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寿经典语录

16.人命至重,难生易杀。

晋·陈寿《三国志·魏书·王朗传》。这两句大意是:人命关天,难生难养,杀之却很容易。此二句强调人命关天,不可轻易处人以死刑。因为误判、错判尚可以改判;一旦误处极刑,想改正也来不及了。故古人有“重刑再覆”(见《旧唐书·刘宴传》)之说,就是要重调查,重证据,一审再审,获得确凿罪证后,当杀者再杀。

《三国志·魏书·王朗传》
17.从令纵敌,非良将也。

晋·陈寿《三国志·魏书·任城王传》。从令:墨守成令。这两句大意是:在战斗中,机械地执行上级的命令,贻误战机,放走敌人,决不是好的将领。战场上的情况瞬息万变,而军令条文是死的,以死的条条来应付万变的形势,自然不行,故前人有“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的话。为了消灭敌人,保存自己,应不拘于命令条文,相机行事。这才是好的将领。

《三国志·魏书·任城王传》
18.若卵投石,岂可得全。

晋·陈寿《三国志·魏书·吕布传》裴松之注引《献帝春秋》。卵:蛋。投:击。全:保全。这两句大意是:像用鸡蛋去撞击石头一样,鸡蛋怎能得以保全?“若卵击石”语出《墨子·贵义》:“以其言非吾言者,是犹以卵投石也,尽天下之卵,其石犹是也,不可毁也。”现在人们常用~说明在敌我双方的斗争中,要正确地估量彼此的力量,切不可不自量力,盲目行动,像鸡蛋碰石头一样自取毁灭。“若卵投石”现也常写作“以卵投石”、“以卵击石”。

《三国志·魏书·吕布传》
19.用人无疑,唯才所宜。

晋·陈寿《三国志·魏书·郭嘉传》裴松之注引《傅子》。这两句大意是:任用人无须疑虑,只要是才能所适宜的。用人无疑,疑人无用,只要才能适宜,看准了就大胆任用,放心地让他去干。

《三国志·魏书·郭嘉传》
20.及溺呼船,悔之无及。

晋·陈寿《三国志·魏书·董卓传》裴松之注引《典略》。溺:没入水中。这两句大意是:等到没入水中才呼叫船只营救,后悔也来不及了。不会游泳就不能下水,想要过河就得准备船只。如果对可能发生的事变毫无预见,毫无准备,等到溺水以后再找船营救,自然来不及了。这两句以日常生活中人人明白的道理,说明了“防患于未然”的重要性。

《三国志·魏书·董卓传》
21.兵法贵在不战而屈人。

晋·陈寿《三国志·魏书·陈泰传》。屈人:使人降服。本句大意是:兵法最可贵之处在于可以不进行战争便使敌人降服。兵法本是战争经验的总结,使用异法可以显示自己的力量,使敌人胆战心寒。如巧妙的布阵,可使敌人眼花缭乱,整齐的军容,可使敌人感到震慑;神出鬼没的战术,可使敌人不知虚实。所以,使用兵法可以取得意外的胜利,甚之可以不动一兵一卒,使敌人屈服。可以此二句说明学习和使用兵法的重要。

《三国志·魏书·陈泰传》
22.街谈巷说,必有可采。

晋·陈寿《三国志·魏书·陈思王植传》。这两句大意是:街谈巷议,一定有可采纳的内容。孔子说过“三人行,则必有吾师”,事实也是如此,人民的街谈巷议,常常反映了他们的喜怒哀乐,表达了他们的意见和情绪,从中可以了解施政的得失,听到人民的心声。所以春秋时郑国著名政治家子产有“不毁乡校”之举,唐朝人韩愈还写了《子产不毁乡校颂》,都可说明应从街谈巷议中撷取有用的成份,以改善自己的工作,获得真正的批评和建议。

《三国志·魏书·陈思王植传》
23.凿石索玉,剖蚌求珠。

晋·陈寿《三国志·蜀书·秦宓传》。这两句大意是:凿开石头索取宝玉,跑剖开河蚌寻求珍珠。玉藏于石中,不凿石则不能得美玉;珠产于蚌中,不剖蚌则不能得宝珠;人才隐于百姓之中,不深入寻求则不可得人才。这两句用于比喻要深入探求和发现人才。

《三国志·蜀书·秦宓传》
24.识时务者,在乎俊杰。

晋·陈寿《三国志·蜀书·谱葛亮传》裴松之注引《襄阳记》。时务:客观形势。俊杰:英俊杰出之士。这两句大意是:正确认识眼前客观形势,在于英俊杰出之士。这是奉劝别人认清形势,照顾大局的名句。此话精粹、简约,话中有话,而又通俗易懂,因而使用率很高。但在后来的流传中,一般将两句合而为一,简作“识时务者为俊杰”。

《三国志·蜀书·谱葛亮传》
25.善积者昌,恶积者丧。

晋·陈寿《三国志·蜀书·后主传》。这两句大意是多作好事,广积善行的人,一定能顺利昌盛;多行不义,广积怨恨的人,一定要失败灭亡。俗语说:“恶有恶报,善有善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时侯一到,一切都报”,“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可作此二句的注解。~虽带有因果报应的迷信色彩,但从历史的角度去看,还是有道理的。可以此劝诫那些行为不法者弃恶从善。

《三国志·蜀书·后主传》
26.吏多民烦,俗以之弊。

晋·陈寿《三国志·步骘传》。这两句大意是:官吏多,烦扰百姓就多。习俗因此产生弊端。政府各级官员直当提高办事能力,以精简为宜。官员过多就增加百姓的负担,而且官多事少,无所事事,就会无事生非,生事扰民,百姓当然要反对。这两句用于说明精简政府工作人员的重要。

《三国志·步骘传》
27.人各有志,所规不同。

晋·陈寿《三国志·邴原传》。规:准则。这两句大意是;人各有各的志向,每个人所遵循的准则有所不同。~二句告诉我们,社会上的人有不同的志向,是因为他们遵循不同的政治原则和道德原则所致。其“所规”不同,则其政治态度、道德规范就不同,自然其节操、志向就有所不同,故看其志向,便知其人如何。可以此二句分析一个人的世界观与处世态度的关系,也可以“人各有志”说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志向,不能强求一律。

《三国志·邴原传》
28.战捷之后,常苦轻敌。

见晋·陈寿《三国志·吴书·陆逊传》。这两句大意是:打了胜仗后,常常苦于轻敌情绪难以消除。打了一场胜仗后,便轻敌自负,骄傲自满者,必败,即所谓“战胜而将骄卒惰者,败”(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因此有远见的指挥员常常为胜利后部队中的轻敌自满情绪而发愁,因为他们深深知道这种情绪,是失败的种子,是灭亡的祸根。要防患于来然,必须警钟常鸣,常备不懈,克服麻痹轻敌思想。

《三国志·吴书·陆逊传》
29.振穷救急,倾家无爱。

见晋·陈寿《三国志·魏书·吕布传》。振:同“赈”,救济。爱:吝啬。这两句大意是:行侠好义,无偿地救济穷人;急人之难,不惜倾家荡产,毫无吝惜之心。此句通过几件典型事例的罗列,表现一位侠义之士的品行。“振穷”与“救急”,“倾家”与“无爱”是两组近义词。这种近义词反复使用的写法,其妙处在于起刊强化作用,看似文繁,实则笔墨经济,形象突出。

《三国志·魏书·吕布传》
30.言过其实,不可大用。

见晋·陈寿《三国志·蜀书·马良传》载刘备语。这两句大意是:言语浮夸,超过自己实际能力的人,不能得到重用。言语浮夸,超过自己实际能力的人,往往没有什么真本事,靠夸夸其谈,大言欺人;或者是虚论高议纸上谈兵。如果真的让他去做,常常是所说的与实际不相符合,办不成事。所以这种人不可重用,重用则误大事。三国时蜀国的马谡(sù粟)丢失街亭而误军机就是典型的一例。这两句可用于说明不可重用夸夸其谈的人;也可用“言过其实”说明某人言语浮夸,不切实际。

《三国志·蜀书·马良传》
老办法 Copyright (C) 2009-2012 www.laobanf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201398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