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强,则目不明;听甚,则耳不聪;思虑过度,则智识乱。

—— 战国末期哲学家 韩非 《韩非子·解老》

名言解释:

战国·韩非《韩非子·解老》。

视强:视力用得过度。听甚:听力用得过度。智识:智慧。这几句大意是:视力用得过度,那么眼睛就不再明亮;听力用得过度,那么耳朵就不再聪灵;思虑过度,那么智慧就会产生紊乱。

耳、目、脑的功用都有一定的限度,超过这个限度就会损坏其功能。这符合科学原理,也反映了事物在一定条件下会向其相反方面转化的道理。可用于说明矛盾转化的哲理,也可用于劝诫人们要善于保护自己的视力、听力、脑力,劳逸结合,不可疲劳过度。

更多 韩非经典语句

1.远水不救近火。

战国·韩非《韩非子·说林上》。本句大意是:远处的水救不了近处的火。这句话和“远水不解近渴”意思相近。《韩非子·说林上》:“失业而取水于海,海水虽多,火必不灭矣。~。”《庄子·外物》里说:庄周在路上看见干车沟里有条小鱼,小鱼恳求他给它一升半斗的水止渴救命。庄周说:好,等我到南方去,把西江的水引来救你。小鱼说:照你的说法,只好到干鱼店里去找我了。这两则故事都说明缓不解急的道理,有些事物虽然条件很好(如远海之水很多),但不切实际,解决不了眼前急须解决的现实问题(如眼前的火灾和涸辙之鲋)。

《韩非子·说林上》
2.人处疾则贵医。

见《韩非子·解老》。处疾:生病。贵,尊重。本句大意是:人有病就尊重医生。人有病,希望医生能给自己治好.所以特别尊重医生。可用来说病人应该尊重医生;也可用来比喻人有了困难.就要尊重前来帮助的人。

《韩非子·解老》
3.巧诈不如拙诚。

见《韩非子·说林上》。本句大意是:巧妙的欺骗不如笨拙的诚实。在一般情况下,人们都喜欢“巧”而不喜欢“拙”,但是,欺骗愈巧妙,恶果愈严重。因此,人们憎恶花言巧语的欺诈,倒喜欢虽然笨嘴拙舌,却心地诚笃的人。这种认识符合常情常理,至今仍可引用。

《韩非子·说林上》
4.小信诚则大信立。
5.不明察,不能烛私。

战国·韩非《韩非子·孤愤》。烛私:洞察隐私。这两句大意是:不仔细调查研究,了解情况,就不能够洞察隐私真情。调查研究是了解真实情况的最好的方法,只有了解到真实情况,才能作出正确的结论。~借用于执法,可说明明察重据、调查研究在侦破、断案工作中的重要性。

《韩非子·孤愤》

更多 关于劳逸结合的经典语句

1.张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

西汉·戴圣《礼记·杂记下》。张:拉紧弓弦。弛:弛放松弓弦。文武:指周文王和周武王。这两句大意是:治理国家既要严,又要缓,这是周文王和周武王的治国之道。这一段话原意是讲治理国家的法则。大意是讲在治理国家上,只讲严而不讲缓,周文王和周武王是不会这样做的;只讲缓而不讲严,又是周文王和周武王不肯僦的。既有严又有缓,这才是周文王和周武王治理国家的法则呀。这是孔子对周文王和周武王治理国家能够做到宽严相济的赞扬。因为其中强调对立双方的辩证关系,因而对人们很有启发作用。在现实生话中,我们常常赋予这段话以新的生命力,用以说明要劳逸结合,刚柔相济,既要严肃紧张,又要生动活泼。

西汉学者 戴圣 《礼记·杂记下》
老办法 Copyright (C) 2009-2012 www.laobanf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201398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