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经典语录

61.仁而威,惠而信,修身而天下服。《史记》
62.周失之弱,秦失之强,不变之患也。

汉·司马迁《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不变:不会变通。

《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63.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

汉·司马迁《史记·高祖本记》。运:运演,运用。筹策:谋划,计策。帷帐:指挥作战的帐幕。这两句大意是:运筹谋划于帷帐之中,而能决定胜利于千里以外。公元前二○二年,刘邦打败了项羽,在洛阳南宫举行宴会,总结自己成功的经验。他认为善于用人,是自己取得天下的原因,其中提到张良。刘邦夸奖他善于机谋,说了~的话。此后成为用兵如神的同义语,赞扬军事统帅的英明多智,有高超的指挥才能,至今为人沿用。写作上该名句以对比手法见称,帷帐之狭小与千里外之辽阔,在空间上是矛盾的。之所以又能有机地统一在一起,是因为超人的才能。名句把这些意思寓于句中,字面上并没有明言,显得含蓄蕴藉,精警传神。前句现通常写成“运筹于帷幄之中”。

《史记·高祖本记》
64.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汉·司马迁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鸟没有了,弓也就藏起来不用了。野兔死了,猎狗就要烹煮着吃了。比喻事情成功之后,把曾经出过力的人一脚踢开。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65.天下安,注意相;天下危,注意将。《史记》
66.官非其任不处也,禄非其功不受也。《史记》
67.善用兵者,不以短击长,而以长击短。

见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这几句大意是:善于用兵打仗的将领,不用自己的短处去攻击敌人的长处,而是以自己的长处去攻击敌人的短处。扬长避短是军事原则之一。善于攻坚者,勿使之去固守;长于陆战者,勿使之去驾船。而敌人若长于固守,则千方百计引诱他们出城野战;敌人若长于水战,则尽力迫使他们在陆上和我们交锋。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我们的优势,最大限度地削弱敌人的优势,我盈敌竭,焉能不胜?

《史记·淮阴侯列传》
68.反听之谓聪,内视之谓明,自胜之谓强。

汉·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反听:听之于耳,虑之于心。内视:反省。自胜指谦虚克己。这几句大意是:能听之于耳,虑之于心叫作聪明;能自我反省,叫作明智;能谦虚克己,叫作强者。此三句以简洁的语言,说明了人对自我的三个不同层次的认识。能够听取别人的不同意见,为最低的层次;听到不同的意见,在内心进行反省考虑,为较高的层次;听到不同的意见,能自我反省,战胜自我,方为最高层次。只有听进别人的意见,才能自省内视;只有目省内视才能发现自己的短处,战胜自我。故能否听进不同意见,实为能否成为强者之根本。那种故步自封,夜郎自大,自以为老子天下第一的人,实乃蠢才也。可用以劝勉青年人要虚心自省,敢于听取旁人的意见。

《史记·商君列传》
69.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汉·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加:施加。这两句大意是:狂风冲天而起啊.使白云漫无飞扬,我满载统摄四海的盛威啊。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家乡。刘邦做了皇帝后,回到自己的故乡沛县,与父老子弟饮宴沛宫,酒酣之际赋下了这首著名的《大风歌》。~与下立“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一起,抒发了剂邦渴求贤士共守天下的壮志豪情.意境开阔豪迈,感情错综复杂,饱含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在写作上用比兴手法,通过大风飞扬把抽象的皇威具体化,形象鲜明突出,今天写作仍可借鉴。

《史记·高祖本纪》
70.法令者治之具,而非制治清浊之源也。《史记》
71.鉴于水者见面之容,鉴于人者知吉与凶。

汉·司马迁《史记·范睢蔡泽列传》鉴:镜子,这里是照的意思。这两句大意是:对水而照的人可以见到自己的面容,与人相鉴照的人可以知道吉和凶。以水作镜可以见到自己的面容,以人作镜,可从前人或他人的成败中吸取经验教训,从而测知自己作为的正确与否。这两句可用于说明要善于以前人或他人的事例作鉴戒。

《史记·范睢蔡泽列传》
72.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究天人之际:就是要探讨天道和人事之间的关系。通古今之变:就是要通过历史的发展演变,寻找历代王朝兴衰成败之理。 成一家之言:就是借写这样一部历史著作,来表达他的某些独到的历史见解,表达他的某些社会,政治思想。这几句大意是:探求自然界和社会人事的关系,贯通古今社会变化的规律,使自己的著作具有自家的特色。汉·司马迁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他身处汉代盛世,但对隐藏在当时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矛盾已有所理解。~几句话是他著作《史记》的动机,是《史记》一书文学思想的基础,也是他要求自己著作《史记》所要达到的标准,表现了司马迁忠于历史、不粉饰现实的高尚品质与精神。

《报任少卿书》
73.夫功者难成而易败,时者难得而易失也。《史记·淮阴侯列传》
74.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75.《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诗》:指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三百篇:《诗经》共收诗歌三百零五篇,后世多举其成数而言三百篇。这两句大意是:《诗经》中的三百余篇作品,大抵都是古代圣贤之人为了抒发心中的愤怨之情而写成的。《诗经》历来被认为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其中《国风》与《小雅》的许多篇章都是揭露社会矛盾、反映社会现实的,都不同程度地带有怨愤情绪,因而司马迁作出了这佯的论断,井以此委婉地说明了自己创作《史记》的目的,后世在此基础上还引伸出“愤怒出诗人”的话。可供引用评价《诗经》或泛指旧社会的现实主义文学作品大多具有愤世嫉俗的感情色彩。

《报任少卿书》
老办法 Copyright (C) 2009-2012 www.laobanf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201398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