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秋时期政治家,史称管子 管仲 《管子·重令》
春秋·管仲《管子·重令》。
天道:此指自然规律。至:极点,尽头。这几句大意是:自然万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是:发展到尽头,就会走向反面;发展到极盛之后,就会趋于衰落。
管子认为:“天道之数”和“人心之变”是一样的,矛盾发展到一定阶段,在一定条件下就会各向其相反的方面发展变化。他说国家强大,人民富有了,国君就会骄傲,骄傲就会松懈怠惰,在国外脱离各诸侯国,在国内造成人民叛乱,国家就走到危亡时刻。管子注意到了事物发展的规律,其思想是很可贵的。这几句也可用以告诫人们办事要适可而止,不可搞过头,走极端。
更多 管仲经典语句
春秋·管仲《管子·大匡》。本句大意是:没有比父亲更了解儿子的了。《管子·大匡》说:“~,知臣莫若君。”这是两句古语,《国语·晋语七》作“择臣莫若君,择子莫若父”,(左传·昭公十年》作“择子莫若父,择臣莫若君”,《战国策·赵策二》则作“选子莫若父,论臣莫若君”。现在人们还常用“知子莫如父”这句成语幕表现父亲对儿子的深切了解。
《管子·大匡》春秋·管仲《管子·霸言》。料:估计。本句大意是:正确地估计自己的力量,才能知道什么时候向敌人进攻最好。《管子》认为:“善攻者料众以攻众,料食以攻食,料备以攻备”,也就是说,一个好的将领,应在充分分析敌我力最对比,肯定自己的力量具有压倒优势以后,再发动进攻,对自己的部队一无所知,对敌人情况了解不明,就随意发动进攻,此乃兵家之大忌。《孙子》说:“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又说:“用兵之法,十则国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可见要根据敌情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战术,才能百战不殆。这几句可用以说明知己知彼为兵战的一项重要原则。
《管子·霸言》春秋·管仲《管子·小称》。为:同。“伪”。“务为”即作假。盖:遮盖。虚:虚假。这两句大意是:弄虚作假.时间不会太久;遮盖虚假的事情,时间也不会太长。常言说:“纸包不住火”,“雪里藏不住死人”,假的就是假,隐瞒不能持久。谁若玩弄小聪明,以为自已可以瞒天过海,自己作的假谁也不知道,那他就错了。可用以告诫那些弄虚作假的人不要自以为得计。
《管子·小称》春秋·管仲《管子·权修》。微:小。邪:邪恶,坏事。这两句大意是:小的坏事,是大坏事产生的根源。量的渐变必然导致质的突变。小事不注意,必铸成大错。可用于对谋事及修身的劝说。
《管子·权修》更多 关于适可而止的经典语句
清·程允升《幼学琼林·人事》。当、须:皆为应该之意。器:欹(qī起)器。古代一种盛水器,尖底,系绳处靠下,当水灌满时,重心上升,很易倾覆。古人常以之置座侧,作为为人处世的警戒。这两句大意是:应该知道欹器满了就会倾倒,事物发展到极点必然走向反面。两句所包含的哲理是:事物矛盾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会向其反面转化。可用来劝诫人们力戒自满,虚心待人;还可用来说明凡事不能走极端,要适可而止。
明末清初学者 程允升 《幼学琼林·人事》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九十二回。机关:机谋奸诈。得意:称心如意。这两句大意是:办事遇到机谋奸诈,就要抽身退步;已经称心如意,就要及早回头。人世复杂,奸诈阴谋常有,遇到这种情况,就要退步自保,不可轻进。世事又是变幻无常的,已经称心如意,就要及早回头,以免形势突变,碰到危难。这两句多用于告诫人们不管处于顺境逆境,都要留有余地,适可而止。
明代小说家《金瓶梅》作者 兰陵笑笑生 《金瓶梅词话》宋·王安石《庄周上》。矫(jiǎo绞)枉:矫正弯曲。这几句大意是:矫正弯曲的目的,是打算把它变直;矫正过分的时候就歪向了另一边,仍然是归于弯曲。“矫枉过正”,是说事物的发展已超越了本身的限度,因而偏离目的而得到相反的结果。这几句话告诫人们做事要注意其条件和限度,适可而止,利用矛盾转化的原理为成功服务。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王安石 《庄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