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者名言

16.智者的智慧是一种不平常的常识。 拉尔夫·英
17.习惯是智者的祸患、蠢货的偶像。英国历史学家 托马斯·富勒
18.明者防祸于未萌,智者图患于将来。

晋·陈寿《三国志·吴书·吕蒙传》裴松之注引《吴书》。萌:刚现出苗头。图患:估计危害。这两句大意是:明智的人在灾祸没有现出苗头的时候就给以防范,聪明的人对于将要发生的危害预先进行估计。灾祸还没现出苗头就预先防范,就可能避免灾祸;对于将来可能会有的危害预先进行估计,在危害发生时就能心中有数,从容应付。这两句多用于论说对灾祸要预测在先,防于未然。

西晋史学家 陈寿 《三国志·吴书·吕蒙传》
19.智者不为非其事,廉者不求非其有。

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一。为:做。非其事:不应当做的事情。非其有;不应当有的财物。这两句大意是:明智的人不做不应当做的事情,廉洁的人不追求不应当有的财物。事有应做不应做之分。应做则做,不应做则不做.这是明智者;如果不应做的事也去做,就糊涂之极了。财物有应得不应得之分,不应该得的坚决不敢.这是廉洁的人的态度;如果不应该得的财物也利用职权或种种方便孜孜以求,这就是贪婪。这两句可用于告诚人不做不应做的事情,不取不应得的财物。

西汉学者 韩婴 《韩诗外传》
20.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

《周易·系辞上》。仁者:仁德的人。知者:明智的人。知通“智”。这两句大意是:仁德的人运用它(谓宇宙变化的总规律一—道),认为它是符合仁德的;明智的人运用它,认为它是明智的。~两句后来概括成“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成语,用来说明同一客观事物,由不同主观认识的人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就有不同的理解和评价。

《周易》 《周易·系辞上》
21.圣人常顺时而动,智者必因机而发。西晋史学家 陈寿 《三国志》
22.明智者创造的机会比他发现的要多。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作家,哲学家 培根
23.智者创造的机会比他得到的机会要多。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作家,哲学家 培根 《随笔集》
24.智者是为获得最大成就的人保留的称号。古罗马政治家、哲学家 塞涅卡
25.智者不危众以举事,仁者不违义以要功。南朝宋史学家 范晔 《后汉书》
26.即使是智者,也难摈弃追求功名这个弱点。古代罗马历史学家 塔西佗
27.智者的坚定不过是把焦虑深藏于心的艺术。法国作家 拉罗什富科
28.只有愚者才等待机会,而智者则造就机会。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作家,哲学家 培根
29.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见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这几句大意是:聪明的人考虑一千次,总有一次失误;愚笨的人考虑一千次,总有一次考虑得比较周全。汉初,韩信带兵攻赵,获胜之后,想继续对燕、齐用兵,征求李左车的意见。李左车说了这番话,含蓄地奉劝韩信用兵须慎重。这段话很富有辩证法的色彩。它启示人们不要生观武断,迷信个人,而应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即使是愚人的意见,也有值得考虑之处。《晏于春秋》中有“圣人干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之语,李左车的话源于此。后人运用遗两句话时又有所创新。

西汉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 司马迁 《史记·淮阴侯列传》
30.可以碰到上千个学者,但不定碰上一个智者。 克林凯尔
老办法 Copyright (C) 2009-2012 www.laobanf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201398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