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子名言

1.峻节可临戎,虚心宜待士。

唐·刘禹锡《令狐相公见示赠竹二十韵,仍命继和》。峻节:端直的竹节,比喻高尚的节操。临戎:与敌人对阵。虚心:中空的竹心,比喻高士的虚怀。这两句大意是:那端直的竹节象征着与敌人对阵时的坚贞节操,那中空的竹心恰如礼贤下士的谦虚襟怀。将竹和高人的品格、情操作比,写出了竹子的精神。角度新颖,立意不凡。

唐代文学家 刘禹锡 《令狐相公见示赠竹二十韵,仍命继和》
2.嫩绿卷新叶,残黄收故枝。

唐·王建《杜中丞书院新移小竹》。故枝:旧枝,指前一年的竹枝。这两句大意是:舒卷着嫩绿的新叶,收拾起残黄的旧枝。春季小竹,弃故图新。诗人以凝练的诗笔,形象地表现了它的旺盛的生命力。可用来咏新竹,也可用以形容大自然新陈代谢、不可移易的规律。

唐代诗人 王建 《杜中丞书院新移小竹》
3.萧然风雪意,可折不可辱。

宋·苏轼《御史台榆、槐、竹、柏四首·竹》萧然:冷落萧条的样子。这两句大意是:竹子在风雪中样子冷蒋萧条,但它虽可折断却是不可侮辱的。风雪中的竹子显得孤寂冷落,然而虽处于恶劣环境之中,却仍有凛然不可凌辱的风姿。~两句咏物而有所寄托。苏轼曾被人罗织罪名,身陷囹圄,关押在御史台,酿成“乌台诗案”。此时作者见御史台(即乌台)中的竹子而触景生情,其中不无自况之意。可用来咏竹,也可用来比喻那种身处逆境却有不可摧折的意志的人。

北宋文学家 苏轼 《御史台榆、槐、竹、柏四首·竹》
4.竹性不耐杂,志在干青云。

清·袁枚《芟竹》。干:犯,冲。这两句大意是:竹子的习性不喜欢与它物杂处一起,它的志向出众拔俗高冲青云。“不耐杂”言其性不同流俗,“干青云”言其志向高远,采用的是拟人手法。可用来咏竹。

清代诗人 袁枚 《芟竹》
5.高枝已约风为友,密叶能留雪作花。

宋·陈与义《竹》。这两句大意是:高挺的竹枝已约清风为友,相与摇曳;茂密的竹叶已留白雪作花,翠白相间。写竹子不单从形貌描摹,而且写出了它的性格和志趣。“约风为友”,“留雪作花”,高洁脱俗,别具神韵。学写咏物,当学此法。

宋代诗人 陈与义 《竹》
6.风触有声含六律,露沾如洗绝浮埃。

唐·徐夤《竹》。六律:古代将音符分为十二等份,称十二律。其中奇数各律称“律”,偶数各律称“吕”,这里以“六律”泛指古乐的各种音调。绝:隔绝。这两句大意是:风吹竹丛发出的声音之中,包含着各种美妙的音符;露水把竹丛沾湿,像被洗过一般,绝无一丝尘土。首句是写听觉感受,次句是写视觉感受。竹声“含六律”,竹身“绝浮埃”,都给人以艺术美感。可用来咏竹。

唐代诗人 徐夤 《竹》
7.血染斑斑成锦纹,昔年遗恨至今存。

唐·杜牧《斑竹筒簟》。这两句大意是:湘妃的斑斑碧血染成了竹席上的锦纹,湘妃当年的遗恨至今在斑竹上依然留存。斑竹是一种表皮有斑痕的竹子,其斑如泪痕,民间有湘妃为舜亡而挥泪于斑竹的传说,故斑竹也称湘妃竹、湘竹、泪竹。历代诗人由此写出许多优美的诗作,如刘禹锡有“如何将此千行泪,更洒湘江斑竹枝”,洪升有“斑竹一枝千滴泪”等诗句。作者在这里吸取美丽的神话传说并加以改造和发展,又融入《礼记》“泣血”的典故,言竹席上的斑痕是由“血染”而成。这样,斑竹于湘妃竹、湘竹、泪竹之外,又应多一个名字——血竹。善于吸取民间传说,融合历史故事,构成新的艺术境界,是这两句诗的显著特点。可用来咏竹。

唐代诗人 杜牧 《斑竹筒簟》
8.水能性澹为吾友,竹解心虚即我师。

唐·白居易《池上竹下作》。澹(dan但):水微动的样子,此处形容淡泊平静。心虚:竹心空虚,暗指自己心境同竹心一样空灵。这两句大意是:水能使人的性格淡泊,因而我以水为友;竹懂得虚心谦逊,因而可以作我的老师。~二句是借咏物抒怀明志。在诗人看来,水光清澈潋滟,是淡泊、静谧的象征,以水为友,抒发了诗人闲适恬静的心境;竹心空虚,是谦逊、好学的象征,以竹为师,表达了诗人勤勉、谦虚的品格。抒怀明志或写水颂竹,此二句均可借用。

唐代诗人 白居易 《池上竹下作》
9.解箨时闻声簌簌,放梢初见影离离。

宋·陆游《新竹》。箨(tuò唾):竹笋上的外皮。簌簌(sù素):象声词。放梢:幼竹新长出的竹梢。离离:茂盛的样子。这两句大意是:竹笋的外皮片片剥落,常常听到簌簌的响声;新生的幼竹初长出竹梢,生机勃勃,竹影离离。两句把新竹生长的迅速,笋皮脱落的声音,梢动影摇的形态都一一写出,有声有色,使人感受到从新竹溢出的清爽与绿意,足见作者观察细致,体物深刻,描写真切。可用于描写新竹生长的情况。

南宋爱国诗人 陆游 《新竹》
10.清风掠地秋先到,赤日行天午不知。

宋·陆游《新竹》。掠:拂。赤日:红日。这两句大意是:清风吹拂着大地,秋天似提前来到人间;红日在天上运行,虽到中午却浑然不知。为何“秋先到”?为何“午不知”?皆由竹荫使之然。秋本未到,人却觉得它“先”来到了;“午”本已至,人却“不知”它已至。诗句善于从主观感受的角度来表现客观事物的特点,用来咏竹,十分贴切。

南宋爱国诗人 陆游 《新竹》
11.自是子猷偏爱尔,虚心高节雪霜中。

宋·刘兼《新竹》。自是:自当,理当。子猷(yóu由):王徽之字子猷,王羲之之子,东晋名士。尔:你。这两句大意是:王子猷自当偏爱你,因为你挺立于霜雪之中,胸怀虚心,怀抱高节。王子猷偏爱竹,每寄居空宅,便令种竹,常说:“何可一日无此君!”王子猷爱竹,是因为在他眼里竹子有君子之风。诗人在这里说,王子猷爱竹是因为竹有“虚心高节”。人有谦逊的品格称“虚心”,有高尚的节操称“高节”,而“虚心高节”又与竹的自然特征巧妙吻合。诗句比拟手法用得很巧,可用来咏竹。

宋代诗人 刘兼 《新竹》
12.近窗卧砌两三丛,佐静添幽别有功。

宋·刘兼《新竹》。砌:台阶。佐:助。幽:幽静。这两句大意是:靠近窗子,卧于台阶前的两三丛新竹,在帮助使环境变得幽静方面是别有功劳的。竹生庭中,自可供人观赏,除此之外还“别有功”,那就是它们可以“佐静添幽”,不仅可以美化环境,还可以静化环境。诗句以平易浅近之语传达出喜竹、爱竹的真切感受,可用来咏庭中新竹。

宋代诗人 刘兼 《新竹》
13.斑竹一枝千滴泪,湘江烟雨不知春。

清·洪升《黄式序出其祖母顾太君诗集见示》。这几句大意是:一枝斑竹上有千滴眼泪的斑痕。斑竹与湘妃哭舜帝的传说联系在一起,由来已久,历代诗人咏斑竹之作也不胜枚举,而这句诗于寻常之语中显出无限深情,尤为脍炙人口,毛泽东同志即曾将它一字不易地用在自己的一首诗中。可用来咏斑竹。

清代戏曲作家、诗人 洪升 《黄式序出其祖母顾太君诗集见示》
14.人怜直节生来瘦,自许高材老更刚。

见宋·王安石《与舍弟华藏院此君亭咏竹》。怜:爱。自许:期许自己。这两句大意是:人们喜爱竹子的直节,它生来就那么劲瘦;竹子以高材期许自己,到老时变得更为坚硬。人们喜爱竹子,是因为竹有“直节”,竹的“直节”象征着人的耿直的气节;竹以“高材”自许,竹的“高材”象征着高于常人的才智;竹老质地变硬,象征着人老志刚。丰富的联想和贴切的比拟,使诗句命意高远而又别有情趣。可用来咏竹。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王安石 《与舍弟华藏院此君亭咏竹》
15.曾与蒿藜同雨露,终随松柏到冰霜。

见宋·王安石《与舍弟华藏院此君亭咏竹》。蒿藜(lí离):蒿草和蒺藜。这两句大意是:竹子曾与蒿草、蒺藜同受雨露的滋润,最终则伴随松柏傲然挺立于结冰凝霜的寒冬。竹子最初同寻常的蒿藜一起接受雨露,然而蒿藜都很快地枯萎了,竹子却随苍松翠柏一起接受严霜寒冰的考验。可用来咏竹,也可以用这两句的象征意义,赞美那种具有寻常出身而结果并不寻常的人。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王安石 《与舍弟华藏院此君亭咏竹》
老办法 Copyright (C) 2009-2012 www.laobanf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201398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