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经典语录

61.见义勇发,不计祸福。

见宋·苏轼《陈公弼传》。计:考虑。这两句大意是:遇到合乎正义的事情就勇敢地去做,不去考虑个人的得失或安危。可用来形容那些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为坚持正义置个人利益或生死于不顾的人。成语有“见义勇为”,与首句义同。

《陈公弼传》
62.养生治性,行义求志。
63.生而必死,自然之理。
64.浅交言深,君子所戒。
65.交浅言深,君子所戒。《上神宗皇帝书》
66.纪纲一废,何事不生?
67.大勇若怯,大智若愚。
68.笔秃千管,墨磨万锭。
69.老生之常谈,言无新奇。

宋·苏轼《谢除两职守礼部尚书表二》。老生:老年书生。常谈:平凡的言论,说惯了的话。这两句大意是:老书生常讲的话,没有新意。在原文中,苏轼在向皇帝进言后,说自己的话虽属~却如膳食药石,有助于延年益寿,可见这两句本是作者自谦之辞。现在可用来表现有些人思想保守,人云亦云,语言缺乏新意。“老生常谈”已成为人们习用的成语。

《谢除两职守礼部尚书表二》
70.临利害之际而不失故常。

宋·苏轼《陈侗知陕州》。利害之际:指涉及利害的紧要关头。故常:原有的常态。本句大意是:面临利害攸关的紧急关头,能够不失去原有的常态。性命利害相关之时,乃紧急时刻,若变脸失色,惊慌失措,就很可能把事情办糟;若脸不变色心不跳,言行如常,既表理出心理的沉着稳定,又保持了头脑的清醒,这样就能从容措置,安度难关。本句可用来称赞临危不乱的情态,也可用作从容处事的要求。

《陈侗知陕州》
71.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见宋·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这两句大意是:孤坟远在千里之外,没有地方可以诉说人间的凄凉。这两句紧承前三句而来,上阕的全文是:“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霸。”如果说前三句主要从死别时间之久来抒写悼亡之情,这两句则侧重从孤坟相隔之远来表达伤悼之意。当时,苏轼仕宦山东密州,王氏的孤坟远在四川眉山县,从密州到眉山,路漫漫,水迢迢,遥隔千里。生者形单影只,死者孤冢独卧。特别是王氏病逝后的十年,作者处于政治逆境,南迁北调,仕途坎坷,忧谗畏讥,心无宁日。他容颜苍老,心境凄凉。如果爱妻的坟墓就在近旁,也许可以就近祭奠,一诉衷肠;而现在孤坟遥远,想到坟边说一说凄凉也不可得,这是一种怎样的景况!短短两句,把悼亡之情、身世之叹融于一炉,令人摧折肝肠。

《江城子》
72.君臣不相安,天下必亡。
73.处晦而观明,处静而观动。

宋·苏轼《朝辞赴完州论事状》。晦:暗处。这两句大意是:在暗处观察明处的事物.则愈益清晰;处于静态新观察动态,则更加真切。观察、认识事物选择有利的时机和条件,则能获得较好的效果。条件对于结果发生作用,于此可以明显地看到。可用于说明对事物体察的方法。

《朝辞赴完州论事状》
74.戚与信并行,德与法相济。

宋·苏轼《张世矩再任镇戎军》。过两句大意是:威严与信任并用,恩德与法规互补。这里谈的是上级颁导下属的方法。上级对下级要有权威,有震慑的风度和气魄,同时,还要信任下属使下属放开胆子工作,发挥出自己的才能;对待下属要从政治上,生活上关怀体贴,使他们生亲近之心,克尽职守。同时,还要用法规来约束下属,不能放纵下属违法乱纪。这些方法,对改进领导艺术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张世矩再任镇戎军》
75.博现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宋·苏轼《杂说·进张琥》。博观:博览群书。约取:吸取精华。厚积;学问累积丰富。薄发:勿轻易多发表。这两句大意是:广泛阅读而吸取精华,丰富积累而很少发表。这是苏轼劝诫张琥的名句,其实也是苏轼自己的治学观。治学之道,要博览群书,吸取精华,积累学识却不轻易发表,采取一种审慎的科学求实的态度。“博观”、“约取”、“厚积”、“薄发”八个字,以凝练的语言准确地概括出治学的精髓,揭示了真正的学问之道,至今仍在教育过程中广泛地被人们所引用。

《杂说·进张琥》
老办法 Copyright (C) 2009-2012 www.laobanf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2013982号-1