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昼经典语录

16.棠溪之剑,天下之栝也,用获穗,曾不如钩镰之功也。
17.身之有欲,树之有蝎。树抱蝎则自凿,身抱欲反自害。
18.荃荪孤植,不以岩隐而歇其芳;石泉潜流,不以涧幽而撤其清。

北朝·齐·刘昼《刘子·慎独》。荃荪(quánsūn全孙):古书说的一种香草。歇:停止。撤其清:改变清澈的水色。这两句大意是:孤独植立的荃荪,并不因为它生长于隐蔽的山岩中而停止散发它的芳香;悄悄流淌的石泉,并不因它蜿蜒于幽深的涧溪里而改变它清澈的水色。这几句和《淮南子》“兰生幽谷,不为莫服而不芳”的喻义相同,比喻有节操的人无论在任何时候,任何环境,都要保持高洁的本色,哪怕无人知晓,都不能改变自己的气节。

《刘子·慎独》
19.外疾之害,轻于秋毫,人知避之;内疾之害,重于泰山,而莫之避。
20.祸福同根,妖祥共域。祸之所倚,反以为福;福之所伏,还以成祸。
21.救饥者以圆寸之珠,不如与之橡菽,贻溺者以方尺之玉,不如与之短绠。

北朝·齐·刘昼《刘子·随时》。橡:指橡粟,即栎实。菽:豆。贻(yí疑):赠送。绠(gěng耿):汲水用的绳子。这几句大意是:救助饥饿的人给他以径寸那么大的珍珠,还不如给他橡实或豆子;救助溺水的人给他以一尺见方的宝玉,还不如给他一条短绳子。直径一寸那么大的珍珠可谓珍贵,但对于饥饿的人来说它并不能充饥,还不如价贱而能吃的橡实豆子好;一尺见方的宝玉可谓宝贵,但对于溺水的人来说,并不能由此获得救助,还不如普通但能把自己从水中拉出的短绳好。可见帮助别人不在于所给予的东西珍贵与否,重要的是要从实际出发,能给对方带来切实的好处。韩愈《荐士》云:“救死具八珍,不如一箪犒”,与此意同。这几句可用于比喻帮助别人应注重实效。

《刘子·随时》
22.忠孝仁义,德之顺也;悖傲无礼,德之逆也。顺者福之门,逆者祸之府。
23.为山者基于一篑之土,以成千丈之峭;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

北朝·齐·刘昼《刘子·崇学》。为:指堆,造。基于:开始于。篑(kuì溃):竹制的容器。峭:陡直的岩壁。三寸之坎:喻很浅的小坑。就:成。万仞:喻极探,古以七尺或八尺为一仞。这几句大意是:堆造山的人开始于一筐泥土,而成陡高的峭壁;凿井的人从挖很深的土坑开始,而成极深的井。从极细微的积累开始,只要坚持不懈,必然成就事业。如果轻视初始的细微积累,不屑于平日的具体努力,而企图于一朝之间突然成就大事业,大学问,那只能是白日作梦。可用于劝学及谋事。

《刘子·崇学》
24.小利,大利之贼;小祸,大祸之津。敬贪小利则大利必亡,不遗小祸则大祸必至。
25.丹可磨而不可夺其色,兰可燔而不可灭其馨,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金可销而不可易其刚。

北朝·齐·刘昼《刘子·大质》。丹:朱砂。夺:使失去。兰:香草。燔(fán凡):焚烧。馨(xīn辛):香气。销:熔化,易:改变。这几句大意是:丹砂可以磨碎,却不能夺去它的赤色;兰花可以焚烧,却不能泯灭它的芳香;美玉可以击碎,却不能改变它的洁白;金子可以熔化,却不能变易它的刚坚。作者用排比的句式,累累如贯珠的比喻,强调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不可移易。可用以比喻意志坚定的志士仁人头可断,血可流.但不能使其放弃理想,改变节操。

《刘子·大质》
26.衣食者,民之本也,民者,国之本也。民恃衣食,犹鱼之须水,国之恃民,如人之倚足。鱼无水,则不可以生;人失足,必不可以步;国失民,亦不可以治;先王知其如此,而给民衣食。《刘子新论·贵农》
老办法 Copyright (C) 2009-2012 www.laobanf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201398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