严于律己,以身作则。

西晋哲学家 杨泉 《物理论》
3.廉者昌,贪者亡。东汉历史学家 班固 《汉书》
4.行之以躬,不言而信。

见宋·欧阳修《连处士墓表》。躬:亲身实践。信:取信于人。这两句大意是:事事带头去做,虽然不说话但能取信于人。事必躬亲,虽然不说话,但自己的行为本身已做出了最好的榜样和证明,所以能取得人们的信任;若只是夸夸其谈,指手划脚,却并不付诸实践,那么说得再动听人们也不会相信。身教重于言教,信行不信言,这是一条规律。这两句可用以启示要取信于人必须亲自去做,而不能停留在空谈。

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欧阳修 《连处士墓表》
5.上安下顺,弊绝风清。

宋·周敦颐《拙赋》。这两句大意是:上级宁静安分,下级顺遂着上级,杜会弊端就会绝迹,风气就会清明。上级的带头作用是很重要的,许多风气都是由于上行下效形成的。好的如此,坏的亦如此。上级如果安分律,宁静守一,不做特殊、越轨的事情,下级也不敢做,一些社会弊端和歪风邪气就必不起来。这两句可用来强调领导的以身作则对形成好的社会风气、清除社会弊端的重要意义。

北宋哲学家 周敦颐 《拙赋》
6.一丝一粒,我之名节。

清·《清朝野史大观·清人轶事》。两句大意是:(纳贿受礼)妄取一丝线一粒米,都是有伤我的名节的大事。清朝康熙时有个叫张清恪的人,素有“天下第一清官”之称。当他以优异的政绩擢升为督抚时,门生故吏,至亲好友,送礼物的人纷至沓来。张清恪不纳分毫,并写丁《禁止馈送檄》高悬堂上,文曰:“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谁云交际之常,廉耻实伤,傥非不义之财,此物何来?”寥寥数语,鞭挞了纳贿受礼的不义之举。张清恪重名节,轻钱财,廉正不贪的美德值得学习,尽管他是一个封建官吏。

《清朝野史大观》 《清朝野史大观·清人轶事》
7.廉约小心,克己奉公。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祭遵传》。廉约:为官廉洁,生活简约。克己:严格约束自己。奉公:以公事为重。这两句大意是:廉洁简约,小心谨慎,严格要求自己,一心以公事为重。这两句原是赞颂祭遵的话,现在可用来称扬清廉不贪,兢兢业业,严于律己,一心为公的干部。

南朝宋史学家 范晔 《后汉书·祭遵传》
8.以令率人,不若身先。

见宋·欧阳修《陈公神道碑铭》。令:命令。率:统率。身先:自身走在前边,指身先士卒。这两句大意是:用命令督率别人前进,不如自身首先走在前边。这两句言简意贼,以战场上任何指示、命令都不如自己身先士卒更起作用的情况,说明了要求别人作到,必先自己作到的道理。可供论述以身作则的重要性时引用。

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欧阳修 《陈公神道碑铭》
9.众人重利,廉士重名。

见《庄子·刻意》。这两句大意是:一般的人重的是物质利益,而廉洁高尚的人看重的是人格名声。~写出社会生活中两种人的两种生活态度。“众人”见利忘义,利令智昏,为了个人私利不惜去干坏事,终为人们所不齿;“廉士”不贪得,不苛求,自爱自重,珍惜人格的尊严,结果会受到人们的敬重。

庄周,战国哲学家 庄子 《庄子·刻意》
10.自律不严,何以服众?元代散曲家 张养浩 《风宪忠告》
11.廉者憎贪,信者疾伪。北宋文学家 欧阳修 《新唐书》
12.廉能清正,奉公守法。元代散曲作家 曾瑞
13.吏不廉平,则治道衰。东汉历史学家 班固 《汉书》
14.进不失廉,退不失利。又称晏子,春秋政治家、思想家 晏婴 《晏子春秋》
15.公则生明,廉则生威。明末清初学者和教育家 朱舜水
热门名言

1.希望的名言

2.心情的名言

3.青春的名言

4.数学的名言

5.完美的名言

6.文化的名言

热门经典语录

1.贝多芬的经典语录

2.巴尔扎克的经典语录

3.刘向的经典语录

4.王充的经典语录

5.贾岛的经典语录

6.亚里士多德的经典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