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的名言

76.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唐·杜牧《清明》。这两句大意是:请问附近哪儿有酒家?牧童指向远远地隐约在杏花丛中的村庄。这是杜牧《清明》绝句的后两句。前两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写行人在清明雨中赶路,为了歇脚、避雨、驱寒、消愁,他急于寻个酒店,小酌数杯,便向路旁的牧童问路。那个身披蓑衣,横骑牛背的牧童,悠然自得地以手作答。顺着牧童手指望去,蒙蒙细雨中,依稀可见一片白色酒帘在红杏枝头飘动。这是一幅优美的图画,绘出了静谧中充满动意,明丽中带着朦胧的村野景色,诗情画意,余韵邈然。由于前句以问起兴,后句的诗意显得更为浓郁。这种笔法,可资借鉴。

唐代诗人 杜牧 《清明》
77.把酒送春春不语,黄昏却下潇潇雨。

宋·朱淑真《蝶恋花》[楼外垂杨]。把酒:端起酒杯。潇潇:雨声。这两句大意是:举起酒杯送春归去,春没有言语,到黄昏时分,却潇潇地下开了雨。这首词的上阙用曲笔反映了女主人公留春不得的心绪,下阚进而直抒她依依送春的情怀。作者把酒送春,春却默默无语。在古诗词中,“无语”往往是伤心们表现,如李煜的“无言独上西楼”,柳永的“竟无语凝噎”等。这里的“不语”,也不宜看作春天冷漠无情,而应是她在女主人公把酒送别时黯然神伤,无语以对的表现。正在双方流连难舍之际,天又下起了雨。有了这场催春雨,春光再也不能停留了,一个“却”字,说明这场风雨来得多么不如人意。这黄昏时分的催春雨使女主人公的心境更加暗淡,也使词的意境更加凄婉。词在雨声中收尾,留给读者的却是无尽的回味和遐想。

宋代女诗人 朱淑真 《蝶恋花》
78.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醉翁:作者自指。这两句大意是:“醉翁”的意思不在于酒醉,而在于山水使我陶醉啊。在原文中,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琅琊山水的喜爱之情。作者沉醉于琅琊山水,饮酒是为了给欣赏山水助兴,所以说“醉翁之意不在酒”,这原本是欧阳修当时的真实思想。而这一表达当时具体思想状况的语句,却给人以哲理的启示:现实生活中。不是有许多语言和本意不尽一致的现象吗?于是,后人便直接借用欧阳修这两句话(有时只用前一句),来形容言在此而意在彼,或者施行为于此处而其真实目的却在彼处的现象。

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欧阳修 《醉翁亭记》
79.胸中碨磊正须酒,东海可揽北斗槲。

宋·黄庭坚《次韵答张沙河》。碾(wei伟)磊:不平的样子。揽:持。斟:舀取。这句大意是;胸中的不平正须要用酒来浇.以北斗舀取东海水为酒.才能消散郁积心头的不平之气。这两句用夸张手法极写抒情主人公心中碨磊之深。借酒浇愁本是人们常有的举动,而作者的愁苦郁闷却须要用东海水作酒来浇,可见其无比深广。这种酒人间本不可得.所以作者心中的碨磊终不可除。诗句的浪漫主义手法可资借鉴。

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 黄庭坚 《次韵答张沙河》
80.米干粒,酒一滴,蚕千头,绢一尺。

清·牛树梅《天谷老人小儿语补》。绢:质地薄而坚韧的丝织品。这几句大意是:千粒米只能酿成一滴酒,千条蚕吐的丝其能织出一尺绢。这几句以具体、形象的典型事例,极言物力来之不易,劝人珍惜物用。反浪费时可以化用。

清代文人 牛树梅 《天谷老人小儿语补》
81.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

明·侠名《名贤集》。投机:意见相合,意气相投。这两句大意是:遇见知心朋友,喝千杯酒也嫌少;碰上意见不合的人,谈半句话也嫌多。这两句话现在人们口头还常说,可以合用,也可以分说。前句多用于劝酒,表示知己相逢,一醉方休;后句多用于有矛盾的朋友,不和睦的夫妻或意见不合拍的,表现他们在一起没有话可说,一说话就容岛吵嘴、顶牛。

《名贤集》 《名贤集》
82.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见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元二:作者友人,娃元,行第第二。安西:唐中央为统辖西域而设的安西都护府的简称,治所在今新疆库车。阳关:在河西走廊尽西头,甘肃敦煌县西南,因居玉门关以南而名。这两句大意是:请你再喝干这一杯酒吧,出了阳关往西行,穷荒绝域,再也见不到老朋友了。这是一首脍炙人口,流传千古的送别诗,全诗是:“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友人出使西域,长途跋涉,艰辛备尝。诗人临别再留,殷勤劝酒,这杯酒里浓缩着诗人依依惜别的情谊,渗透着对友人的深情体贴,也包含着对远行者前路珍重的祝愿。离别时有千言万语,想说又不知从何说起,这丰富复杂的感情统统由这一句简单的劝酒词表现出来。这首诗唐人已把它谱曲歌唱,后人称为“阳关三叠”,又称《渭城曲》。因为它写的是一种最有普遍性的离别,所以《阳关》、《渭城》几乎成了离别的代名词。它的知名度、引用率很高,现在写与友人惜别诗文时还常常引用它。

唐代诗人 王维 《送元二使安西》
83.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

见唐·李白《行路难》其三。这两句大意是:姑且高高兴兴地在生前常饮一杯酒,何必去斤斤计较死后能否千载留名?作者在这首诗中列举大量的例子,说明“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李白《将进酒》),与其死后青史有名,永垂不朽,不如活着时痛饮酒一杯,满足口腹之欲。诗句批判了“汲汲于荣名”的势利小人,但过于旷达,过于强调人生的享受,而放弃了人的社会责任和生活的意义。但以此二句形容某些人的狂放不羁的性格,却十分恰切。

唐代诗人 李白 《行路难》
84.愿君把酒休惆怅,四海由来皆兄弟。金代文学家金代文学家 李俊民
85.有酒不饮白酿酒,有坛不倾枉造坛。美国作家 理·斯托达德
86.倚剑长歌一杯酒,浮云西北是神州。金末元初诗人、史学家 元好问
87.以酒交友,与酒一样,仅一晚而已。德国作家 罗高
88.饮酒可以陶情性,剧饮过多防百病。唐代医师与道士 孙思邈 《孙真人卫生歌》
89.遥知天涯一樽酒,能忆天涯万里人。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欧阳修
90.遥望齐洲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酒。唐朝诗人 李贺
热门名言

1.心情的名言

2.小心的名言

3.爱国的名言

4.忍的名言

5.感情的名言

6.保护环境的名言

热门经典语录

1.苏辙的经典语录

2.莎士比亚的经典语录

3.陶渊明的经典语录

4.王勃的经典语录

5.福楼拜的经典语录

6.张九龄的经典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