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名言

16.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春秋·孔子《论语·卫灵公》载孔子语。工:工匠。善:做好。事:指工匠所干的活。利:使锋利。器:干活用的工具。这两句大意是:工匠想要把活干好,就必须先准备好干活所用的工具。~原是孔子回答子贡问怎样培养仁德时所打的比喻,它生动地说明了“条件”对做好一件事的重要性。缺乏良好条件,不仅会事倍功半,有些事情就无法进行。~已成为格言被广泛引用,告诫人们先准备好精良工具,才能把活干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春秋时期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 《论语·卫灵公》
17.万恶淫为首,百善孝当头。评书表演艺术大师 单田芳
18.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北宋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改革家 李觏
19.善恶随人作,祸福自己招。中国古代儿童启蒙书目 《增广贤文》 《增广贤文》
20.结交须择善,非识莫与心。唐代僧人 王梵志
21.恶人相远离,善者近相知。唐代僧人 王梵志
22.百善孝为先,万恶淫为首。清代学者 王永彬
23.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西汉学者 戴圣 《礼记》
24.刑赏之本,在乎助善而惩罚。

唐·吴兢《贞观政要·刑法》。这两句大意是:惩罚与奖赏的根本,在于奖威人们作好事,惩处那些作恶事的人。此二句点出刑赏的本质同题是劝善惩怒。因为“赏不劝,谓之止善;罚不惩,谓之纵恶”(见荀悦《申鉴·政体》).而“赏厚可令廉士动心,罚重可令凶人丧魄”(韩愈《论淮西事宜状》).因而必须注重刑赏。

唐代史学家 吴兢 《贞观政要·刑法》
25.善良之心,就是最好的法律。英国历史学家,政治家 麦考莱
26.舍善而趋恶不是人类的本性。古希腊哲学家 柏拉图
27.福兮可以善取,祸兮可以恶召。

唐·刘禹锡《天论上》。以:用。善取:由行善而获得。恶召:由作恶而招致。这两句大意是:幸福啊,可以用行善去获得;灾祸啊,可以由作恶而招致。人谁不希望幸福?谁不希望免祸?而祸福之得皆有其因,皆有其途。待人以善,人亦以善待之,就会获得幸福;作恶多端,人亦以恶相报,就会祸灾加身。作恶不会造福,行善不会致祸,在一般情况下,这是一个规律。这两句可用于劝诫人们行善戒恶。

唐代文学家 刘禹锡 《天论上》
28.善恶之殊,如火与水不能相容。

宋·欧阳修《祭丁学士文》。殊:不同。这两句大意是:善良与邪恶的区别,像火与水一样无法相容。水火不能相容,冰炭不可同炉,这是人所共知的。以此作比,说明善恶无法和平共处,要保护人民,就应铲除邪恶,恰如汉朝桓宽所说:“锄一害而众苗成,刑一恶而万民悦”(《盐铁论·后刑》)。可以此二句说明善恶根本对立,无法相容的道理。

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欧阳修 《祭丁学士文》
29.以谦接物者强,以善自卫者良。

宋·林逋《景行录》以谦逊接人待物的会强大,坚守善行保护自己的会更好。

北宋隐逸诗人 林逋 《景行录》
30.察其言,观其行,而善恶彰焉。

晋·陈寿《三国志·魏书·锺繇传》裴松之引袁宏语。察:调查。彰:明显。这几句大意是:了解和掌握了一个人的言行,这个人是好人或是恶人就清楚了。言和行是一个人的品质的外在表现,而人的品质又主要是通过其言和行体现出来的。所以了解一个人品质的善与恶,只需认真地观察他的言语和行为就行了。这几句可用于说明如何知人。

西晋史学家 陈寿 《三国志·魏书·锺繇传》
老办法 Copyright (C) 2009-2012 www.laobanf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201398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