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的名言

46.三眠蚕起食叶多,陌头桑树空枝柯。

明·高启《养蚕词》。三眠:蚕自初生至成蛹,蜕皮四次,蜕皮前不食不动,其状如眠,三眠后的蚕食叶最多。柯(kē科):树枝,这两句大意是:三眠后的蚕要吃很多桑叶,以至路边的桑树叶被吃殆尽,成了光树枝。诗句形象地描写了三眠后的蚕食叶之多,由此则养蚕人的辛劳可知。蚕能成丝,多么不易呀!诗句语言平直而意蕴丰富。

元末明初著名诗人 高启 《养蚕词》
47.树头结得相思子,可是郎行思妾时?中国近代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 梁启超
48.树深不怕风摇动,树正何愁月影斜。中国古代儿童启蒙书目 《增广贤文》 《增广贤文》
49.到处青山山有树,如何偏起故乡情。 廖大奎
50.苍龙日暮还行雨,老树春深更着花。明末清初思想家、史学家、语言学家 顾炎武
51.参天的大栎是从一粒小树种长起的。英国历史学家 托·富勒
52.星星就是结在树上但却无法采摘的金果。英国小说家 爱略特
53.树老怕空,人老怕松。戒空戒松,从严以终。中国数学家 华罗庚
54.希腊哲人柏拉图说过,恋爱是一棵天上生长的树。英国性心理学家、思想家、作家 霭理士 《性心理学》
55.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唐·陈子昂《春夜别友人》高高的树荫遮掩了西向低沉的明月;耿耿的长河淹没在破晓的曙光中。目送友人沿着这条悠悠无尽的洛阳古道踽踽而去,不由兴起不知何年何月再能相聚之感。强调后会难期,流露了离人之间的隐隐哀愁。

唐代文学家 陈子昂 《春夜别友人》
56.南山一树桂,上有双鸳鸯,千年长交颈,欢庆不想忘。

无名氏《鸳鸯》。鸳鸯:古称“匹鸟”,雌雄偶居不离,常用以比喻夫妇。传说人得其一,另一则相思而死。交颈:两颈相依,表示亲密,后多用于比喻夫妇之亲爱。这几句大意是:南山的一棵桂树上,栖居着一对鸳鸯。它们两颈依偎,千年厮守,欢乐相处,永不相忘。这首诗是汉人流传下来的最早的吟咏鸳鸯忠于爱情的诗篇。其实,在动物界很多禽、兽都恪守着一夫一妻制,成双成对地生活在一起,。据动物学家研究:野生的灰雁,当雄雁有了自己的配偶,绝对忠贞不二,甚至丧偶后,多半也不另寻新欢,宁愿独守其身。水獭也是一夫一妻制的好例子,它们共同筑窠、猎食,抚养小水獭,一旦有其它水獭闯入,就会全力赶走它。英格兰的大脚鹅,乌干达的羚羊也是忠于配偶的模范,可惜它们没有像中国的鸳鸯那样,被视为夫妇的象征,并被赋予“爱情之鸟(兽)”的美名。

无名氏 《鸳鸯》
57.奔飞下杂树,洒落出重云,日照虹霓似,无清风雨闻。

唐·张九龄《湖口望庐山瀑布泉》这几句大意是:瀑布穿过山颠的杂树丛林飞流而下,似从重重云层间洒落下来一般;瀑流在阳光映照下宛如霓虹一样五彩缤纷,虽然是晴空朗,耳边却似乎昕到风雨之声。前三句写所见,以“奔飞”、“洒落”写动态,以“杂树“重云”作陪衬,又以“日照虹霓”为比喻,瀑流形象已是历历在目。后一句写所闻,“天清”而似风雨大作,瀑流之声分明在耳。构想新颖,描写生动。可用来描写瀑布。

唐代开元尚书丞相,诗人 张九龄 《湖口望庐山瀑布泉》
58.七十犹栽树,旁人莫笑痴。古来虽有死,好在不先知。

清·袁枚《栽树自嘲》指不能预知的人生,是幸福的。

清代诗人 袁枚 《栽树自嘲》
59.斧头虽小,但多次砍劈,终能将一棵坚硬的大树伐倒。英国文艺复兴时期剧作家,诗人 莎士比亚
60.要求于人的甚少,给予人的甚多,这就是松树的风格。 陶铸 《理想·情操·精神生活》
老办法 Copyright (C) 2009-2012 www.laobanf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201398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