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杜甫《水槛遣兴二首》其一。这两句大意是:细雨落进江河,泛起一个个水泡,鱼儿摇曳着浮出了水面;燕子借着轻风,身子倾斜着飞行。一写水中,一写岸上,作者善于缘情体物,把鱼儿、燕子在微风细雨中活动的景象捕捉住,写得天然工巧,不见刻削痕迹。叶梦得在《石林诗话》里说:“此十字殆无一字虚设。”
唐代诗人 杜甫 《水槛遣兴二首》唐·储光羲《钓鱼湾》。这两句大意是:潭水清澈得一眼即可望见其底,因而使人产生水浅的错觉;荷花覆盖着整个水面,见到荷花摆动,方知水中的鱼群被惊散了。两句写潭水清澈,荷花密集,鱼群媳戏的情景。以“水浅”来表现“潭清”.以“荷动”来表现“鱼散”,状物的手法很巧妙。“疑”和“知”两个矛盾的动词却把主观感觉同客观现象有机地统一起来了。可用来描写清澄的潭水,抒发闲适的心情。
唐代诗人 储光羲 《钓鱼湾》宋·王安石《陆瑁养鱼池》。糟糠余:指酿酒、舂米之后余剩下的酒渣、谷皮。这两句大意是:鱼儿吹着水波,在水中往来游弋,自由自在地浮起又沉没,竞相吞食人们撒入水中的糟糠。诗人以一系列的动词,生动地描绘了一幅鱼儿浮游沉潜,竞吞食物的自由自在的嬉戏场面,形象而富有情趣,观鱼之乐亦寓于其中。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王安石 《陆瑁养鱼池》宋·姜夔《赋千岩曲水》。故故:屡屡,多次反复。这两句大意是:鱼儿成群结队游弋着争相猎取残剩的香物,屡屡地做着吞吐之状。诗人以“故故作吞吐”来状摹鱼儿吞食食物的状态,把鱼鳃的一鼓一陷,鱼口的一吞一吐描绘得生动逼真,表现出作者遣词造句之工。可用来描写鱼儿猎食。
南宋文学家 姜夔 《赋千岩曲水》清·戴熙《题画》。这两句大意是:渔民打到了鱼,也不能饱自己的肚子,辛辛苦苦为谁而忙呢?这是一道画诗,原画已不可见。诗的前两句是:“早起到陂塘,归来亦夕阳”。显然,画面上不可能展现渔民从早到晚的生活状况,作者是从现实中汲取了素材,饱含着对渔民的同情来写这首诗的。在许多作者的笔下,渔夫的生活是悠闲自在的,充满乐趣的。这些作者往往以高人隐士的眼光来看待渔人的生活,戴熙能注目到渔民的艰辛及“得鱼不自饱”的困苦处境,为他们发出“辛苦为谁忙”的不平之鸣,是可贵的。可以说,这首诗为封建社会的渔民生活作出了真实的写照。
清代画家 戴熙 《题画》南朝·王僧儒《咏捣衣》在我国古代,“书信”往往和“鱼”、“雁”相连。成语“鱼传尺素”、“鸿雁传书”、“鱼肠尺素”、“鱼肠雁足”、“鱼沉雁杳”、“鱼封雁帖”、“鱼书雁帖”中的“鱼”、“雁”,都是对古代书信的代指。
南朝梁官吏 学者 王僧孺 《咏捣衣》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张纲传》。若:像。釜:相当于现在的锅。须臾:片刻.这两句大意是:就像鱼在做饭的锅里游动一样,苟延残喘也不过片刻之间罢了。唐时广陵官吏暴虐,逼得张婴等聚众起义,长达十余年之久,官府无可奈何。后来朝廷派张纲为广陵太守,张纲放弃武力镇压手段改以怀柔的方法,亲自找张婴谈判。张婴对张纲说:自己是因为不堪忍受欺凌才挺而走险,“~。”现在可用来比喻身处危境。
南朝宋史学家 范晔 《后汉书·张纲传》南朝·齐·谢朓《游东田》。这两句大意是:鱼儿在荷塘里嬉戏,触及亭亭新荷微微颤动;鸟儿从花枝上散去,抖动枝上残花纷纷落下。鱼在水中戏。荷在水上动,水面还泛起轻轻的涟漪;鸟往天上飞,花往地下落,花香四溢,整个画面都含着动意。描写暮春美景可以借鉴。
南朝齐诗人 谢朓 《游东田》晋·陶渊明《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这两句大意是:仰望白云看到高空中的鸟自由自在地飞翔,为自己忙于仕途经济而羞惭;来到水边见到游鱼悠然自得地戏水,为自己在尘世日夜奔波而心愧。这是陶渊明出任镇军将军刘裕的参军时期写的诗句。诗人有感于仕途的奔波与官场的束缚违反人的自由本性,羡慕鱼、鸟的自由自在,由此产生联想.准备归隐田园。诗句以对比手法摹写心理,十分微妙、生动、细腻。一“惭”一“愧”,既有肯定又有否定,既有追求又有厌弃,文笔自然而意蕴深刻。
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 陶渊明 《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晋·陶渊明《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羁鸟:养在笼中的鸟。这两句大意是:圈在笼中的鸟依恋出生的森林,养在池中的鱼思念出生的深渊。此名句采用比兴手法,引出下两句“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羁鸟”、“池鱼”暗比受官场束缚的自己。鸟、鱼尚有向往自由的林、渊之思,自己弃官归隐便是十分自然的了。诗文借物作比,巧妙地表达了对本性的追求和对田园自然风光的向往,于冲淡宁静中寄寓了强烈的主观感情。句法工整对仗,句式同一反复,客观上也起到了突出情感的作用。
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 陶渊明 《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见李白《晓晴》。这两句大意是:(一夜透雨,拂晓天晴,)鱼在涨满了的青水池中欢悦地跳跃,树因夜雨而湿绿凝重,黄莺在低垂的枝叶里动听地啼鸣。白鱼在青水池中拔刺刺地跳,溅起浪花,泛起涟漪;黄莺在绿树枝上娇滴滴地啼,似吟似唱,余音袅袅。洗涤过的空气像池水那样清新,雨润过的绿枝儿流青滴翠。两句十字,既具诗情,又有画意。
唐代诗人 李白 《晓晴》见李白《观鱼潭》。紫鳞:紫色的鱼。这两句大意是:傍晚时分,鱼儿频频跃出水面,水面上处处泛起圈圈圆波。傍晚潭边观鱼,水清气爽,鱼儿频跃,水波荡漾,确是一个宜人的环境。诗句以鱼跃波生写出了大自然的勃勃生机,辅之以水清鱼紫波白的斑驳色彩,令人心驰神往,而诗人的喜悦之情也包蕴在这活泼清新的诗句之中。
唐代诗人 李白 《观鱼潭》汉·徐干《室思》故:过去。比目鱼:指鲽鱼。旧谓此鱼只有一目,须两两相并才能游行,喻夫妻形影不离。参辰:二星宿名,参在西方,辰在东方,出没互不相见。
汉魏间文学家 建安七子之一 徐干 《室思》汉·刘向《说苑·政理》。这两句大意是:水混浊则鱼难以活动,政令苛则人民会叛乱。苛政繁令弄得民不聊生,动辄得咎,到不堪忍受时,人民就会造反叛乱。所以刘向说:“治国臂若张琴,大弦急则小弦绝矣。故曰:‘急辔衔者,非千里御也。’”琴弦张得太紧就要断绝,把马缰绳马嚼子勒碍太紧的人,绝不是驾率远行千里的好御手,可谓治国经验之谈。
西汉经学家,文学家 刘向 《说苑·政理》汉·刘安《淮南子·说山训》。这两句大意是:积水成渊,鱼才会聚拢;树茂林密,鸟才会集栖。成事须先务本,不具备成事的基础和条件,就很难把事办成功。这两句可用以比喻要罗致人才,就须先创造人才乐于荟萃的环境、条件。
西汉皇族淮南王 刘安 《淮南子·说山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