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欧阳修《渔家傲》[一派潺湲]。这几句大意是:抬头仰望,明月正从生满翠竹的岭头冉冉上升;低头俯视,一轮圆月却正在泉中随波荡漾,实在令人迷惑她到底在什么地方。景色有趣,写得也有趣,不难看出,作者对眼前景物饶有兴致,甚至观察时还带有几分稚气。可用来抒写舟中赏月的情趣。
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欧阳修 《渔家傲》唐·陈子昂《春夜别友人》高高的树荫遮掩了西向低沉的明月;耿耿的长河淹没在破晓的曙光中。目送友人沿着这条悠悠无尽的洛阳古道踽踽而去,不由兴起不知何年何月再能相聚之感。强调后会难期,流露了离人之间的隐隐哀愁。
唐代文学家 陈子昂 《春夜别友人》唐·李白《静夜思》。这几句大意是:床前洒满了皎洁的月光,怀疑是地上铺满了秋霜。举头望天,一轮明月高悬长空;低头沉思。无限乡愁涌进心房。这首脍炙人口的小诗,单纯自然,明白如话,它是那样容易理解.却又令人体味无穷。它只有二十个字,而含蓄的意境却容纳得下千百万人各种思乡之情。它似乎脱口成吟而不是有意作诗,却又那样凝炼概括,浑然天成。望月思乡的古代诗歌多得不可胜数,它却在无数望月思乡的诗歌中独放异彩,广为传诵,成为我国古诗中知名度最高的名篇。所以能够如此,除李白有惊人的才华和高度的艺术修养外,还由于诗人情真意真有一颗返朴归真的诗心。写月光、写望月、写思乡都可直接引用。
唐代诗人 李白 《静夜思》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几句的大意是:明月何时开始照临人间?举起酒杯请问苍天。不知天上月宫中,今晚到了哪一年?苏轼的这首《水调歌头》是独步千古的中秋绝唱。开头这几句,就如凌空而起,洋溢着超凡脱俗的飘逸放达之气。作者面对中秋皓月,逸思暇想奔涌而出。他把酒同天,并不是想探究月亮何时产生这一科学问题,而是借此抒写对天上神仙宫阙的向往和思念。他在设想今晚月宫中的景象,思绪飞进月宫,人也想登仙而去。因此下句接着写“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他想脱离尘世,而又留峦人间。这种出世和入世的矛盾,就通过这首充满浪漫色彩的咏月词反映出来了。这种托奇思于明月、寓哲理于写景的笔法,值得借鉴。
北宋文学家 苏轼 《水调歌头》五代·南唐·李煜《菩萨蛮》〔花明月暗〕。刬(chǎn)袜:以袜着地。金缕鞋:用金线绣的绣花鞋。这几句大意是:在鲜花盛开,淡月朦胧,轻雾迷蒙的良宵,正好去和情郎幽会,手提着绣鞋,双袜踏着香阶,偷偷地向他那边走去。这是描写一个女子偷偷地去和她的情人幽会的情景。词人先描写一个花明月暗,朦腺胧胧,若隐若现的境界,继而生动细致地塑造一个手提绣鞋,双袜着地,神情慌张,蹑手蹑脚地朝情人住处潜去的女子形象。下面接着写:“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奴为出来难,教君姿意怜。”她初见情人时的片刻还面带羞怯,心有余悸,紧偎着意中人微微地发抖,然后就向心爱的人表白自己火热的爱情。写男女幽会大胆、直率,已成脍炙人口的名作,它已冲破抒情小词的界域而兼有戏剧、小说的情节和趣味了。
南唐第三任国君,后亡国被俘,被宋太宗毒杀 李煜 《菩萨蛮》汉·刘安《淮南子·说林训》。细书:细细书写。甚雾:大雾,浓雾。寻常:古时的长度单位,八尺为“寻”,倍寻为“常”。这几句大意是:明月的光亮,可以使人看得见远处的东西,却不能在月光下细细书写;大雾的日子,可以细细地书写,却望不见一丈开外的东西。这几句说明世间各种事物各有其长短、利弊,人们应当扬长避短,兴利除弊。
西汉皇族淮南王 刘安 《淮南子·说林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