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徐夤《鹊》。报喜:《开元天宝遗事》:“时人之家,闻鹊声皆为喜兆,故谓灵鹊报喜。”行人至:《西京杂记》:“乾鹊噪而行人至。”碧汉:天河。填河:《岁华纪丽·七夕》注引《风俗通》:“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桥。”这两句大意是:听到灵鹊报喜,闺中思妇知道游子快要到家了;灵鹊在碧空中银河上搭桥,织女可与牛郎相会了。用典(也叫“用事”)是一种修辞手法。用典恰切,则能含蓄地表意,起到以少胜多的效果。这首咏鹊诗连用几个与“鹊”密切相关的典故,虽未直接对鹊进行具体描写,但读者一看便知写的是什么了。
唐代诗人 徐夤 《鹊》唐·崔珏《和友人鸳鸯之什》其一。这两句大意是:暂时告别偶居的烟岛,还频频回首张望,恋恋不舍;寒塘中短距离横渡,也双双比翼并飞,难分难离。鸳鸯古称匹鸟,雌雄并栖并飞,形影不离。因此,古代诗文中常常用鸳鸯比喻美满幸福、厮守不离的爱情生活,俗语中也把爱情坚贞、形伴影随的夫妻叫做“棒打不散的鸳鸯”。崔珏的这两句诗用“暂分”、“只渡’、“犹回首”、“亦并飞”等词语,着力刻画了鸳鸯相亲相爱、难舍难分的情态,成为著名的写鸳鸯的名句,因此作者被当时人称之为“崔鸳鸯”。可用来描绘鸳鸯,也可用以比喻形影不离的热恋男女和爱情美满的恩爱夫妻。
唐代诗人 崔珏 《和友人鸳鸯之什》清·陶琏《寄内》。膝:膝下,指身边。君:指妻。这两句大意是:老来身边没有儿子侍奉,只有你怜爱我,我怜爱你,相依为命。老来膝下无子,生活会有许多不便;老夫老妻指够互相爱护,互相扶持,是最大的幸福。诗句写出了老人身边无子的艰难,更写出了老夫妻之间互相爱怜的弥足珍贵。可用来表现老年夫妻之间的感情。
清代文人 陶琏 《寄内》见宋·贺铸《鹧鸽天》[重过阊门]。挑灯:挑起油灯的灯心,使灯光加亮。这两句大意是:躺在空床上愁听南窗外的雨声嘀嗒作响,还有谁再来为我连夜挑灯缝补衣裳!这两句写得回肠荡气,催人泪下。由于贺铸生活清贫,亡妻生前经常在灯下缝缝补补,甚至大伏天就给丈夫缝补寒衣(见《问内》诗)。当时,作者夜晚有勤劳贤惠的妻子做伴,生活里充满了温情。如今,风雨凄凄,一灯如豆,卧室里永远失去了妻子的身影。作者在空床上卧听凄切的雨声,哀思萦回,久久不能入眠。此时,妻子挑灯补衣的情景又重现脑际,但这种情景在生活中再也不可能出现了。他忍不住潸然泪下,在心灵里呼唤着“谁复挑灯夜补衣?”随着这一结句,贺夫人勤劳淳朴的形象,作者哀痛欲绝的心声,一齐展露在读者面前。用朴素无华的语言叙写这一生活细节,大大增强了作品的形象性和感染力。
北宋词人 贺铸 《鹧鸽天》元·高明《琵琶记·糟糠自厌》。这两句大意是:糠和米本来相互结合在一起,是谁把你簸扬得两处分飞?赵五娘与蔡伯喈本是夫妻,蔡伯喈考中状元被招赘在相府,赵五娘在家生活艰辛,痛苦不堪。她的这几句唱词以糠比自己,以米比蔡伯喈,说明贵贱不同,难以相守,并对造成夫妻分离的原因提出了质问,反映了内心的不平。比喻朴实贴切,符舍赵五娘的地位与遭遇。
元代戏曲作家 高明 《琵琶记·糟糠自厌》晋·郑丰《答陆士龙诗四首·鸳鸯》。于飞:飞。“于”为语助词,无实义。涘(sì四):水边。和音:和谐的声音。拊(fǔ府):击,拍。这几句大意是:一对鸳鸯拍着翅膀,在江边双双飞翔,和谐的叫声总是那么欢畅。诗句形容一对鸳鸯从水边双双飞起的情形,采用四言形式,语言古朴,可以明显地看出作者是在有意识地学习《诗经》的风格特点。《诗经》有“凤凰于飞”的句子,描写凤凰相偕而飞,后人常用以比喻夫妻和谐。这几句可以描写鸳鸯,也可以用以比喻夫妻关系和睦。
晋代学者 郑丰 《答陆士龙诗四首·鸳鸯》甫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惑溺》。卿:古代君对臣,长辈对晚辈的称谓,朋友、夫妇之间也以“卿”为爱称。这几句大意是:亲你爱你,所以称你为卿,我不称你为卿,准该称你为卿?王安丰的妻子常称他为卿。安丰说,妇人称夫婿为卿,按礼来讲是不敬,以后不要这样称呼了。妻子回答说:“~”。后常以“卿卿”连用为夫妻间的受称。韩偓《偶见》诗说:“小叠红笺书恨字,与奴方便寄卿卿。”有时也含有戏谑、嘲弄之意,如《红楼梦》第五回对王熙凤的判词:“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该名句写作上采用重言与重复的修辞手法,使语言茸有节奏感。同时表现出妻子在丈夫面前撒娇的嗔态,使形象活泼可爱,大有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之妙。
南朝·宋文学家 刘义庆 《世说新语·惑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