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苏洵《衡论·远虑》。誉:称赞。密:亲密。毁:毁谤,中伤。这两句大意是:上百人秫赞他.自己也不和他格外亲密;上百人诋毁他,自己也不和他疏远。交朋友就要对朋友有充分的了解和认识,不可随波逐流,看风使舵,随着外界的舆论变化而轻易政变对朋友的看法和态度。对飞黄腾达的朋友,附炎趋势,亲密无间,不惜舔枝加叶地吹捧称颂;而对身陷逆境的朋友则落井下石.避若水火,甚之舔油加醋地诋毁中伤.这种人人格可鄙.使人憎恶。
《衡论·远虑》宋·苏洵《管仲论》圣贤之人不会因为躯体的死亡而感到悲伤,但是他会为国家的兴衰而忧虑!
《管仲论》宋·苏洵《田制》。嬉:嬉戏。这两句大意是:穷人虽终年耕作也难免挨饿,富人虽端坐不动,嬉戏终日仍可以吃得饱饱的。原文是为了批判当时“口非耕者所有,而有田者不耕也”的土地制度而写的。可用以表现贫富不均、两极分化的社会现象。
《田制》见宋·苏洵《管仲论》。由起:缘由,起因。这几句大意是:事情的成功,决不是成功于成功之日,而一定有其成功的缘由起因。荀子《劝学》:“物类之起,必有所始。荣辱之来,必象其德”。无论什么事物的发生,都有其发生的缘由起因。大功之告成,决非是成功于成功之日,而是克服无数困难,流了无数血汗的结果,是无教人为此努力的结果。因此我们在庆祝成功时,更应重视过去的努力,珍惜过去的努力,总结成功的经验。可以此说明成功基于不懈的努力。
《管仲论》见宋·苏洵《用间》这几句大意是:把心思用在公正上,振臂一呼犹如纲举日张一样,响应甚多;把心思用在欺诈上,作事好像是补了一百处漏洞,而又出现上千处漏洞一样,防不胜肪。这几句以形象的比喻,说明了“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叛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见《孟子·公孙丑下》)。用心善良,取信于民,廉洁公正,自然能得到人民的支持;用心险恶,失信于民,腐败无能,怎能得到人民的拥戴?能取信千民,振譬一呼,扶者如云、像纲举目张,势如破竹。失信于民,尽管略有善举,但终无济于事。以此几句说明为政应公正廉洁,取信于民,切不可欺诈百姓,搞短期行为。
《用间》见宋·苏洵《心术》。这几句大意是:来作战时要使士兵有条件积蓄财物,即将作战时要爱护士兵的体力,打起仗来要鼓舞士气,胜利之后要在士兵中树立追求新胜利的心志。苏洵在这里讲的是要研究和掌握将士的心理,即所谓“养心“之术。未战时,给他们创造和平的环境,使其安心生产,积蓄财物;即将作战时,给他们丰厚的犒劳劳奖赏,养精蓄锐,养护体力;打起仗来,无论小胜还是小败,都要鼓舞他们保持旺盛的士气;获胜之后,不能使他们自满自足,而要培养他们立新功的心愿。只有这样才能保持高昂的士气和战斗力,作到百战不殆。
《心术》宋·苏洵《上皇帝书》。:观察。崄;同“险”,这几句大意是:敌对国家之间相互观察,不观察他山川险要与否,战士军马众多与否,而重在观察对方人民的精神情绪如何就可以了。于一个国家来说,山川险要,军马众多,固然重要;但若人心涣散,精神萎靡,士气不振,就算不上强盛。因为险要的山川须要由人来守卫,再多的军队若没有旺盛的战斗力也是不堪一击的。因此,一个国家有了精诚团结、斗志昂扬的人民,才是是强大的支柱。
《上皇帝书》宋·苏洵《心术》。理:大义。加:施加。节:节制。这几句大意是:知道至理大义,然后才能起兵攻战;知道形势利弊,然后才能施加兵力;知道节制自控,然后才能用兵打仗。在作者看来,身为三军统帅,必须能审时度势,作到“知理”、“知势”、“知节”,才能不为小利、小患所支配,处于“不屈”、“不沮”、“不穷”的有利地位,无敌于天下。这叫作“一忍可以支百勇,一静可以制百动”,是谓为将之道。
《心术》宋·苏洵《太玄论上》。焉:代词,相当于“之”。得:体会。这几句大意是:经过探入思考而有所体会,所说的话就深刻;有了亲身感受而有所体会,所说的话就贴切;有了实际接触而有所体会,所说的话就平易。~几句告诉我们:说话或发表议论,不可凭空玄想,胡说妄道;必须经过思考,经过感受,经过实际接触,才能一语中的,易于为人们接受,否则必然不切实际,甚或谬之千里。可用于说明发言必须谨慎,必须深思熟虑,有感而出;如果夸夸其淡,信口开河,必将贻笑大方。
《太玄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