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经典语录

61.告我以吾过者,吾之师也。

唐·韩愈《答冯宿书》。这两句大意是:能指出我错误的人,就是我的老师。改过首先得知过。而人犯错误,在很多情况下往往是不自觉的。如果无人指正,可能酿成大错。所以英明的人闻过则喜,把指出自已过错的人尊之为师。如能有这种胸怀气度,在人生的征途上就可以少走许多弯路,就能作出更大的成就。可引作座右铭。

《答冯宿书》
62.学广而闻多,不求闻于人。

见唐·韩愈《争臣论》。闻多:见闻多。闻于人:为人所闻,扬名于世。这两句大意是:学识广博而又见闻广泛,但是不求扬名于世。此名句表述一种自矜的人格追求。学识渊博,见闻广泛,才智超群,按照学而优则仕的儒家正统观点是应该追求功名,追求闻达于世的,然而~,功名利禄在这里被视为身外之物,显现出一副诤臣的忠心赤胆与超脱世俗的精神风貌,十个字勾勒出一个气宇轩昂的形象,非大手笔不能为。

《争臣论》
63.一视而同仁,笃近而举远。

见唐·韩愈《原人》。一视:一样看待无偏颇。同仁:一样施与仁爱。笃(dǔ堵)近:宽厚地对待亲近的人。举远:推荐疏远的人。这两句大意是;对人样看待,同施仁爱,对亲近者待以宽厚,对疏远者该举荐也同样举荐。这两句用于比喻对人不搞亲亲疏疏,不分远近厚薄,同样看待。

《原人》
64.人生处万类,知识最为贤。

见唐·韩愈《谢自然诗》。处万类:处于万种物类之中。知:同“智”,智慧。识:见识。贤:高尚。这两句大意是:人生在世处于万种物类之中,以读书与见识最为高尚。中唐以后,佛教盛行,但道教势力仍然很大。谢自然是贞元时一位年轻女道士,修道不食,白日升天,成为轰动一时的社会新闻。韩愈反对迷信,排斥佛老,他写《谢自然诗》就是要否定神仙之说,规劝人民不可迷信。原诗说:“~。奈何不自信,反欲从物迁。”此诗先立论点,突出学习与知识的地位,然后否定弃世求仙思想,主张积极用世。这种尊重知识,强调个体意识的思想,在封建时代十分难能。

《谢自然诗》
65.肝胆一古剑,波涛两浮萍。

见唐·韩愈《答张彻》。张衡:韩愈的弟子,同时又是韩愈堂侄的女婿。这两句大意是:我们两人的肝胆光明磊落、刚直不屈如古剑一般;而我们坎坷不平的遭遇,又像是波涛中的两片浮萍.韩愈提携后进,奖掖人才,和张彻结为忘年交.~是他的长诗《答张彻》中的两句.用以形容他们的品格和遭遇.从中也看出他们之同的深厚友谊。

《答张彻》
66.男儿不再壮,百岁如风狂。

见唐·韩愈《此日足可惜赠张籍》。这两句大意是:男子汉的青春只有一次,百岁之寿也不过像狂风一吹而过。此名句揭示青春不再来,时光如风逝的道理,以告戒人们珍惜光阴,前句直言相告,开诚布公,后句借用比喻,手法委婉。两句一直一曲,相映成趣。

《此日足可惜赠张籍》
67.少年乐新知,衰暮思故友。

见唐·韩愈《除官赴嗍至江州寄鄂岳李大夫》。新知:新交。衰暮:老年人。这两句大意是:少年人乐于结交新知己,老年人则思念昔日的老朋友。这是元和十五年韩愈诏拜国子祭酒行至江州(今九江)时写给鄂岳(今武昌)老友李程的一首诗。诗中感慨双方都已年过半百,来日苦短更加思念旧日老友。这两句以少年、老年空友的不同特点作对比,突出了老年人特别思念老朋友的特殊心理。

《除官赴嗍至江州寄鄂岳李大夫》
68.晴云如擘絮,新月似磨镰。

见韩愈《晚寄张十八助教周郎博士》。晴云:晴空中的云片。擘(bò檗)絮:斯碎的棉絮。新月:初出之月。这两句大意是:晴空中的云片如撕碎的棉絮,新出的月牙像刚磨过的镰刀。文学需要比喻,诗歌更离不开比喻。亚里斯多德《诗学》说:“比喻是天才的标识。”《礼记·学记》也说:“不学博依,不能安诗。”博依,就是广设比喻。韩愈是善设比喻的文学家,他以撕碎的棉絮比喻蓝天上飘浮的片片白云,用磨过的镰刀比喻夜空中的弯弯新月,贴切生动,启人联想。应学习诗人这种巧于设喻的写作方法。

《晚寄张十八助教周郎博士》
69.有子且勿喜,无子固勿叹。
70.星河尽涵水,俯仰迷上下。
71.多才自劳苦,无用只因循。
72.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

唐·韩愈《原毁》懒惰的人不追求学习进步,而嫉妒别人的人害怕别人学习进步。

《原毁》
73.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唐·韩愈《师说》。道:指儒家之道。受:同“授”,传授之意。业:指儒家经典。惑:兼指道与业两方面的疑难问题。本句大意是:教师是用来传播儒家治世之道,讲授儒家经典,解答各种疑难问题的人。这是韩愈给从事教育工作的人——“师”所下的定义。作者仅用一个寥寥数字的判断句便从三方面精到地概括出教育工作者的职责范围,可谓言简盘赅,字字隽永。囿于时代的原因,他的论述总是以儒家的教育范畴为准则。摒除其局限而广言之,“道”与。“业”完全可以作新的理解。如果从传播正确的治国及人生道理,讲授各种科学文化知识,解决各种疑难问题这一新角度立论,则这一古训今天仍有其现实意义。

《师说》
74.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谓义。
75.丰而不余一言,约而不失一辞。

唐·韩愈《上襄阳于相公书》。丰:指文章语言丰富。余:多。约:简练。失:少。这两句大意是:词句丰富但不多一句累赘的话,语言精练但不少一个该有的词。这两句准确地指出了文章的长与短、语言的丰富与简练的辩证关系,值得每一个从事创作的人,尤其是初学写作的青少年借鉴。可供论述文章写作的一般原则时引用,也可引用以评价某些文学名篇在语言上的特点。

《上襄阳于相公书》
老办法 Copyright (C) 2009-2012 www.laobanf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201398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