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家人》。本句大意是:说话、写文章都要有内容。《周易》中的这句原文是:“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这句古训,将“言有物”和“行有恒”作为对君子的要求,可见其重要性。内容空洞,言之无物是写作的大忌,这句古训值得学习写作者牢记。
《周易》 《周易·家人》唐·李贺《南园》。寻章摘句:指写诗作文时从典籍中寻找典故,摘取词句。老:作动词用,有“终老”的意思。雕虫:雕虫小技,比喻文人雕辞琢句,含有讥刺之意。杨雄《法言》:“童子雕虫篆刻,壮夫不为也。”本句大意是:终年寻章摘句,在雕虫小技中消磨岁月,逐渐变得衰老。这是作者自嘲之辞。他对自己虽能诗善文却难于为国效力发出感慨,流露了弃文就武的意愿。今天可用来形容那种写作时只知钻在故纸堆中进行东拼西凑的人;也可用以自嘲,表示从事文字工作不为社会所重。
唐朝诗人 李贺 《南园》南朝·粱·刘勰《文心雕龙·物色》。物色:景物。本句大意是:景物描写得十分详尽而感情的抒发还含蓄有余。我国古代抒情的诗文作品,历来讲究即景抒情,情景交融。同时坯大都注意写景时穷形尽相,务求充分,而抒情则含蓄蕴藉,作到“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这句可供引用论述作品中情与景的关系,也可用以表现丰富而含蓄的辞采。
南北朝文学理论家 刘勰 《文心雕龙·物色》清·林纾《春觉斋论文》母:母亲,泛指能有所滋生的事物。喻生活图景与思想感情融合一致的艺术境界,正是文章赖以滋生的母体事物。
近代文学家、翻译家 林纾 《春觉斋论文》唐·李白《犬猎赋》文辞要壮美华丽,义理要博大深远。
唐代诗人 李白 《犬猎赋》清·刘熙载《艺概·文概》写作构思要比别人高出一头,比别人深入一层境界。
清代文学家 刘熙载 《艺概·文概》南朝·宋·范晔《狱中与诸甥侄书》文章以意旨为主,而用文采来传播意旨
南朝宋史学家 范晔 《狱中与诸甥侄书》南朝·粱·刘勰《文心雕龙·铭箴》。义:道理。典:明白正确,合乎常情。弘(hōng红):大,此指雄辩,有感染力。约:简练。这两句大意是:道理正确,合乎常情,文章才有分景,能说服人;文辞简洁精练,才显得优美。在原书中,这两句是阐述铭箴文(类似今天的格言、警句、座右铭式的两种文体)的创作原则的,这种文体不仅辞约义丰,而且对位工整,因此优美而易于记诵。本名句意思与“文以辨洁为能,不以繁缛为巧;事以明核为美,不以深隐为奇”(刘勰《文心雕龙·议对》)相近,可供引用说明一般议论文的写作方法。
南北朝文学理论家 刘勰 《文心雕龙·铭箴》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论说》。义:道理。圆通:圆熟通达,指既合乎常道,又能自圆其说。辞:文辞,语言。枝碎:支离破碎,指语言枝蔓横生,细碎繁杂,不能围绕中心,简明扼要。这两句大意是:文章中所阐述的道理强贵圆熟通达,易被人们理解和接受;文辞最忌讳支离破碎,冗长繁杂,脱离中心。写文章如果总是阐发一些奇谈怪论,既违背常情,又不能自圆其说,自然很难有说服力。而道理虽正确,但语言繁复庞杂,散漫不着边际,也难算好文章。因此作者就内容和语言两方面强调“~”。可供说明写作论说文应注意的事项时引用,当然也可用于说明其它散文的创作方法。
南北朝文学理论家 刘勰 《文心雕龙·论说》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论说》。论:古代的一种主要用于说理的文体。析薪:劈柴。破理:按木料的纹理破开》这两句大意是:论中的说理应该像劈柴一样,贵在能按照木材中固有的纹理自然破开。这两句可供引用说明论说文中的观点应顺应事理,能被人们接受,说理时应层层分析,入情人理。
南北朝文学理论家 刘勰 《文心雕龙·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