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高启《养蚕词》。三眠:蚕自初生至成蛹,蜕皮四次,蜕皮前不食不动,其状如眠,三眠后的蚕食叶最多。柯(kē科):树枝,这两句大意是:三眠后的蚕要吃很多桑叶,以至路边的桑树叶被吃殆尽,成了光树枝。诗句形象地描写了三眠后的蚕食叶之多,由此则养蚕人的辛劳可知。蚕能成丝,多么不易呀!诗句语言平直而意蕴丰富。
元末明初著名诗人 高启 《养蚕词》唐·陈子昂《春夜别友人》高高的树荫遮掩了西向低沉的明月;耿耿的长河淹没在破晓的曙光中。目送友人沿着这条悠悠无尽的洛阳古道踽踽而去,不由兴起不知何年何月再能相聚之感。强调后会难期,流露了离人之间的隐隐哀愁。
唐代文学家 陈子昂 《春夜别友人》无名氏《鸳鸯》。鸳鸯:古称“匹鸟”,雌雄偶居不离,常用以比喻夫妇。传说人得其一,另一则相思而死。交颈:两颈相依,表示亲密,后多用于比喻夫妇之亲爱。这几句大意是:南山的一棵桂树上,栖居着一对鸳鸯。它们两颈依偎,千年厮守,欢乐相处,永不相忘。这首诗是汉人流传下来的最早的吟咏鸳鸯忠于爱情的诗篇。其实,在动物界很多禽、兽都恪守着一夫一妻制,成双成对地生活在一起,。据动物学家研究:野生的灰雁,当雄雁有了自己的配偶,绝对忠贞不二,甚至丧偶后,多半也不另寻新欢,宁愿独守其身。水獭也是一夫一妻制的好例子,它们共同筑窠、猎食,抚养小水獭,一旦有其它水獭闯入,就会全力赶走它。英格兰的大脚鹅,乌干达的羚羊也是忠于配偶的模范,可惜它们没有像中国的鸳鸯那样,被视为夫妇的象征,并被赋予“爱情之鸟(兽)”的美名。
无名氏 《鸳鸯》唐·张九龄《湖口望庐山瀑布泉》这几句大意是:瀑布穿过山颠的杂树丛林飞流而下,似从重重云层间洒落下来一般;瀑流在阳光映照下宛如霓虹一样五彩缤纷,虽然是晴空朗,耳边却似乎昕到风雨之声。前三句写所见,以“奔飞”、“洒落”写动态,以“杂树“重云”作陪衬,又以“日照虹霓”为比喻,瀑流形象已是历历在目。后一句写所闻,“天清”而似风雨大作,瀑流之声分明在耳。构想新颖,描写生动。可用来描写瀑布。
唐代开元尚书丞相,诗人 张九龄 《湖口望庐山瀑布泉》清·袁枚《栽树自嘲》指不能预知的人生,是幸福的。
清代诗人 袁枚 《栽树自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